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22 10: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二)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小科同学进入青春期后,明显长出了喉结,脸上也长了很多青春痘,经医生检查发现他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失调。能够分泌该激素的器官是(  )www.21-cn-jy.com
A.卵巢 B.子宫 C.睾丸 D.膀胱
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科学中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说法没有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精子的体积小,有长长的尾,有利于游动完成受精作用
B.有些植物的花瓣颜色非常鲜艳,有助于观赏和美化环境
C.卵细胞的体积大且富含营养,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D.有些花的雌蕊柱头成羽毛状,有助于提高传粉的成功率
3.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形成两性生殖器官
B.身高突增,心肺功能增强
C.大脑兴奋性增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D.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喉结突起等第二性征出现
4.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B.
C. D.
5.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下列关于蝉和鸟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蝉进行无性生殖
B.蝉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鸟类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D.鸟类的胚胎是在体外完成发育的
6.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古诗词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刀切枝条斜贴木,膜缠伤口固培津”,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B.“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类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母体子宫
C.“春种一 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蛙的生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
7.小宁利用玉米进行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绘制得到如下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种子内部结构需要使用显微镜
B.④是种子的子叶且只有一片
C.使用碘液检验⑥中是否含有淀粉
D.种子②③④结构完整就一定能萌发
8.如图所示是人们喜爱的蕨类——“山野菜”,蕨类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孢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方式,下列繁殖方式.与“山野菜”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www-2-1-cnjy-com
A.用嫁接的方法培育果树优良品种
B.克隆技术出生的多莉羊
C.采用人工授粉培育杂交水稻
D.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甘蔗
9.17世纪,植物学家格鲁通过解剖花,对花的结构作了如下描述:“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其中有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能使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发育受孕。”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格鲁所观察的植物很可能是一种蕨类植物
B.格鲁所述“花中相当于卵巢的部分”是指花粉管
C.格鲁所述“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是指子房中的胚珠
D.格鲁所述“花中产生精子的部分”是指雄蕊(或花药)
10.关于下列各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这种生物可以用来酿酒,它的名称是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B.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C.生物③是细菌,靠出芽生殖,有些细菌对人体也是有益的
D.生物④主要也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11.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  ) 21·世纪*教育网
A.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
B.病人的痛觉消失
C.麻醉剂不起作用
D.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12.下列各事物中,没有发声的是(  )
A.飞行的蜜蜂 B.运转的机器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演奏的钢琴
13.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14.通常人们会从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5.2024年2月,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孙龙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全国冬季运动会赛场上夺得四枚金牌,击败了许多冬奥会冠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1教育网
A.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B.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C.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清晰、更快速
16.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
17.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18.在一口枯井的井底正中央P点处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所示,一场大雨过后,井中被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处,则青蛙的视野范围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9.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否则容易引发森林大火,这是因为(  )
A.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
B.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折射到树木上
C.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反射到树木上
D.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反射后发散到树木上
20.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B.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虛像
D.运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2分,共30分)
21.(6分)如图甲是健康的公鸡,图乙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俗名阉鸡),图丙是健康的母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一样)21*cnjy*com
(1)图甲和图丙中鸡的外形不同,如鸡冠形状、羽毛颜色等,主要因为它们各自主要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这种特征在生理学上叫   (选填“第一性征”或“第二性征”)。
(2)图乙中的公鸡与图甲相比____(填字母)。
A.只丧失生殖能力
B.只是第二性征消失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也消失
D.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维持
(3)小科奶奶家里只圈养了几只母鸡,下了一窝鸡蛋,小科从网上买了孵化箱,按正常程序操作,发现他奶奶家的鸡蛋孵化不出小鸡,这是因为   。
22.(6分)如图为桃花和桃的果实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解剖一朵桃花,从外向内的结构依次是萼片、花瓣、   、雌蕊。(填名称,下同)
(2)(4分)授粉是花粉从结构①花药散发出来落在结构④   上的过程,桃花有香气和鲜艳的花瓣,一般依靠   (填风或昆虫)来完成传粉。
23.《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描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从声音的传播速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24.人在阳光下看到一朵黄色的花,是因为这朵花反射   光,此时进入人眼的色光   (填“能”或“不能")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若透过蓝色玻璃纸看红色的花,则这朵花呈   色。
25.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入射角为   度,若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了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26.如图所示为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检查时,想要观察得更加仔细,就要缩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就会   (填“变大”或“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40分)
27.为了研究植物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有关,小科各取颗粒饱满的蚕豆、烟草、苋菜的种子100粒为材料,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做了在见光(50粒)和不见光(50粒)条件下的发芽实验,经过5天后观察,得到的数据如表。
蚕豆种子发芽率 烟草种子发芽率 苋菜种子发芽率
见光 97.1% 98.5% 1.8%
不见光 96.8% 2.4% 96.6%
(1)题目中提到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说出至少2点:   。
(2)(4分)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   ;对苋菜种子的萌发   。
28.大蒜是常见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益健康。人们常说的“蒜头”是大蒜的鳞茎,一般有4~6个蒜瓣(如图甲),在合适的环境中会发芽。
(1)将蒜瓣埋入泥土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如图乙),这种生殖方式为   。
(2)从细胞结构角度看,酵母菌、大肠杆菌、曲霉菌三种细胞中,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的是____
   。
(3)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丙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图丙可知:   (写出一点)
29.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实验1】
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此实验不能说明____(填字母编号)。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实验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是  。
30.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同体积的水就可以制成一个“乐器”,通过敲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水量多少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水量的关系是   。
(2)往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来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   (填“高”或“低”)。此时的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水越满,空气柱越   (填“长”或“短”),就振动得越   (填“快”与“慢”)。
31.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束光沿纸板E射到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21*cnjy*com
(2)小柯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如下: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帮助小柯设计该实验的记录表。
(3)小柯想验证光路是可逆的,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乙中为同一块透镜,则乙图中的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选填“A”或“B”或“C”)点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丁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四、解答题(共5题;共30分)
33.(5分)用连线的方式表示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结构变化。
A.花瓣 a.种子
B.雄蕊 b.果实
C.花柱 c.果皮
D.子房 d.胚
E.萼片 e.凋落
34.(6分)如图所示,小花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 她听到了这个敲击声, 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之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她也听到了声音。请说明并解释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点,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 音不同?
35.(6分)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当小铁球A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标出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甲中的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MN上运动的轨迹。
21cnjy.com
36.(6分)通过学面镜成像后,爱思考的小娜发现这样现象:白天在教室里对着窗户的玻璃看,很难看到同学的像,而晚自修教室里灯光通明却很容易看到同学在窗户的玻璃所成的像,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每位同学成两个像。
资料1:当强光和弱光同时射入眼睛时,人的眼睛对强光较为敏感。
资料2:为了隔音效果,教室里窗户上为双层玻璃(每层厚度不计,如下图是玻璃截面示意图)。
回答:
通过分析玻璃截面示意图,双层玻璃能有效隔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已学的知识和以上资料,解释小娜同学发现的现象。
37.(7分)观看电影后,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模型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如图所示:
(1)为了使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银幕表面应   (选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2)请在银幕上大致画出胶片AB的像,并写出像的性质   。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则该如何操作?
答案解析部分
1.C
【解析】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
男性 内生殖器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
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 排精、排尿
女性 内生殖器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外阴 /
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阴茎和输精管、前列腺、睾丸。睾丸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该激素能够刺激男性雄性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第二特征如胡须生长,喉结突出,青少年的进入青春期时脸上出现很多青春痘。
故答案为:C。21·cn·jy·com
2.B
【解析】生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如,植物的根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等等,这些都说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A、精子体积小,有长长的尾,有利于游动,完成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不符合题意;
B、有些植物的花颜色鲜艳,主要是为了招引昆虫,为其传粉, 并不是只有助于观赏和美化环境,符合题意;
C、卵细胞的体积大,里面富含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发育,不符合题意;
D、花粉会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受柱头黏液的刺激,萌发长出花粉管为受精做准备,因此有些植物的雌蕊柱头成羽毛状,有助于传粉的成功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A
【解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
A、两性生殖器官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不是青春期形成的,符合题意;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会显著增强,不符合题意;
C、青春期大脑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都发育得更加复杂和完善,神经系统的发育也基本完成,兴奋性增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符合题意;
D、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喉结突起等第二性征在青春期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
5.B
【解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A、蝉的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B、变态发育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蝉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符合题意;
C、鸟类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不符合题意;
D、鸟类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蛋形成过程中的胚胎发育和孵化期中胚胎的发育。鸟类从卵巢上排出的卵子被输卵管漏斗部接纳,后与精子相遇受精,由于母鸡体温高达41.5℃,卵子受精不久即开始发育,到蛋产出体外为止,受精卵约经24小时的不断分裂而形成一个多细胞的胚胎。未受精的蛋,生殖细胞在蛋形成过程中一般不再分裂,破视蛋黄表面有一白点,称为胚珠。受精后的蛋,生殖细胞在输卵管过程中,经过分裂,形成中央透明、周围暗的盘状形原肠胚,叫胚盘。可见,鸟类的胚胎是在体外完成发育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C
7.C
8.C
9.D
【解析】(1) 蕨类植物是无种子植物,不能开花结果。
(2)雌 蕊 包 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子房内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后,子房逐渐发育成为果实,而花的其他结构先后枯萎或凋落。最终,子房的各部分也逐渐发育成了果实中相应的结构。果实发育过程如下:
A、由题目“ 解剖花,对花的结构 ”可知,该植物能够开花,是被子植物,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格鲁所述“花中相当于卵巢的部分”指的是能产生卵细胞的结构,应是雌蕊,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格鲁所述“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指的是花粉管中萌发出的精子,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所以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是雄蕊, 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C
11.B
【解析】考查了对人体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的理解认识。熟记皮肤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人的皮肤中有多种感觉的神经未梢,包括冷、热、触、痛等。痛觉与触觉是不同的两种感觉。
剖腹产中采取局部麻醉,使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说明麻醉后病人的痛觉消失了,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说明人的触觉还在,说明两者互不影响是独立工作的。B选项正确,A、C错误,大脑皮层集中了人体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被麻醉就不是局部麻醉了,D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据此分析判断。
飞行的蜜蜂翅膀在振动, 运转的机器在振动,演奏的钢琴的琴弦在振动,因此它们都在发声,故A、B、D不合题意;
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振动,因此不会发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打哈欠时,鼓膜受到刺激,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听觉;
故选A。
14.B
【解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A、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戴耳罩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D
【解析】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 。
A、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传播声音,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B
【解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上被反射,因此白上衣显示绿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会吸收绿光,因此裙子呈现黑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B
【解析】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B。
18.A
【解析】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当井中灌满水时,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在水面上要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画出大致的光线传播路径,确定青蛙的视野范围。
当井里灌满水后,光线射向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射向水,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则增加的视野大致范围如图乙中的阴影区域,如下图所示:
故选A。
19.A
【解析】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将平行光会聚于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由无数条光线会聚而成的,焦点处的温度很高。
由于饮料瓶的特殊形状相当于凸透镜,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而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焦点,焦点处的温度很高,照射到可燃物上后可能由于温度过高而达到着火点,引发火灾。
故答案为:A。
20.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A.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在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大,故A错误;
B.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减小,即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蜡烛在a点时,此时在二倍焦距以外,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蜡烛在b点时,在一倍焦距以内,那么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制成远视眼,故D错误。
故选B。
21.(1)第二性征
(2)C
(3)鸡场里没有公鸡,鸡蛋形成过程中没有受精
【解析】男性生殖系统中的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1)图甲和图乙中鸡的外形不同,主要因为它们各自主要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这种特征在生理学上叫第二性征。
(2)睾丸的作用是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若是将丙公鸡的睾丸摘除就丧失了生殖能力、第二特征也会消失。
(3)小明家里的鸡场只养母鸡,别人的鸡蛋能孵出小鸡,而他家的鸡蛋却不行。这是因为鸡场里没有公鸡,鸡蛋形成过程中没有受精。
22.(1)雄蕊
(2)柱头;昆虫
【解析】 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胚珠,④柱头,⑤花柱,ab果皮,d种子。
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花托:连接、支持作用
花瓣: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雄蕊: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花丝:支持花药
雌蕊:柱头:接受花粉;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子房: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1)一朵桃花从外向内依次是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2)图中①花药能产生花粉,花粉里含有两个精子,④柱头是接受花粉的结构,由于该花的颜色鲜艳,且有花蜜,桃花有香气和5枚鲜艳的花瓣,由此推断它是虫媒花,通过昆虫来传粉的。
2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速度最慢,据此分析解答。
《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描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从声音的传播速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4.黄;不能;黑
【解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1)人在阳光下看到一朵黄色的花,是因为这朵花反射黄光,此时进入人眼的色光不能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2)若透过蓝色玻璃纸看红色的花,则得到蓝色光,蓝色光照到红花上被吸收,则这朵花呈黑色。
25.60;100
【解析】(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入射角之和恰好等于90°;
(2)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和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
(2)如果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10°,那么入射角减小10°,应该为:60°-10°-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是50°,那么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
26.凸;接近;变大
【解析】(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解答;
(2)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1)如图所示为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 缩小观察范围, 其实就是增大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内窥镜细管顶端接近患处,所成的像就会变大。
27.(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2)无明显的影响有;抑制作用
【解析】种子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胚是有活力的、结构完整的,已度过休眠期的,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因此,题目中提到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等。
(2) 见光条件下蚕豆种子的发芽率97.1%,不见光条件下蚕豆种子的发芽率96.8%,因此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见光条件下笕菜种子的发芽率1.8%,不见光条件下笕菜种子的发芽率96.6%,因此,光照能抑制苋菜种子的萌发。
28.(1)营养繁殖
(2)大肠杆菌
(3)相同浓度的大蒜汁对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解析】(1)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将蒜瓣埋入泥土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这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2)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细胞核的外面有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曲霉菌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从细胞结构角度看,大肠杆菌不同于酵母菌和曲霉菌,细胞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分析图丙可知同浓度大蒜汁对酵母菌的抑菌圈最大,相同浓度的大蒜汁对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2·1·c·n·j·y
29.(1)C
(2)放大实验现象
(3)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解析】(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包含的物理原理;
(2)橡皮膜的振幅很小,用肉眼几乎看不到,但是借助乒乓球的大幅度振动,我们可以感知橡皮膜在振动。
(3)乒乓球的振幅越小,说明橡皮膜的振幅越小,即收集到声音的响度越小,据此分析声音的限度与距离的关系即可。
(1)声音能够使橡皮膜振动,从而引起乒乓球振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声音从甲塑料筒依靠空气传播到乙塑料筒,故B正确不合i题意;
乒乓球大幅度振动,说明发声的橡皮膜在振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题目中没有现象可以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实验现象。
(3)【实验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0.(1)瓶中水量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高;短;快
【解析】(1)发声体的质量越小,则振动频率越大,那么音调越高;
(2)空气柱越短,则振动频率越大,那么音调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从左到右发出音符的音调逐渐升高,而瓶子中的水量越来越少,那么得到: 瓶中水量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2) 往杯子里倒水, 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满,空气柱越短,就振动得越快,因此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1.(1)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实验次序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1    
2    
3    
(3)在纸板上记录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然后让光线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路径反向入射,观察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是否重合
【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中“三线共面”的规律解答;
(2)根据实验过程确定要记录的项目,从而确定表格的行数和列数即可;
(3)当光沿原来反射光线的路径反向射入时,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重合,这就是光路的可逆性,据此分析解答。
(1)让一束光沿纸板E射到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在实验过程中,要分别记录每次实验时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因此表格应该有三列,分别为实验次数,入射角和反射角。实验进行三次,那么表格应该有4行,第一行为记录项目,如下图所示:
实验次序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1    
2    
3    
(3)小柯想验证光路是可逆的,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在纸板上记录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然后让光线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路径反向入射,观察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是否重合。
32.(1)倒立、放大的实像;40cm
(2)B
(3)近视
【解析】(1)①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据此根据甲图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根据乙图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特点;
②当物距和像距交换数值时,光屏上仍然看到清晰的实像。
(2)当U(3)根据光屏的移动方向确定放入眼镜后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据此确定透镜的种类即可。
(1)①根据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20cm-10cm=10cm。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距u=25cm-10cm=15cm,此时f②此时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将二者交换,即物距为30cm时仍然成清晰的实像,即此时透镜所对的刻度为:10cm+30cm=40cm。
(2)当移动透镜到16cm处时,此时物距u=26cm-10cm=6cm(3)放入眼镜后,光屏远离透镜才能看到清晰的像,即像距变大,那么光线比原来发散了,则放入的是凹透镜,也就是近视眼镜。
33.
【解析】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花瓣、雄蕊、柱头等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
34.答: 响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容易分散。固体中传播声音时,分散较小,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较快,所以用牙齿咬住铅笔上端敲击时听到的声音比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敲击时听到得声音响度大;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解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
35.(1)
(2)
【解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小球挡住,所以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从A点向地面作垂线,和地面的交点,即为影子。
(2)虽然小球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但是在每一点的影子,都是从这一点向地面作垂线,影子都在地面上,由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轨迹运动,根据圆的对称性,所以影子的轨迹在地面上是一条线段。如图:
36.(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不能传播声音
(2)答题要点:①白天教室外的光线比室内强;②通过玻璃折射进来光线比同学身上射到玻璃反射到眼睛的光线强;③人眼对强光较为敏感④晚上灯光使同学身上反射出强光,射向玻璃后反射到小娜眼睛里便成像⑤第一层玻璃不仅反射还折射⑥折射后的光线射到第二层发生反射
满分示例:白天教室外的光线比室内强,通过玻璃折射进来光线比同学身上射到玻璃反射到眼睛的光线强,而人眼对强光较为敏感,因此很难看到同学的像。晚上,室外几乎没有光线折射进来,而灯光使同学身上反射出强光,射向玻璃后反射到小娜眼睛里便成像。另外教室玻璃为双层玻璃,而同学身上反射出强光在第一层玻璃不仅反射还折射,折射后的光线射到第二层发生反射,又经第一层玻璃折射到眼睛便成第二个像【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1)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解答;
(2)①白天教室外的光线比室内强;
②通过玻璃折射进来光线比同学身上射到玻璃反射到眼睛的光线强;
③人眼对强光较为敏感;
④晚上灯光使同学身上反射出强光,射向玻璃后反射到小娜眼睛里便成像;
⑤第一层玻璃不仅反射还折射⑥折射后的光线射到第二层发生反射,据此分析解答。
(1)通过分析玻璃截面示意图,双层玻璃能有效隔音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不能传播声音。
37.(1)粗糙
(2)倒立、放大的实像
(3)增大胶片与镜头的距离,缩短银幕与镜头的距离
【解析】1.镜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时,反射光线依然平行。2.漫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界面时,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散开。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1)为了使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银幕表面应粗糙一些。使光在粗糙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使得各个方向的人都可以看到银幕;
(2)银幕是凸透镜成像,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所以如图所示:
(3)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是物距,银幕与镜头的距离是像距,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一条是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就原理凸透镜,像会变大, 所以应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使像变小,所以增大胶片与镜头的距离,缩短银幕与镜头的距离
故答案为:(1)粗糙(2) 倒立、放大的实像 (3)增大胶片与镜头的距离,缩短银幕与镜头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