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自 然 资 源 及 其 利 用
—— 第一章 第二节 ——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0 1
0 2
0 3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0 4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用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且可以减少松树砍伐,于是广泛推广使用。
思考: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情境导入
0 1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如水、土地、植物、动物、石油、铁矿、稀土等。
煤、石油、天然气、皮鞋、森林、汽油、钢铁、野生动物、水、土地、潮汐、雷电、空气、阳光、面包、衣服、岩浆等哪些不是自然资源?其判断依据什么?
必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备“自然属性”
必须能用于生活生产,即具备“经济属性”
既包括物质也包括能量。
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
(1)按性质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特别提醒:
许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水
石油
土地
森林
太阳能
风能
煤
铁矿
稀土
动物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2)按自然属性分类: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2)按自然属性分类
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
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海洋资源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
连 一 连
(1)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
陕北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些资源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
北宋时期延州(延安)石油被用来点灯照明和制墨等,需求量较小
目前陕北的石油被大规模工业化开采,陕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陕北石油
3.自然资源的属性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的条件:
要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要。
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3.自然资源的属性
雷电与岩浆为什么不是自然资源?
【思考】
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活动探究
1.指出工业化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
饲料生产: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
奶牛养殖: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牛奶加工: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牛奶配送与消费:能源资源
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活动探究
2.分析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
现代工业社会消费自然资源以加工成产品的间接利用为主,相比传统直接利用消费,每一个中间环节(比如包装、储运、管理),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现代工业社会资源开发能力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强,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人口数量增加
02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有限性
从时空上看,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② 从人类利用能力上看,受技术条件限制,使得人们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人类不能突破自然环境所能供给资源的极限。
非可再生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总量不会增加。其中,人类目前能利用的非可再生资源是已经查明且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部分。
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思考:哪些因素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上可开采储量?
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
人类认知水平;
资源需求等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利用数量不能超过这种极限。森林的自然更新速度会因树种和所处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图示地区的森林自然更新速度大约为25年。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2、稀缺性
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
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理想状态下市场对资源稀缺的响应模式
1.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哪些变化
供给增加 需求减少
2.价格上升为什么会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
价格上升,导致资源经济价值上升,促使技术革新以寻求新的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资源,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
3.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技术革新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但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技术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活动探究
03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 差异性
①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优劣高低之分
②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来衡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优等地
低等地
2.衡量标准
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贫铁矿
富铁矿
例如:①铁矿通常根据品位高低,分为富铁矿和贫铁矿。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②石油根据含硫量多少,分为高硫石油、含硫石油和低硫石油
石油按含硫量的分类 含硫量(%) 小于0.5 0.5—2.0 大于2.0
分类 低硫石油 含硫石油 高硫石油
含硫量指矿产资源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的百分比,是衡量矿产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衡量标准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③我国耕地根据生产能力的高低、土壤健康状况好坏等指标,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
2.衡量标准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3.开发成本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
①矿石品位高的矿产
②技术提高
③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以煤炭为例)
种类 热量、含碳量 杂质量 用途
大
小
少
多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发电
炼焦 、燃料
化工原料
炼铁、制化肥
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相对较低。
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
经济和环境成本增加。
04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
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受水热条件的差异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我国耕地资源分布
北方旱地多、 热量少、水分少
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1、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
我国北方多煤炭
我国南方多磷矿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2、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受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使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中东石油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
有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石油缺乏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石油(经济手段)
南水北调
缺水地区可以通过调水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技术手段)
活动探究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非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稀土第一储量大国、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下图为中国稀土矿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明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北方多南方少,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轻稀土资源占90%以上,重稀土主要分布在南方。
活动探究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非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稀土第一储量大国、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下图为中国稀土矿分布示意图。
(2)简述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带来的问题。
过度开发导致稀土资源储量快速减少;
开发过程中不注重保护环境,破坏地表植被引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造成土壤和水污染;
不注重深加工,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
活动探究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非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稀土第一储量大国、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下图为中国稀土矿分布示意图。
(3)请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强管理,控制稀土开采量和出口量;
开采、加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
提高开采、深加工技术;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概念
类型
属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有限性
稀缺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具有优劣高低之分
用一定指标来刻画
开发利用成本有差别
表现
影响
课堂小结
1.与陆地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优势是( )
A.海上风能稳定 B.投资成本较低
C.减少土地占用 D.设备维护便捷
2.风力发电带来的影响是( )
A.改变大气成分 B.阻碍鱼类洄游
C.减弱手机信号 D.干扰海鸥飞行
C
D
近年来,海上风电发展迅速,下图为西欧某国海上风电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3.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 B.科普教育
C.休闲旅游 D.净化空气
4.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价值高
C.森林面积大 D.纬度跨度大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