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复习
第一类 内容感知
内容理解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2 广东)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1 广东)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原因。
全国 视野 (2023 沈阳)选文第⑨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分别是什么原因?
教材母题 (七上《猫》)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参考答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地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答题策略 (1)审读题干,找出解题关键词,寻找作答区域。先看题干有无点明作答区域,再提取关键词。若点明作答区域,则根据关键词仔细分析该区域内容,若没有点明,则先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或内容。 (2)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句。找准对应信息后,将关键语句与原文信息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分析关键语句与原文信息是否一致,区别在哪里。 (3)整合内容,分条作答。
对点训练索引:(一)《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第2题
内容概括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0 广东)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
全国 视野 (2023 无锡)本文围绕杨绛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教材母题 (八下《社戏》)通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参考答案: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
答题策略
对点训练索引:(一)《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第1题;(七)《枕头包》第1题;(九)《日子》第1题;(十)《豆花情缘》第1题
第二类 人物分析
真题链接 全国 视野 (2023 福建)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3 鄂州)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或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材母题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参考答案:矛盾的表现:①“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先生却挺和蔼。②先生让“我们”读书,后来“我们”“静下去了”,他却“还大声朗读着”。评价: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答题策略 【注意】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特点。
对点训练索引:(一)《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第4题;(二)《老玉米》第4题;(三)《守望》第2题
揣摩人物心理、情感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0 广东)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母亲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全国 视野 (2023 杭州)文中写同学发言后,大家先“哄堂大笑”,接着“都静默了”。请揣摩同学们“静默”时的心理。
教材母题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
答题策略
对点训练索引:(三)《守望》第1题;(四)《蓝色的还是带条的》第1题;(七)《枕头包》第3题
探究主要人物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1 广东)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全国 视野 (2022 益阳)有人说文中的主人公是送财神的老人,也有人说是“我”,还有人说是“我”的妈妈,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2022 常州)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教材母题 (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读完课文,与同学讨论一下。 参考答案: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于勒是线索人物,因为作者把笔墨凝聚在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游的邮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地鞭挞了小市民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恶灵魂。
答题策略 首先,审题,明确观点。其次,多角度分析: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哪个人,体现了什么主题(情感),突出了什么品质。最后结合题干要求,分点作答。
对点训练索引:(七)《枕头包》第4题
分析次要人物
真题链接 全国 视野 (2022 海南)牟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2022 河南)作者在小说中设计“木木”和“老八”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教材母题 (九下教参《变色龙》)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在文中是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在这部小说中,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这两个人物,始终没有出场,但是在围观群众及将军家厨子的口中却又无处不在。通过大家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不断转变态度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这两个人的霸道和权势熏天。就连他家的一条狗,大家都惹不起,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社会现实。
答题策略
对点训练索引:(四)《蓝色的还是带条的》第3题;(八)《回眸》第2题
第三类 词句赏析
理解词语含义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18 广东)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2016 广东)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全国 视野 (2023 常德)“笑”字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五次,请结合语境,分析“我哈哈地笑着说”一句中“笑”的含义。
教材母题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参考答案: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彩不同。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绘图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答题策略
对点训练索引:(二)《老玉米》第2题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0 广东)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2019 广东)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全国 视野 (2023 大连)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
教材母题 (七下《老王》)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答题策略
对点训练索引:(二)《老玉米》第1题(2);(五)《观七彩丹霞记》第2题;(九)《日子》第3题;(十)《豆花情缘》第3题
理解句子含义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3 广东)结合选文内容,写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1)桂圆甜吧? (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 (2017 广东)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全国 视野 (2023 邵阳)如何理解第 段中“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融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这句话的含义?
教材母题 (七上《散步》)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答题策略
对点训练索引:(六)《甜意充盈的夜晚》第4题;(九)《日子》第2题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2 广东)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全国 视野 (2023 聊城)赏析句子。 (1)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 (2)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
教材母题 (七上《猫》)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参考答案:(1)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2)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4)比喻。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答题策略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特点+写了……(内容),有……(效果),表达了……(情感)。
对点训练索引:(一)《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第3题;(二)《老玉米》第1题(1);(六)《甜意充盈的夜晚》第2题;(八)《回眸》第1题
第四类 行文结构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19 广东)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2016 广东)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全国 视野 (2023 宿迁)有人说小说的标题应改为“桃模”,你同意吗?请写出理由。 (2023 湘潭)“题好一半文”,联系全文,谈谈“北极熊如盛开的白莲花”这一标题好在哪里。
教材母题 (七下《驿路梨花》)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答题策略 分析标题含义时,可抓住标题的关键词,解释标题的本义、字面义,然后联系文章内容说明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
对点训练索引:(八)《回眸》第3题
句段/情节作用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2 广东)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2021 广东)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全国 视野 (2023 镇江)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 (2023 潍坊)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教材母题 (七下《邓稼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答题策略 【注意】结尾段如果戛然而止,则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提出问题,则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是景物或环境描写,则可以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的气氛,表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方面作答。
对点训练索引:(三)《守望》第4题;(四)《蓝色的还是带条的》第2题;(七)《枕头包》第2题;(九)《日子》第4题
行文线索
真题链接 全国 视野 (2023 广安)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 长沙)这篇小说通过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请根据提示,完成“柳菡与大明的爱情故事”这一线索的情节梳理。 三年前,柳菡与大明因采访相识→____①____→____②____→最后,柳菡理解了大明
教材母题 (八下《回延安》)朗读这首诗,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参考答案:抒情线索是“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续表)
答题策略 文章线索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P156) 【注意】一篇文章行文的线索不一定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要看哪一个线索是最突出的。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一一对应,一明一暗展开叙述。
对点训练索引:(六)《甜意充盈的夜晚》第1题
第五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3 广东)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伏笔:咱要用之于民 照应:
全国 视野 (2023 湘潭)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北极熊,第②段为什么还要写候鸟?
教材母题 (八上《白杨礼赞》)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质。
答题策略 表现手法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P157) 第一步,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果题干中已点明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如果未点明,需要先结合上下文判断所用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从文章主旨、表达情感角度分析;从结构安排角度分析(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烘托铺垫,详略得当;形成对比,突出主题;转换叙述视角,多角度观察;等等);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角度分析(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心理特点)。 第三步,总结概括,整理答案。
对点训练索引:(六)《甜意充盈的夜晚》第3题;(十)《豆花情缘》第2题
表达方式
真题链接 全国 视野 (2022 百色)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C.第⑨段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听到中考喜讯后的感想,点明主旨。 (2022 金昌)选文和【链接材料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二】 四姑娘山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系邛崃山脉中段,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景区核心景点为“三沟四峰”: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幺妹峰是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 250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景区内海拔在5 000米以上的雪峰有85座,终年积雪。
教材母题 (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答题策略 表达方式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P155) 第一步,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果题干已点明表达方式,则结合具体内容及其一般作用进行分析。如果未点明,则定位题目范围,分析相关内容,判断表达方式。 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步,联系文章主旨、作者感情等具体分析其作用。
对点训练索引:(五)《观七彩丹霞记》第3题
叙述视角与人称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3 广东)选文中的“我”是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1 广东)“她”为什么把红绸带留在山上?请结合选文,以“她”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全国 视野 (2023 重庆A卷)读小说要读故事。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概述故事。 (2023 鄂州)阅读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揣摩“我”想说的内容,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教材母题 (九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既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使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答题策略 叙述视角和人称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P155)
对点训练索引:(八)《回眸》第4题
叙述顺序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0 广东)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全国 视野 (2023 永州)第④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教材母题 (七上《荷叶 母亲》)第2、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参考答案:说明“我”家与莲花有很深的感情,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从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答题策略 叙述顺序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P156)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辨析叙述顺序,阅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一般情况下,倒叙看开头,插叙看中间,补叙看结尾。判定叙述顺序以后,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几种叙述顺序的作用概括作答即可。
对点训练索引:(二)《老玉米》第3题
第六类 探究与表达
探究情感主旨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0 广东)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全国 视野 (2023 吉林)深入理解文章,会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联系全文,谈谈第 段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请答出两点。 (2023 苏州)细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材母题 (七上《植树的牧羊人》)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参考答案:文章的主题是通过牧羊人植树的故事表明的。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这个人就是值得人们歌颂的伟大的人。
答题策略
对点训练索引:(三)《守望》第3题;(九)《日子》第5题
拓展表达
真题链接 广东 真题 (2023 广东)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讲好中医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牌匾的历史内涵切合节目主题。请你代“惠仁堂”的传人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这块牌匾。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节目主题。 (2022 广东)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国 视野 (2023 东营)剧尾:万籁俱寂里,远处后龙山红旗遍插,近处是苍松翠柏,夕阳下白发苍苍的秋荷深情地低语……请结合秋荷的身份为她配一段内心独白。(70字以内) (2023 南通)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松庄老人的生活态度带给你什么启示。
教材母题 (七上《皇帝的新装》)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然后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关于说真话的话题。 参考答案:第一问:有些谎言是善意的,可有些谎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我当时也在游行现场,我会找合适的机会给皇帝身边的亲信提建议,在保证皇帝尊严的情况下避免闹剧发生。第二问提示:重点说说自己选择说真话或不说真话的制约因素。
答题策略 (1)联系实际,谈看法启示类:①审清题干,明确文章观点或作者情感态度(批判什么,弘扬什么,揭露什么,赞颂什么)。②联系生活实际,找到相同属性的现象(事例、人物)。③阐明自己的观点,用文中观点阐释现实现象(事例、人物)的现实意义。围绕中心谈感受和启示的,只要抓住主旨,按照要求(比如是结合文章的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历)作答即可;评价人物的,抓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结合实际来谈即可。 (2)发挥联想,补写内容类:①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续写,还是改写。②在题干或文中找到想象、联想的基点,即明确想象内容的时代、背景、人物、特点要求等。③根据原文的结构脉络、场景、发展趋势,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精彩生动的语言补写内容。补写内容要结合多种手法,合情合理,特色鲜明,语言精彩。 (3)材料链接类:①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是探究文章和材料的相似点还是不同点。②细读材料,概括材料观点,找到材料观点(情感)与作者情感态度的相似或差异之处。③结合材料内容和文章内容,归纳整合,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点训练索引:(四)《蓝色的还是带条的》第4题;(十)《豆花情缘》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