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下列重大事件中,充分体现我党创新精神的有(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司合营”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一国二制”的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978年5月11 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5.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社会上新生成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文化大革命留给我们最主要的历史反思是( )
A.缺少民主与法制 B.毛泽东错误的判断
C.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6.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成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机床等企业,这体现了“一五计划” ( )
A.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B.重工业发展成就显著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完成了“大跃进”
7.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9.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下列流行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后期
B.红卫兵、牛鬼蛇神——20世纪90年代
C.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
D.北京奥运——21世纪初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 1982年
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九一三”事件 B.毛泽东逝世
C.“四五”运动 D.“四人帮”被粉碎
12.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焦裕禄同志。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他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
C.“铁人” D.“两弹元勋”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临时约法》
B.《宪法大纲》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15.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它反映的史实是( )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6.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与该成就有关的是( )
A.“大跃进” B.863计划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二个五年计划
17.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8.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邓稼先
第II卷(非选择题)
19.简答题:
根据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回答下列问 题:]
(1)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哪些行业进行改造?分别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2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实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1)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了什么运动?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采取什么措施?
(2)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了哪两场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党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措施?
(3)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你认为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是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对这一总路线你是怎样认识的?此总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4)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22.小军同学以示意图、表格和卡片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农村政策篇】
(1)请在示意图“ ”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2)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外交成就篇】
(3)【政治制度篇】
新中国成立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获得更有尊严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A
6.B
7.A
8.C
9.B
10.B
11.D
12.B
13.D
14.D
15.B
16.C
17.C
18.C
19.(1)手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公私合营。
(2)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0.
(1)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1.(1)一五计划期间。
(2)1956年(1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制定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2.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接挑战;继续加强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合理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民族自强和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本国产业,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