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2 13: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魏征
学习目标:
1. 梳理全文,赏析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
2.理解并掌握“安、信、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重点字词意思。
3.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体会“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借鉴意义。
你还认识哪一些敢直言劝谏的忠臣呢?
比干,是商纣王的亲叔叔,论君臣他是商纣王的丞相。比干二十岁时就辅佐商纣王的爹,接着受托孤继续辅佐商纣王,为人明德贤良,忠于君主,常为民请命,还特别敢直言劝谏,所以得到了“亘古忠臣”的美号。
商纣王自从得了妲己以后,便荒废朝政,成日在酒池肉林寻欢作乐,比干认为是狐狸精妲己迷惑了商纣王,为了警醒商纣王,他去烧了狐狸洞,并把狐狸皮扒下来做成了外挂呈递给商纣王,妲己见到那物,可谓气急,便设计陷害比干。
而比干连着三天冒死进谏,指责商纣王的一系列不着调的作为,向商纣王表明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完,商纣王勃然大怒,认定此人不能留必须除掉,便说比干这是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于是比干就这么被剖了,失去了他那颗“七窍玲珑心”。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刺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书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文气和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开“贞观之治”的繁荣之景。后来,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太宗
十思

劝谏
李世民,最有成就的开明君王之一,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
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
解题
“讽、谏、诽、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诽:指背地里议论、嘀咕、指责他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微言讽刺,或用旁敲侧击的话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成语积累
休戚与共:休:欢乐,喜悦。戚:忧愁,祸患。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
休戚相关:休:喜庆,欢乐。戚:忧愁,悲哀。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卑以自牧: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
垂拱而治:指不费力气就使地方或国家得到管理,安享太平。含褒义。古时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比喻、排比
第一段
比喻、排比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对比
“积德义”的重要性
人君当思
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凡百:所有的 景:大 殷:深
而:递进 而:转折
能克:同义复词,能够;克:能够 盖:语气副词,大概,表推测
岂……乎:难道……吗 何也:为什么呢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夫:句首发语词 以:表目的,来
下:adj-n,百姓 既:已经
傲物:看不起别人 行路:陌生的路人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董:督察 以:介词,用 振:“震”,威吓
苟:苟且 怀:感念 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惟:只是 斯:使.....颠覆 宜:应当
慎:警惕、警戒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1.摆事实:历代君主普遍规律:
2.析原因: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敲警钟: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能创业却不能守业
兴邦是由于“竭诚待下”
丧邦是由于“纵情以傲物”
对比
暗示居安思危的重要
第二段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第三段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君:名作动,统治 诚:如果 戒:克制
作:建造、兴建 安:使……安宁 谦冲:谦虚
牧:养。约束,修养 下:名—动,居于……之下 乐:意动,以...为乐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虑:担心 壅蔽:堵塞、蒙蔽 虚:使动,使……谦虚
馋邪:adj-n,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使动,使……端正 恶:形—名,奸恶小人
无:同“毋”,不要 谬赏:不恰当的奖赏
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宏:使动,使广大 兹:这 简:通“拣”,选拔
能:形—名,贤能的 善:形—名,好的意见
尽:形—动,用尽 惠:恩惠、仁爱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养:颐养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何必:为什么一定 司:管理 役:役使,劳损 亏:毁坏,减损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见可欲 将有作
戒奢侈
念高危
惧满溢
戒骄躁
虑壅蔽
惧谗邪
戒轻信
乐盘游忧懈怠
戒纵欲
恩所加罚所及
戒赏罚不公
“十思”——“五戒”
思节制 思慎始
思谦冲 思容纳
思知足 思知止
思虚心 思正身
“积其德义”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要求
思恩赏 思刑罚
思些什么?
好处
人尽其能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第三段
莫谓谏臣空议论
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张玄素谏修乾阳殿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④魏徵谏太宗止泰山封禅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⑤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魏徵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⑦魏徵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⑧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⑨魏徵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的针对性
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习近平
总结全文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结果如何?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以“固本浚源”为喻
总结历史教训
提出具体做法
通篇只重一“思”字。 ——《古文观止》
魏征大人教你写作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