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单元 第8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经典之作《宝葫芦的秘密》。课文主要讲述了王葆这个天真活泼、善于幻想的少儿形象如何被奶奶讲述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所吸引,进而产生了对宝葫芦的强烈渴望。奶奶的故事中,宝葫芦能实现人们的愿望,带来幸福和好运,这种神奇的想象深深打动了王葆,让他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宝葫芦。 这篇课文作为四年级语文教材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同时也在无形中传递了脚踏实地、勤劳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宝葫芦这一神奇元素的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学世界。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和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背后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然而,对于这篇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故事,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以充分感受其中的奇妙和魅力。 此外,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对神奇的事物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因此,这篇课文的奇幻元素和故事情节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创设情境、设计游戏、组织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进步。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3.感受人物形象。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人物形象。
核心问题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学生观看视频,猜一猜片名,齐读课题。 2.学生自读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视频。 (2)视频播放《宝葫芦的秘密》。(约一分钟) (3)生猜片名,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部动画片是由一个童话故事改编的。 (4)课件出示《宝葫芦的秘密》的封面。 ①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这个故事的开端。(板书课题) ②师指名读课题。 2.了解作者。 师述:《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课件出示简介)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视觉和认知双重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宝葫芦的秘密》片段,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紧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猜测视频内容并揭示其来源,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教师还巧妙地利用封面和课题的展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作者张天翼的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创作背景,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关注文学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连串的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研读文本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借助注音识字。 (1)学生认读句子。 (2)师生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练写生字。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交流。 生答:王葆。 生答:宝葫芦的故事。 生答:王葆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生自由读课文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疑问;生交流质疑。 3.生小声读课文,尝试着自己解决疑问。 细读课文,了解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 (2)边读边在相关的词句下写批注。 (3)生答:天真活泼。 学生朗读句子。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2.生答:大家好,我是王葆,十个爱听故事,有点懒,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3.学生分角色色朗读王葆与奶奶的对话。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步了解课文。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看谁能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借助注音识字。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师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词的句子,指名认读,及时纠错。 (2)交流识记方法。 ①师引导: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②生交流,师小结识记方法。 字源识字法。如,葵的古体字是“”,上部的“”表示植物,“”表示测量方位,所以“”表示能追逐太阳方位的植物。 形近字识记。如,乖—乘。 编儿歌识记。如,舔:小舌头,天天舔一粒小小米。 (3)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重点指导“乖、瘦”的书写。 a.乖: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书写时注意先中间后两边。 b.瘦:半包围结构,“疒”要包住里面的“叟”,“叟”上半部分的竖要稍出头。(汉字工具出示瘦的书写笔顺)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扫清了生字这个“拦路虎”,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交流,师注意引导生“抓主去次”地简要概述。 ①师引导: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经常听奶奶讲什么故事着了迷?结果怎样?②师小结:王葆对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2.引导质疑。 (1)生自由读课文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疑问;生交流质疑。 (2)师梳理生的质疑,并引导:这节课主要解决“宝葫芦是什么”这一问题。 (3)示例:宝葫芦是什么?(相机出示课件) 3.生小声读课文,尝试着自己解决疑问。 细读课文,了解形象 1.了解主人公形象。 (1)师:文中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赶快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在相关的词句下写批注。 (3)交流句子。 课件出示: 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①师指名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②师引导生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小结方法:找—读—理解—读出理解。 (4)师引导生按以上方法交流下面的语句。 2.课件出示: ①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②“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 ③“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2.师引导生以“王葆”的身份做自我介绍。 (1)师引导:假如你就是王葆,该怎样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呢? (2)生交流。 3.同桌分角色读王葆与奶奶的对话,感受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对王葆的影响。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接触和理解课文,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圈出生字、词语并借助注音识字,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字新词,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打下基础。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词汇,还能够提升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2.通过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字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及时纠错,确保学生在初步接触时就能形成正确的认知。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识记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还让他们学会了多种识记策略,提高了学习效率。特别是字源识字法、形近字识记和编儿歌识记等方法,既有趣味性,又富有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指导书写环节,教师注重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课件演示和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方法。特别是对“乖”和“瘦”字的重点指导,更是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在书写时做到规范、美观。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巧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并思考主要事件,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去掉次要信息,简洁明了地概述故事情节。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通过问答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主人公、故事情节和结果,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最后,教师的小结更是点睛之笔,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旨,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教学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疑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在交流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碰撞思维,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质疑,并确定本节课的主要讨论问题,即“宝葫芦是什么”,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究。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宝葫芦的特点和作用,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 3.通过让学生小声读课文,营造了一个相对安静、专注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尝试解决疑问。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与文本进行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环节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过程,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细读课文,了解形象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即寻找并理解描述王葆特点的语句。这种目标明确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通过默读、批注、交流等多种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师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王葆的性格特点,如天真活泼、爱听故事、有点懒、富于幻想等。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理解了文本,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文字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这种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个环节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王葆与奶奶的对话是课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展示了宝葫芦的故事对王葆的深远影响。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影响,进而深入理解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背后的原因。这个环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情感共鸣。同桌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总结 教师:经过一堂生动有趣的学习之旅,我们已初步领略了《宝葫芦的秘密》的魅力。今天,我们一同探索了王葆的世界,感受了他对宝葫芦的向往与好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让我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这份好奇与热情,继续探索更多的文学奥秘,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个课堂小结环节,不仅精准回顾了《宝葫芦的秘密》一课的精彩内容,帮助学生巩固了对王葆及其向往宝葫芦情感的理解,更强调了学习的深层意义——不仅是积累知识,更是在探索中锻炼思维、丰富心灵。它鼓励学生带着对文学的好奇和热情,持续探寻文学世界的奥秘,从而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结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其培养了自主探索和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本课词语;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自我介绍 奶奶讲故事 王葆的心愿
教学反思 经过一堂精彩纷呈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我收获颇丰,也深感教学之路永无止境。在这堂课中,我带领学生们一同踏上了探寻宝葫芦奥秘的旅程,共同感受了文学作品的魅力。 在生字词教学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生字新词,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我帮助学生理清了故事的脉络,感受到了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和好奇。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准确把握王葆的性格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提供更多的文本细节和情境模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因此,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我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过于急躁,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总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教学体验。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