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一科学3.4牛顿第一定律课后讲义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小车车厢光滑的底部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车顶部放一个质量为M的模型人,若小金用恒为F的力缓慢拉动小车,车上的模型人随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设车厢的底部足够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模型人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C.小车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D.模型人相对于小球是静止的
2.小球A静止放在车厢光滑的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与车厢相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处于静止状态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3.农场工人在分离谷粒与空壳时,使用铁锹将混合物以相同角度同时抛撒出去,落地时谷粒远而空壳近,实现二者分离。此过程中( )
A.谷粒有惯性,空壳无惯性 B.谷粒和空壳均有惯性
C.谷粒无惯性,空壳有惯性 D.谷粒和空壳均无惯性
4.如图所示,将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经过b处。若铅球在飞行过程中运动到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则铅球将会( )
A.沿水平方向运动 B.静止在该点
C.竖直掉下来 D.仍然经过b点
5.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B.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D.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而匀速转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光滑(没有摩擦)水平面.上受到拉力F的作用,且FA.该物体不可能运动
B.该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变化
C.该物体运动方向一定变化
D.该物体有可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7.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弹簧上方(小球和弹簧不相连)。若此时小球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小球将( )
A.静止在原位置 B.始终加速上升
C.先加速上升后匀速上升 D.始终匀速上升
8.正在加速滑行的雪橇,如果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那么雪橇将(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C.做曲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9.如图所示,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个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撞 B.一定不相撞
C.若m110.下列实例中,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
A.把水从水盆中泼出 B.拍掉衣物上的灰尘
C.乘车时系安全带 D.跳远前助跑一段距离
11.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加速奔跑时的惯性比减速奔跑时的惯性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后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的阶段才有惯性
12.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设球形物体在空气中下落时受空气的阻力f=6πηrv(式中r为球的半径,η为空气的粘滞系数, v为球的速度),当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时速度会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一个最大值,则( ) (球的体积V球=4πr3/3)
A.同种材料的实心球最大速度一样大
B.质量越大的球最大速度一定越大
C.同种材料的实心球体积越大最大速度一定越大
D.半径相同的球的最大速度都一样大
14.如图,正在运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①向右做加速运动 ②向右做减速运动
③向左做加速运动 ④向左做减速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6.如图所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在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则他将落在( )
A.仍在起跳点 B.在起跳点前
C.在起跳点后 D.都有可能
17.“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在火箭将“逃逸舱”弹射后,火箭的运动状态( )
A.不改变 B.可能改变 C.一定改变 D.无法判断
18.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的小球A,突然沿图中的虚线所示路线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19.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
A. B.
C. D.
二、填空题
20.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 (填“锤柄”或“锤头")的惯性。快速撞击锤柄与缓慢撞击锤柄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有人猜想: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有关。这种观点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因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
21.如下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一个重为 的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该运动员速度最快位置,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则该运动员在B点时受到的拉力F G1(选填“>”、“=”或“<”);若另一个重为 的运动员完成相同的运动过程,则速度最快时位于 (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22.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T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如图王亚平将小球拉升至一定高度松手后,在失重条件下小球静止在原位置,是因为小球 (“不受力”、“受平衡力”“受不平衡力”); 随后王亚平又用手指推一下小球,小球绕着支架的轴心在竖直的平面内不停地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小球 (“不受力”、“受平衡力”“受不平衡力”),如果此时细绳断裂,小球将 。
三、解答题
23.在大量类似实验的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总结出了著名的 。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枚炸弹。如图所示为炸弹落地前与飞机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形。
⑴若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则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⑵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24.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s末的速度是2m/s,则2s末的速度是4m/s,3s末的速度是6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如图甲所示),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s末速度达到10m/s,然后以此速度做50s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乙中作出汽车在1min内的v-t图像。
(2)求这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 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试分析这1min内和的大小关系。
25.
(1)照相时,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可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可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而得到好照片,下表中列出了照相机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一行中,“25”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1/25秒.在“光圈”一行中,“15”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1/15.那么快门“50”对应的“光圈”应该是 。
光圈 20 15 12 6 3 2
快门 9 16 25 50 100 400 900
(2)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1/u和像距倒数1/v的对应关系,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当物体距透镜0.3米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是 (需说明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立情况).
(3)如图,①中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受到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并处于静止状态。②中弹簧两端都受到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③中弹簧两端各挂一小物块,在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下,两物体在粗糙桌面上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3.则X1、X2、X3大小关系是:X1 X2,X2 X3。
四、实验探究题
26.“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出现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27.“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为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具体操作为 。
(2)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的表面绝对光滑时,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规律”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当年,牛顿还用这一方法研究过另一个问题,牛顿注意到:人们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的石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会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抛石块的力越大,石块的落地点就会越远。他想:如果使用一门大炮用非常非常大的力沿水平方向将石块抛出,会怎样?假设地球是圆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理:石块将会绕地球做 运动。(不考虑石块脱离地球和空气阻力)
28.汽车司机驾车行驶时,常因发现意外情况而紧急刹车,这时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可以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司机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所通过的距离叫做反应距离。当司机制动刹车后,汽车还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叫做制动距离。下表是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在干燥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刹车后,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千米/时) 反应距离(米) 制动距离(米) 停车总距离(米)
40 7 8 15
50 9 13 22
60 11 20 31
80 15 34 49
100 19 54 73
(1)刹车后,汽车会停下来,这说明 。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汽车停车总距离的大小可能还与 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锤头;错误;质量
21.【答案】=;B点上方
22.【答案】不受力;受不平衡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23.【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乙;甲
24.【答案】(1)
(2)解:前10s通过的路程:
后50s通过的路程:
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解:在0~10s内,汽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阻力,即在后5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
25.【答案】(1)8.5
(2)倒立缩小实像
(3)=;>
26.【答案】(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7.【答案】(1)让小车从斜面上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
(2)慢
(3)圆周
28.【答案】(1)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速度(车速)
(3)反应时间(人的反应/地面状况/车重/轮胎)(合理均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