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陕西专用)
全解全析
1.D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也包括川藏古道等”错,依据“此外,峡江古道、川滇古道、川黔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属于广义上的蜀道”,可知川藏古道属于“广义上的蜀道”,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蜀道”。
B.“王国维认为”错,依据“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大部分路段是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形成的”,可知原文说的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而“故道,即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是作者的观点。
C.“因为它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错,强加因果,依据“明清时期,蜀道是内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蜀道也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错,依据第二段“大约从元代……东汉初期”等内容,即可知文章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论述。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描写了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错,依据“南朝乐府诗中即有‘蜀道难’这一诗题,大多描写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唐宋时期更是留下无数描写蜀道之旅的著名诗文,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可知描写了旅人的悲伤的是“南朝乐府诗”,李白的《蜀道难》只是描写蜀道之旅,没有描写“旅人的悲伤”。
故选C。
4.B 5.B
6.(1)公众认为“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降雨应是暴雨。(2)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至69.9毫米,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至99.9毫米,才是暴雨。(3) 公众抱怨,主要是因为自身认知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暴雨’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有误,原文“此处的‘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
C.“在不蒸发、不渗透的情况下”有误,原文“在不蒸发、不渗透、不流失的情况下”。
D.“大暴雨”错,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不到3个小时发生的雨量为50毫米的降雨应为暴雨。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错,原文“主要是因为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1)结合“在公众的认知中,‘暴雨’常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可知,公众认为“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降雨应是暴雨。
(2)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和“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12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0毫米或24小时超过50毫米才算暴雨”可知,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至69.9毫米,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至99.9毫米,才是暴雨。
(3)结合“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假如气象预报员提前对这次降雨进行预报,他应该会这样发布:‘今天,某市区阴有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有中到大雨。’ 公众抱怨这简直就是暴雨,天气预报也太不靠谱了!”可知,公众抱怨,主要是因为自身认知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7.C
8.①推动情节发展。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来,引出下文“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
②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
③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 结尾处“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9.①文本一中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照看驯鹿,吃格列巴饼,使用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蝙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格鲜明。
②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小说融通自然,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
③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
④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并照看驯鹿”错误,文本中并没有谈及安草儿留在山上的原因。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推动情节发展。安草儿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了紫菊花,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来,引出下文“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
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
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结尾处“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并嘱咐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文本一中“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咸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照看驯鹿,制咸水剂治疗驯鹿的咳嗽,“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吃格列巴饼,“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爱的物件”,使用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蝙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格鲜明。
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小说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对大自然的描写充满诗意和温情,在至纯至美的感人篇章里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小说以优美的意象展现自然万物的灵性,构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妙意境,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
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
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生活方式,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安草儿留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
“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我回到希楞柱”“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纷纷来与我握手了。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
10.BEG 11.B 12.C
13.(1)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困境,等到季布尊贵后,终身不见季布。(2)拿自己生命给朋友报仇,藏匿逃犯违法抢劫,没事就私自铸钱盗墓,类似之事真是不可胜数。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到郭解年纪大后,他改变操行为人检点,以德报怨,施给别人的多寄期望于别人的少。
“及解年长”做时间状语,在后面的B处断开。
“以德报怨”是成语,中间不能断开,“以德报怨”“折节为俭”“厚施而薄望”三个短语表现人物的三个方面,可在短语间的E处和G处断开。
故选BEG。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但他始终不炫耀他的本领。/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平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B.错误。相当;敌人。句意:宰相得到剧孟就像是得到一个对等的国家一样。/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
C.正确。承受,禁得住;任用。句意: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迫一定要灌人家。/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D.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杀人者还把他外甥的尸体抛在街上羞辱郭解”错误,应是郭解的姐姐把自己儿子(郭解外甥)的尸体抛在街上羞辱郭解,以此激将郭解。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阴”,暗中;“厄”,困境;“及”,等到。
(2)“躯”,自己生命;“作奸”,违法;“固”,真,真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地的朱家,和高祖同时代。鲁地人都以儒家学说进行教育,可朱家因为行侠闻名。他隐匿而救活的豪杰人士数以百计,其余普通人被救的多得说不完。但他始终不炫耀他的本领,为他的恩德沾沾自喜,对他曾给予过恩惠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朱家)救济不富足的人,先从贫贱人家开始。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没有多种颜色,吃饭没有两样以上的荤菜。一心去救助别人的危急,超过为自己办事。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困境,等到季布尊贵后,终身不见季布。从函谷关以东,没有人不伸长脖子希望和他结交的。
洛阳有个剧孟。周地人以做买卖作为生活的资本,而剧孟凭借行侠在诸侯中显扬名声。吴、楚反叛时,条侯任太尉,乘坐驿站快车快到河南时,找到了剧孟,高兴地说:“吴、楚起兵而不找剧孟,我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做什么了。”天下动乱,宰相得到剧孟就像是得到一个对等的国家一样。剧孟行为大体像朱家。剧孟的母亲去世,从远方来送丧的大概有上千辆车。到剧孟去世,他家里没有剩下十金的钱财。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郭解为人短小精悍,不喝酒。小时候阴狠毒辣,心中愤怒不高兴时,亲手杀死的人很多。拿自己生命给朋友报仇,藏匿逃犯违法抢劫,没事就私自铸钱盗墓,类似之事真是不可胜数。遇到上天保佑,郭解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或者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纪大后,他改变操行为人检点,以德报怨,施给别人的多寄期望于别人的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更加厉害。已经救了别人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劳,但他的内心仍然狠毒,突然由于小事而发作行凶还和以前一样。而少年人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仗郭解的威势,和人饮酒,让人干杯。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迫一定要灌人家。那人生气,拔出刀来刺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儿子,却捉不到凶手。”郭解姐姐把尸体扔到路上,不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到凶手的去处。凶手没办法自己回来了,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郭解说:“你杀他确实应该,是我的外甥没有道理(理曲)。”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选自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等到汉朝兴起,禁令法规宽松。所以代国相陈豨有一千辆有随从的兵车,而吴王刘濞、淮南王都招收宾客上千人。外戚大臣魏其侯、武安侯的属下在京城里游逛生事,平民身份的游侠剧孟、郭解之流流窜于里巷,横行于州县,势力压过了公侯。许多平民百姓把他们的声名和事迹作为一种荣耀,向往而又仰慕他们。他们虽然陷于刑法的罚处,也不惜杀身成名,就像季路、仇牧一样,死而无悔。所以曾子说:“身居高位的人不依规矩行事,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没有圣明的君王在上,指示出世间的善恶,制定出国家的礼法,人民又从何知道禁例而自我纠正呢!
(选自班固《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14.B
15.同:都表达了对“富贵”的蔑视之情。陶渊明不求荣华富贵,只愿顺随自然,走到生命的尽头;向滈也对富贵不屑一顾,选择弃官归隐。异:①陶渊明还认为仙境不可期求,对道家得道成仙的想法表示了怀疑;②向滈所谓的“行乐”,其实是身逢乱世、理想无法实现后的愤懑之语,并非真正沉醉于酒,忘怀国事。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效法范蠡功成身退”错误。从下阕开头的“治国无谋归去好”来看,词人实际上有志难伸,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隐,这与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是大不一样的。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富贵非无愿”和“须富贵何时”可知,都表达了作者对富贵功名的鄙弃之情。
本诗中的“人生行乐耳”则可体会出词人要及时行乐,不愿追求功名富贵的思想。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则表明陶渊明既鄙弃功名富贵,又不相信道家世界,认为仙境不可期求,表达表达了作者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
16.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遗、佛、狸、祠、鸦、箫。
17.A.成群结队 B.不离不弃
18.示例:老街是浸染过九个朝代皇帝紫气的古街,老街的店主做生意有情怀、有格调、有格局,老街有文化底蕴。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提到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能使生意兴隆,故语境强调吃货人数要多,越多越好,故填“成群结队”。成群结队:意思是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来也用来比喻团结一致。
第二空,前文提到大厨换主家,吃一客路相随,语境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不离开和不放弃的态度,故填“不离不弃”。不离不弃:意思包括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形容极为忠诚。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推介词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推介词的构成,然后根据所给材料来拟写。推荐词是用来推荐人或物,以便对方采纳和接受的一种宣传文体,一般构成包括名称、主要特点或风格、地位等;语言上一般要精炼概括,简洁实在,以极其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每一个被推荐的人事物的品性,突出闪光点,还要寓理言志,给人启迪,语言中要洋溢赞赏之意,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深度;手法上,可以使用排比、对仗、比喻等手法,以增减感染力。
本题来说,要求给老街写推介词,由“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可知,老街是浸染过九个朝代皇帝紫气的古街,历史悠久,古老有味道;
由“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情怀,即便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这样显得有格调、有格局。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可知,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他们可以用最一般的食材,也要调出不一般的美食来,可见老街的店主做生意有情怀、有格调、有格局,老街有文化底蕴。
19.B
20.①路线推荐功能;②但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但在追求效率的同时);③很多人不想也不需要问路
21.只关注导航软件中的连线和数字,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忽视身边的烟火气、人情味、风景美,从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在路上”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
D.表示强调。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的分号可知,此处内容为与“目的地搜索功能”并列的某种功能,句式应为“……功能”;再结合前文“目的地搜索功能……选项就能自动弹出”和后文“不再需要依据经验选择路线”,可知此功能应和不需要选择路线有关,所以此处可填“路线推荐功能”。
第二处,根据前文“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后文“如何更丰富地感知环境,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与广大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在路上’的一个课题”,可知此处所在的句子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速度和效率的肯定,引出下文过度依赖导航软件的弊端,所以此处可填“但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或“但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第三处,根据前文“曾经,谢亮老人为他人义务指路16年,让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暖意;如今,一部手机在手”,可知此处把曾经人们问路和指路的行为和现在人们依靠手机导航不需要问路的现象做对比,所以此处可填“很多人不想也不需要问路”。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原句中有三处语病:
①“操心”使用不得体,“操心”是口语,与整个文段的语体色彩不符,应改为“关注”;
②“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
③“进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不合逻辑,“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是前文两个“忽视”的结果,应把“进而”改为“从而”。
22.例文:
迷路与归途:生活的导航智慧
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我们时常会迷失方向,这是生活的常态。汽车导航软件里的提示语:“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调头”,仿佛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指南针,引导我们重新找回正确的方向。这三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仅是驾驶的指导,更是生活的智慧。
“您已偏离路线”的提醒,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可能因各种诱惑或阻碍而偏离原定的目标。这种偏离并不是罪恶,而是人性的体现。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意
识到自己的偏离,并勇于面对。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承认错误,是找回正确路线的第一步。
接着,“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的提示,让我们看到了改变与调整的可能性。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有改变和适应的勇气。当原有的计划或路线无法实现时,不妨重新规划,寻找新的可能。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变通的精神,正是我们在迷失方向后找回自我、继续前行的关键。
“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调头”的建议,教会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放弃,才能在合适的位置重新开始。这种放弃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古人云:“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适时的放弃和选择,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
生活中的导航智慧并不仅仅在于这三句提示语,更在于我们对这些提示语的理解和应用。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面对错误和困难时,我们需要有承认和改变的勇气,这种勇气来自内心的力量和对未来的信心。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在生活中寻找新路线的眼光和智慧。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探索新的可能性。古人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即使我们身处困境,也不应忘记学习和探索新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选择和放弃。有时候,坚持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弃,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重新开始。知道何时停止,是我们人生导航中的重要智慧。
生活的道路如同行车的导航,有时候我们会迷失方向,有时候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有寻找新路线的眼光和智慧,以及知道何时选择和放弃的智慧,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带着生活的导航智慧,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吧!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的三句导航提示语要关联到我们的人生,可提炼出如下立意:
第一句关键词是“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和“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 提示我们要正确看待错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犯错,关键是要能认识到错误,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导航提示“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告诉我们,当一条路走不通时,要学会转变思路,寻找新的方法。当发现自己走错路时,不要沮丧,而是要积极调整心态,重新出发。导航提示“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决心和勇气承认错误,并在适当的时候回头。
第二句“前方道路拥堵”表明我们选择的道路不好走,这条赛道上竞争者很多;此时我们是否应该调整思路,换一条道路?但导航提示我们,“您仍在最优路线上”,表明我们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如此,我们就应该不惧怕前方的拥堵,勇敢前行,主要盯紧目标,紧跟队伍,就能够抵达目的地。
第三句“弯路”象征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人生走弯路几乎很难避免,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弯路”,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不畏惧,勇敢前行,但也要尽量避免走弯路,要始终相信,“今天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这三句导航提示语进行思考和联想,撰写一篇关于正视错误、意志坚定、勇于接受挑战、不惧困难、规划人生等方面的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来阐述观点,表达立意。
写作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话来立意,深入挖掘句子含义,引申出对人生的启迪。如写第三句,可以思考“弯路”的含义,思考人生中的“弯路”如何避免,分析如果遇到了“弯路”或者即将遇到“弯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也可以综合立意,分析出三个写作角度作为分论点,从不同方面思考材料带给我们的启迪。
【参考立意】
(1)导航规划,走好人生之路。
(2)学会及时调整,找回正确的方向。
(3)莫因“偏离”枉嗟叹,且凭执着寻芳草。
(4)不惧拥堵,执着前行。
(5)弯路过后是坦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陕西专用)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谓“蜀道”?蜀道有狭义、广义之分。传统意义上的蜀道指从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交通网络,号称“北五南三”,包括秦岭段的故道、褒斜道、榄骆道、子午道与阴平道,大巴山、汉中盆地的金牛道、米仓道与荔枝道。此外,峡江古道、川滇古道、川黔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属于广义上的蜀道。
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大部分路段是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形成的。袭斜道、榄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经过险江峡谷,秦汉时期,人们在临江的石壁上开凿栈孔,插木为梁,立水为柱,架设桥阁以通行,形成栈道。栈道近水架设,暴发山洪时很容易被冲毁。大约从元代开始,一些路段改为“编道”。“编道”开挖土石,盘山而上,险峻程度较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汉初期,朝廷诏令拓展褒斜道。史志记载,当时采用“火焚水激”的办法,开凿了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通车隧道“石门”。
在古代,蜀道对沟通中原与西南地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明清时期,蜀道是内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雍正十二年,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护送达赖喇嘛归藏,即取道陕川蜀道,过川入藏;清代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期间,多次下诏维护蜀道交通,以保证粮草军饷运输。蜀道也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自陕西宝鸡经甘肃陇山、天水、兰州,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沿连云栈道经陕西汉中、广元进入云南,可连接西南丝绸之路。
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蜀道文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朝乐府诗中即有“蜀道难”这一诗题,大多描写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唐宋时期更是留下无数描写蜀道之旅的著名诗文,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陇蜀羁旅诗,白居易的巴地诗,薛能、孙樵、韦庄等的蜀中诗,宋代苏轼父子、黄庭坚、陆游的蜀道诗等。蜀道石刻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汉隶“汉三颂”——甘肃天井山麓
的《西狭颂》、陕西灵崖寺的《阁颂》、陕西褒谷口的《石门颂》,北魏书法经典《石门铭》以及两宋明清文人的大量石刻题记,都是我国书法史上珍贵的石质标本,反映了从汉隶到魏碑,再到两宋以来楷、行书的演变轨迹。
如今,蜀道还是一条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旅游带。蜀地古史传说遗迹、三国文化古迹、古代著名军事关隘如剑门关、白水关、天雄关、阳平关、大散关等,都是现代蜀道保护与文旅开发的重要资源。
(摘编自《“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为何如此重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意义的蜀道,包括秦岭段和大巴山、汉中盆地的交通网络,也包括川藏古道等。
B.王国维认为,故道,即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
C.蜀道是内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因为它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D.蜀道石刻能反映从汉隶到魏碑,再到两宋以来楷、行书的演变轨迹,其地位不可忽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蜀道及隧道的开凿、营建方式。
B.文章主要从蜀道的交通网络、开凿创建、历史作用、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提到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护送达赖喇嘛归藏,说明蜀道是明清交通要道。
D.文章认为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论述了文学、书法,旅游方面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的蜀道除了从长安至成都平原传统意义的路段外,还包括峡江、川滇、川黔、川藏等古道。
B.秦岭段中的故道是通行最早的蜀道,大部分路段是商周时期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而形成的。
C.李白的《蜀道难》,描写了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与南朝乐府诗中的“蜀道难”诗完全不同。
D.栈道因近水架设,很容易被山洪冲毁,所以大约在元代,一些路段改为开挖土石,修建盘山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近年来,极端强降水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趋多、趋强的态势。在我国,夏季是降水最多的季节,尤其是7月,降水最多。至8月下旬,全国多地仍处于主汛期。这期间,全国暴雨天气频频出现,常常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公众的认知中,“暴雨”常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中说:“山之东有滥泉……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此处的“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当代作家魏巍所著的小说《东方》中也有这样的语句:“天色不知什么时候阴沉起来,一阵狂风过后,跟着
来了一阵暴雨。”此处的“暴雨”更接近气象学中“短时强降水”的概念。在夏季强对流多发之际,经常是硕大的雨点突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此时,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暴雨来啦!快跑!”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短时间内下得特别急的雨称为暴雨。
在古代,人们观云相雨主要靠经验,沿用至今的众多气象谚语就是很好的证明。17世纪以后,随着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气象学家们终于抓住了天气预报的“牛鼻子”,即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等气象要素。因此,对这些气象要素的精准观测就成了做好天气预报的先决条件。
测量降水(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本文只讨论对液态降水——雨的观测)通常使用的工具是雨量计。人们通过雨量计来计算降雨量,从而对雨的大小进行等级划分。降雨量指一段时间内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在不蒸发、不渗透、不流失的情况下,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其单位用毫米表示。气象学家借鉴了民间对雨的大小的描述,形成了气象业务中的雨量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
等级 时段降雨量
12小时降雨量 24小时降雨量
微量降雨(零星小雨) 小于0.1 小于0.1
小雨 0.1~4.9 0.1~9.9
中雨 5.0~14.9 10.0~24.9
大雨 15.0~29.9 25.0~49.9
暴雨 30.0~69.9 50.0~99.9
大暴雨 70.0~139.9 100.0~249.9
特大暴雨 大于等于140.0 大于等于250.0
降雨量等级划分表(单位:毫米)
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12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0毫米或24小时超过50毫米才算暴雨。比如,2022年7月某日中午前后,某市市区西部短时间内(不到30分钟)发生了一场急促的降雨(降雨量为15毫米)。市政排水管网压力陡增,许多路面积水严重,甚至出现了地道桥下积水过深而交通中断的情形。
假如气象预报员提前对这次降雨进行预报,他应该会这样发布:“今天,某市区阴有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有中到大雨。” 公众抱怨这简直就是暴雨,天气预报也太不靠谱了!
对于暴雨,气象预报业务中有没有与民间定义比较接近的指标呢?有。那就是降雨强度,简称雨强。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单位是毫米每分或毫米每时,表示降雨的缓急程度。公众对雨的直观感受,比如雨滴的大小、雨滴下落的快慢、降雨的急促程度、雨造成的灾害等,与气象预报业务中雨强的概念关系更紧密。
暴雨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这主要是因为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一般发生在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范围内。所以,除了运用集合预报方法,小时雨强也成为预报的重点。因为,在小时雨强很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局地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
2022年4月,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暴雨)预警信号优化调整工作,建立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调整后,各级气象部门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将1小时雨强纳入暴雨预警信号标准。预警信号发布内容将遵循“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原则,使社会公众能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预警、辨风险,让防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摘自刘浩、赵亮《暴雨,未必是你想的那样》)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郦道元《水经注》中的话是为了表明“暴雨”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
B.“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沿用至今的众多气象谚语证明古人观云相雨主要靠经验。
C.降雨量指一段时间内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在不蒸发、不渗透的情况下,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其单位用毫米表示。
D.2023年7月某日,汉台区不到三个小时发生了一场50毫米的降雨,这应为大暴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气预报不靠谱”,公众这样的抱怨,主要是由于公众认知中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B.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一般发生在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范围内,使得至今暴雨准确预报是难题。
C.在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暴雨)预警信号优化调整工作后,防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提升。
D.只有对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等气象要素精准观测,才有可能做好天气预报。
6.公众认为有关暴雨的天气预报不靠谱,请根据文本分析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
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空中浮动的云经过了雨水的洗涤,已是白色的了。我发现营地变绿了,原来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楞柱的空地上,栽上了一棵棵的松树。
安草儿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捏着一束紫菊花从远处走来。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一定是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的。他走到我面前,把花递给我,然后提着水桶去浇那些刚刚栽上的树。
他浇完树,放下水桶后,没有歇息一下,就进希楞柱取出晒干的蝙蝠,放在一块青石板上,用一块鹅卵石研磨蝙蝠,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咸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
我回到希楞柱,发现火塘里的火比我出来时旺盛了,看来安草儿在取蝙蝠的时候,顺便往里面加了劈柴。火光把希楞柱照亮了。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
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瓦罗加说插这种菊花,不能用又高又细的花瓶,那样不但花插得少,而且看上去花仿佛是受了束缚,不耐看。插这种花朵不大而又枝叶繁茂的花,必须用口大而且瓶身低矮的花瓶,那样花儿看上去才精神。
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爱的物件:罗林斯基送给列娜的小圆镜子,瓦罗加送我的花瓶,尼都萨满和妮洛用过的狗腿鼓槌,林克擦枪用的一块鹿皮,拉吉达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依芙琳送我的一块绣着一双蝴蝶的手帕,依莲娜留下的一张皮毛画,杰芙琳娜送我的一个镶嵌着鹿角纹和树纹的皮挎包,这些都是已故人留下的物件。
当然,那里面也有活着的人送我的物件,比如玛克辛姆用三叉树根为我做的烛台,西班用柞树上的风干的树犄角给我雕刻的痰盂,达吉亚娜为我买的一支镌刻着梅花喜鹊图案的银簪子,以及帕日格在城里给我配的一副老花镜,柳莎送我的一块早已不再行走了的手表。
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可我的眼睛一点也不花,用不上老花眼镜。我偶尔会受风寒,但也只是咳嗽个一天两天就过去了,痰盂也就成了摆设。我喜欢月光和火塘反射出的火光,所以烛台在黑夜中也不会派上用
场。太阳和月亮在我眼里就是两块圆圆的表,我这一辈子习惯从它们的脸上看时间,所以手表在我手里没什么用。如果是黑发上插着一支银簪子,那么这支簪子就像落在希楞柱上的白鸟一样美丽,可我现在白发满头,银簪子落在这样的头发里,美就会被掩埋了,所以它也被搁置起来了。如果瓦罗加在就好了,我会把它送给爱看书的他,让银簪子做书签。
我打开鹿皮口袋,里面的物件就像久已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纷纷来与我握手了。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我刚把扎手的银磬子拨弄开,那块冰凉的手表就沉甸甸地滑入我的掌心了。
我翻找出桦皮花瓶,注上水,插上紫菊花,把它摆到狍皮褥子前。进了花瓶的花儿显得更加端庄和美丽。
安草儿进来了,看来他已经把蝙蝠研成碎末了。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
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她足足烙了两天。也许是烟火把她熏的,她的眼睛在那两天是红肿的。我就着茶吃饼的时候,安草儿又出去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我想晚霞一定落了,从希楞柱的尖顶上,可以看出天色已经深灰了。不过在晴朗的夏夜,这种深灰持续不了多久,月亮和星星就会把它调和成深蓝色。
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想我刚打开的鹿皮口袋里的那些物件,一定在清晨时就张开了它们的耳朵,上午时跟着雨与火、下午跟着安草儿捡到的那些东西,听了故事。我愿意把余下的故事继续说给它们。如果刚来到我身边的紫菊花接不上我的故事,你不要着急,先静下心跟着大伙一起听吧。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
(有删改)
【注】故事背景是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瓦罗加是“我”已故的丈夫。希楞柱是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
文本二:
迟于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诗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摘编自“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以“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开始,以“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结尾,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严谨。
B.文本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叙事,“我”是回忆的主体和故事的讲述者,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产生亲和力。
C.安草儿特意采摘紫菊花送“我”,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
D.“我”的鹿皮口袋中既有已故之人留下的物件,也有离开的人送“我”的物件,虽然“我”已用不上它们,却仍十分喜爱它们。
8.文本一中多次写到“桦皮花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说,小说“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洛阳有剧孟。周人以商贾为资,而剧孟以任侠显诸侯。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剧孟行大类朱家。剧孟母死,自远方送丧盖千乘。及剧孟死,家无余十金之财。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选自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及至汉兴,禁网疏阔。是故代相陈稀从车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众庶荣其名迹,觊而慕之。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故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非明王在上,视之以好恶,齐之以礼法,民曷由知禁而反正乎!
(选自班固《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及解A年长B更折C节为D俭E以德报F怨G厚施H而薄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伐,夸耀,与《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字含义相同。
B.“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与“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两句中的“敌”含义相同。
C.“非其任,强必灌之”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任”含义不同。
D.千乘即一千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地人崇尚儒家学说,但朱家喜欢行侠,朱家帮助过很多人,他施恩不求回报,也不求名声,自己家里很节俭,人们都乐于和他结交。
B.洛阳剧孟的行为和朱家很像,剧孟凭借行侠而显扬名声。条侯认为吴、楚反叛不能成事,因为他们没有找剧孟,可见剧孟的影响力很大。
C.郭解小时候心狠手辣,长大后改变操行。他外甥因欺压别人被杀,杀人者还把他外甥的尸体抛在街上羞辱郭解,郭解了解实情后放了杀人者。
D.材料一中,司马迁记述了几位侠士的一些史实,对他们是肯定的,赞扬了他们行侠仗义等行为;而材料二中,班固对游侠有负面的看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2)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向滈①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②。
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不妨沉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注:①向滈:字丰之,南宋初人。曾官萍乡令。②鸱(chī)夷:范蠡归隐后的别号。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乱后”二句用设问手法,点明了此词的写作背景,写出了自己的无奈选择。
B.“虚名”二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蔑弃虚名、将要效法范蠡功成身退的愿望。
C.“衡门”即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屋舍。与上阕“柴扉”意义相近,前后呼应。
D.“不妨”句意为将春衣典当换钱买酒,刻画出一位贫困而又放逸的词人形象。
15.请比较《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二句与本词末二句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借“ , ”两句描绘秋风微拂下的秋江,表现自己怡然平静的心境。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韩愈的评价来说,可谓“ , ”。
(3)“社”,最早指土地之神,“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作为古代一个民俗节日,“社日”(或“社”)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想生意兴隆,就要有 A 的吃货。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撑得肚圆胃胀,打着饱嗝方舒服。一种称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酸,调剂得吃客味蕾全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主家,吃一客路相随、 B 。一日大厨有事,就让徒弟给吃客做了炒面。炒面上桌,吃客只吃了一口就吐了,说这不是你家大厨的手艺。徒弟只好把炒面端回。大厨一笑,把炒面倒回锅里,双手抓面揉搓了几下说中了。徒弟再端上去,吃客尝一口,嗯嗯,就是这个味。还有一种人被称为吃家。被称为吃家在老街就是最高荣誉了,他们类似于在电视餐饮大赛节目中的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摆活。
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情怀,即便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这样显得有格调、有格局。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8.午饭时间到了,现有一批游客到老街寻找美味,作为这里的主人,你如何向游客介绍这条老街?请写一段推介词,字数不超过50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有科学研究显示,过度依赖导航软件,可能导致大脑减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不仅如此,导航在为我们提供位置信息的同时,也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线路选择,塑造着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例如,目的地搜索功能,让我们不用在地图上寻找特定位置,选项就能自动弹出; ① ,使我们不再需要依据经验选择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航软件确实能让我们以最少的时间跨越特定的空间,提高时空转换效率,但也可能让我们错过沿途的风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② ,如何更丰富地感知环境,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与广大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在路上”的一个课题。曾经,谢亮老人为他人义务指路16年,让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暖意;如今,一部手机在手, ③ 。曾经,在认路时,城市的建筑物、街道以及花草树木都能深深嵌入我们的记忆;如今,一些人记得最清楚的路线,就是住所到地铁站、公交站的那一段路。某种程度上,只操心导航软件中的连线和数字,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忽视身边的烟火气、人情味、风景美,进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在路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D.“落木”,显得很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了导航软件。汽车导航里有几句经典的话:
“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掉头。”
“前方道路拥堵,但您仍在最优路线上!”
“今天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这几句话不仅适用于开车,对人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启迪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低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