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23·永吉模拟)【常识研判】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汉字经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
C.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答案】D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文化典籍;其他常识;鱼我所欲也;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礼记》是“五经”之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2.(2023九下·本溪月考)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C.表是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本散文集。
【答案】D
【知识点】曹刿论战;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而不仅仅只是孟子所作, D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鱼我所欲也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本文指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有的人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B 的观点与原文的观点完全相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二、综合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要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答案】(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知识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两则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写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主要写的国学经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要活学活用才能解决各种困惑。据此可概括出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是: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⑵ 只要能举出尊敬父母或尊师重道的例子即可,如: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或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⑶只要能写出与孔子或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即可。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故答案为:⑴ 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⑵ 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⑶ 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语文学习要积累的知识非常多,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多积累,多练习,这样考试时才能信手拈来。
⑶本题考查对成语和故事的积累,也属于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三、文言文阅读
(2023九上·苍梧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
B.舍生而取义者也 皆生寒树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征于色
D.断子之手足 忘路之远近
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来论述。
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C.甲、乙两文论证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万事莫贵于义”和“舍生而取义”。
D.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7.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8.请你结合甲文,说说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应当依照怎样的价值标准进行选择?
9.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
【答案】5.D
6.C
7.①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8.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不为利益所迷感.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9.“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鱼我所欲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感悟。通读文言文,理解大意,结合文中人物及事件,归纳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态度积极向上,言之合理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义”的表现,分析理解“义”的含义。结合自身经历谈坚持“义”的原因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乙】
墨子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又说:‘送给你天下,但是要把你杀死.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也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又为了什么呢?那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贵。为了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所以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
5.A翻译为: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得:获得、得到
翻译为: 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得:能够
B翻译为: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生命
翻译为: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生:生长
C翻译为: 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于:比
翻译为:别人的愤怒表现在脸色上。于:在
D翻译为:斩断你的手足。之:的
翻译为: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的
故答案为:D
6.C:错误。甲、乙两文论证的中心论点分别是“舍生而取义”和“万事莫贵于义”。
故答案为:C
7.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患、辟、不若、身”。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不若:不如。身:身体,这里指生命。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8.《鱼我所欲也》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我们也应该梳理高标准高要求,以义为重心,不能被区区外在利益诱惑,失去义。 故答案为: 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不为利益所迷感,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9.甲、乙两文论证的中心论点分别是“舍生而取义”和“万事莫贵于义”。义就是义、道义,是以民为重的国家大义,不为利益所迷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利益为主,所以我们要坚持义。
故答案为:“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表达
10.孟子在本文中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差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用200字左右发表你的看法。
例文:我赞成教育部的做法。因为现代中学生年龄轻、力气小、见识少,而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仅有的一次生命,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风义勇为时,在遇到暴力事件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时,尽量避免对自己产生致命的威胁!否则,对自己和家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答案】略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微写作(片断写作);鱼我所欲也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都可以,但必须言之成理。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但要想做好这样的题并不容易,首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要能自圆其说,另外还要求语句准确、通顺。例文首先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赞成教育部的做法,然后从中小学生的年龄、力气、见识的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还进行补充论证,论证非常严密。总之,是一篇非常标准的小论文,值得我们学习。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23·永吉模拟)【常识研判】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汉字经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
C.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2.(2023九下·本溪月考)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C.表是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本散文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综合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要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三、文言文阅读
(2023九上·苍梧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
B.舍生而取义者也 皆生寒树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征于色
D.断子之手足 忘路之远近
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来论述。
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C.甲、乙两文论证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万事莫贵于义”和“舍生而取义”。
D.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7.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8.请你结合甲文,说说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应当依照怎样的价值标准进行选择?
9.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
四、语言表达
10.孟子在本文中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差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用200字左右发表你的看法。
例文:我赞成教育部的做法。因为现代中学生年龄轻、力气小、见识少,而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仅有的一次生命,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风义勇为时,在遇到暴力事件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时,尽量避免对自己产生致命的威胁!否则,对自己和家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文化典籍;其他常识;鱼我所欲也;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礼记》是“五经”之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曹刿论战;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而不仅仅只是孟子所作, D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鱼我所欲也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本文指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有的人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B 的观点与原文的观点完全相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答案】(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知识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两则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写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主要写的国学经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要活学活用才能解决各种困惑。据此可概括出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是: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⑵ 只要能举出尊敬父母或尊师重道的例子即可,如: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或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⑶只要能写出与孔子或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即可。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故答案为:⑴ 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⑵ 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⑶ 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语文学习要积累的知识非常多,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多积累,多练习,这样考试时才能信手拈来。
⑶本题考查对成语和故事的积累,也属于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答案】5.D
6.C
7.①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8.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不为利益所迷感.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9.“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鱼我所欲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感悟。通读文言文,理解大意,结合文中人物及事件,归纳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态度积极向上,言之合理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义”的表现,分析理解“义”的含义。结合自身经历谈坚持“义”的原因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乙】
墨子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又说:‘送给你天下,但是要把你杀死.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也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又为了什么呢?那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贵。为了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所以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
5.A翻译为: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得:获得、得到
翻译为: 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得:能够
B翻译为: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生命
翻译为: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生:生长
C翻译为: 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于:比
翻译为:别人的愤怒表现在脸色上。于:在
D翻译为:斩断你的手足。之:的
翻译为: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的
故答案为:D
6.C:错误。甲、乙两文论证的中心论点分别是“舍生而取义”和“万事莫贵于义”。
故答案为:C
7.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患、辟、不若、身”。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不若:不如。身:身体,这里指生命。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8.《鱼我所欲也》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我们也应该梳理高标准高要求,以义为重心,不能被区区外在利益诱惑,失去义。 故答案为: 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不为利益所迷感,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9.甲、乙两文论证的中心论点分别是“舍生而取义”和“万事莫贵于义”。义就是义、道义,是以民为重的国家大义,不为利益所迷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利益为主,所以我们要坚持义。
故答案为:“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略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微写作(片断写作);鱼我所欲也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都可以,但必须言之成理。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但要想做好这样的题并不容易,首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要能自圆其说,另外还要求语句准确、通顺。例文首先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赞成教育部的做法,然后从中小学生的年龄、力气、见识的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还进行补充论证,论证非常严密。总之,是一篇非常标准的小论文,值得我们学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