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妒忌、委托”等词语。
3. 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妒忌、委托”等词语。
2.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咱班孩子特别爱读书,那么正式上课前我们就来做一个与书有关的活动。根据提示说出书名,我来说你来猜。好吗?
1师:这本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他是中国古代第一本长篇神话小说。
2师:这本书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塑造了108位绿林好汉。(真了不起,会抢答了)
3 师:你还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剩下的两部是什么吗?看过《三国演义》吗?谈谈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预设:诸葛亮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刘备 仁者无敌 拥刘反曹 爱民如子 仁心仁君
关羽:英武气概 武圣 曹操: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眼光独到)
4 看来咱班同学真的特别喜欢读书。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去关注中国的古典名著,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三国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5 齐读课题
二 学字词
1 认读的词:提示 擂 弩
2 写的字:1)观察这些生字,你想提醒大家一些什么?(寨 督 忌,提醒丞的笔顺)
2)一分钟记忆
3)听写 寨 督
4)同桌交换检查
5)反馈
6)订正 强化:
三 学课文
1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就让他十天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仅用三天就像曹操“借”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
点拨:“借”与正常的借一样吗?
大屏幕呈现学生汇报自己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是否完整、是否简洁)——修改自己的主要内容,练习说一说
点拨:起因处(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之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对了练习说,有问题的同学快速改一改
2 学习本组课文不仅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感受人物形象。那么这篇课文中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足智多谋、了不起、聪明、厉害、有智慧、能掐会算
3 所以,周瑜也自叹不如,我们一起读
周瑜用一个词评价诸葛亮是?(板书:神机妙算)
4 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吗?
生:我认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他算出三天后的四更天江上会有漫天大雾,到了那天果然出现了大雾)
师:对,你认为它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他算出天气,也就是知天文上(板书:知天文)
生:我认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他算准了曹操不会出兵,曹操真的就没有派兵出现。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了解曹操这个人的性格特质。我们说他知人心(板书:知人心)
师:事实上诸葛亮不止知曹操的心,在文中,他还准确地算出了谁的心?(鲁肃、周瑜)
师:还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吗?(知地理)
师:(指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知人心,他知曹操多疑,他识周瑜陷害,他信鲁肃忠厚。他知天文,他算准三天后的大雾用草船巧借箭。他知地理,草船一面受箭,调转过来再受箭,然后顺风顺水,迅速撤离。最后完美交箭。
你能这样根据板书说一说吗?(指名说1个——同桌练习说一说)
结:孩子们,刚刚我们结合文中事例初步感受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5你觉得哪些段落写的最精彩?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
学生汇报
6同学们都觉得借箭这一部分写的最精彩,那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7、8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自学提示。默读七、八自然段,圈画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思考作者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自学时间:3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写得好的语句是什么?
汇报: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预设1:生:这是一个环境描写,点明了三天后的四更江上大雾漫天,雾很浓,面对面都看不清楚,为下文借箭做了铺垫。
点拨: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场怎样的雾呀!(课件)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很大。(指读1人)
点拨:读得不错,雾很浓,但还没有到大雾漫天呢(指读1人)
引导: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师:刚刚同学们说诸葛亮算对了这场雾,那么到前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他是算准了这场雾?
生1:6段
生2:2段,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时候,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可见他——早已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
前文有伏笔,后文一一揭开,这种写法就是?(照应)这种前后的照应更能凸显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照应)
结:所以,这一处环境描写,点明了三天后的四更江上雾大、雾浓,为下文借箭做了铺垫,也衬托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2:生:这是一个环境描写,点明了三天后的四更江上大雾漫天,雾很浓,面对面都看不清楚,为下文借箭做了铺垫。也衬托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刚刚同学们说诸葛亮算对了这场雾,那么到前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他是算准了这场雾?
生1:6段
生2:2段,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时候,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可见他——早已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
前文有伏笔,后文一一揭开,这种写法就是?(照应)这种前后的照应更能凸显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照应)
结:这一处环境描写,点明了三天后的四更江上雾大、雾浓
点拨: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场怎样的雾呀!(课件)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很大。(指读1人)
点拨:读得不错,雾很浓,但还没有到大雾漫天呢(指读1人)
引导: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结:所以,这一处环境描写,点明了三天后的四更江上雾大、雾浓,为下文借箭做了铺垫,也衬托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我们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写的好?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那曹操到底有没有派兵出来?(没有)从哪知道的?(8段第一句)
师:看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设计妙算(指板书)
师:孩子们,刚刚这位同学抓住了诸葛亮的语言描写,文中对诸葛亮的语言描写有11处,但唯独这一出加上了他笑的神态(板书神态),诸葛亮这一笑可是暗藏玄机,值得我们好好体会一下。下面请同学们想想诸葛亮笑谁?笑什么?小声读书,仔细揣摩
生: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安慰的笑. 读出来。
师:还会笑谁?笑什么?
生: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曹操的多疑, ——这是狠狠的嘲笑 读
生: 笑周瑜的心胸狭隘、笑周瑜的自不量力 , 这是胜利的笑也是讥讽 的笑。 读
师:这漫天的大雾,三天前他就算准了。他可能还会笑谁?
生:笑自己,三天前算准了,很了不起( 师:自信的笑,得意的笑)
师:孩子们,注意这个神态,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机智,笑出了他的自信,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充满自信、充满机智的笑吧(引读诸葛亮笑着说:)
结:孩子们,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这样的细节描写和前后照应的写法再次感受到了他的神机妙算(板书神态)
7 分角色朗读
师:那么文中的7、8自然段把这三个人物写的淋漓尽致,下面你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来读一读,我们再体会一下(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吗?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选角色)
师:同学们把书端正,让我们一同回到一千多年前的战场(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一万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一下雨一样。感谢这四名同学带我们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战场,掌声送给他们。
8 总结学法:好了,孩子们你能根据板书总结一下在这两个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写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学生总结学法
师:我们刚刚通过品读细节描写、前后照应、环境描写等方法进一步感受了人物形象。
事实上,很多这样的文章我都可以像这样先读文整体感受,理清脉络,之后结合事例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再通过品读语言、神态这样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甚至前后照应这样的方法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带读一篇文章,182页《孔明智退司马懿》。这篇文章是三国演义的原文。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内容;思考:诸葛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自学完,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诸葛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学、交流)
汇报: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点拨:司马懿和草船借箭中的谁很像?他们像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到原著《三国演义》中去感受一下吧、
师:如果你读了三国,你就会发现三国中有七神,神医华佗、神算孔明、神威关羽、神声张飞、神将赵云、神箭黄忠、神卜管辂。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神的?作者是怎样写的?去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