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晓、慈、毕、竟、映”,会写“荷”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 初步感知古诗大意,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教学过程】
画中诗,引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那我们来做个与古诗相关的小游戏,看画面猜古诗、对诗句。看到这副图,你想到哪首诗?呈现图片,学生看图说出诗句。
看到一幅幅画就想到一首首诗,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首优美的诗,赏一幅悦目的画。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杨万里,一起走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好这首优美的诗,共赏这幅悦目的画。
【设计意图:出示的几幅图片相关的诗句是学生在课内学习过或课外积累过的诗句,学生看到图片后都比较活跃,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古诗积累,调动了学生情感,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更好地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读诗题,明题意
1、读诗题,学方法。 学生自主读诗题,诗题比较长,学生读起来有难度。教师指导:迁移学习:引导回顾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注意停顿。
2. 指导读好诗题:抓住诗题中的人名和地名,恰当停顿,读好诗题。 学生练读,教师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本首诗的诗题比较长,学生读起来存在困难,有的同学一字一顿,有的同学读起来磕磕绊绊。这时通过回顾旧知“要想读好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读好长诗题也需要停顿,从而掌握了读好长诗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名和地名,在这两处名词前后就是停顿的时候,学生再读诗题就能轻松读好。】
3.字体识字,理解诗题。林子方要走了,杨万里从净慈寺出去送他,看诗题,有一个字可以告诉我们送别的时间,你知道是哪个字吗?“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春晓》理解“晓”字含义。借助字理,识记“晓”字:左边日,右边尧,尧有升高的意思,太阳升起就是晓。
【设计意图:诗题是古诗的“眼睛”,通过诗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在读好诗题的基础上,了解诗题的意思对于学好古诗很有帮助。所以设计了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字理识字方法应到学生从“晓”入手,识记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借助刚刚找到的人名地名,再理解诗题便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了诗题,来读古诗。
师:读书看要求,就会有收获,注意读书要求:我会读书:1.坐端正,捧起书,自由读。 2.看清字,读准音,不出错。检测学生自读情况:先请五位同学逐句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再请一位同学完整读全诗。
【设计意图: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读,一是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二是在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识字。特别提醒学生要自由读,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从众性比较强,容易和别人一起读,尤其是这种朗朗上口的短诗,更容易发展成齐读,而齐读对于学生自主识字和个体朗读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读书要求中做了提醒。】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再读要求:1.坐端正,捧起书,自由读。2. 试一试,找停顿,有节奏。教师在生读完后出示标画节奏的古诗,请 1-2位学生读,教师指导关注停顿、重音、气息连贯,读出古诗的韵味。教师范读,学生配乐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延续读好诗题的方法,关注停顿,读好诗句,对于学生诵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声音平淡和断音过重问题进行指导。并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是指导孩子诵读的最好方法。】
五、想象画面,感受美景三读古诗,出示读书要求: 书放平,坐端正。 默默地读,不出声,想画面。我会思考: 古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板书:西湖。随文识字:湖,边板书边解说识记关键三点水有弧度,中间古,要写高,竖撇穿插月瘦长。交流自读收获:抓住“六月”“莲叶”“荷花”,明确古诗描写的是夏季西湖美丽的景色。
1.借助插图、关键词想画面作者觉得六月西湖的景色怎么样?谁用诗中的句子来说。是呀,与众不同,六月的西湖景色最独特,与其他季节不一样,这是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六月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美景让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美呢?快去诗中找找,指生读。同学们仔细看教材,教材上有文字还有?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再仔细看看教材中写莲叶的这句诗,你读到什么样的莲叶?你看到或读到怎样的莲叶?( )的莲叶。无穷:这莲叶多的无穷无尽。看到这无穷无尽的莲叶,你还想到哪个词语?词语积累:一碧千里、一望无际、无边无际等接天:同学们你看,这就是接天莲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 有些词语很神奇,找到碧,我们就看到了莲叶的绿,找到接天、无穷我们就读出了荷叶的多。这样的词语很重要,你要多关注。现在请你读描写荷花的诗句,结合插图和诗句中重要的词语,说说你觉得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抓住“映日”“别样红”感受荷花的红艳美丽。
【设计意图:在三次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抓住“无穷”“接天”等词想象莲叶的多、密;通过“无穷碧”想象莲叶的绿;“映日”“别样红”想象荷花的红艳美丽。在此过程中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想象画面,同时教师用语言、图片、音乐等多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想象画面。】
2.创设意境,感受美好。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看,这清新碧绿的莲叶和娇嫩红艳的荷花。同学们你听:碧绿的莲叶层层叠叠,无边无际,一直铺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在这一片碧绿的莲叶间,朵朵荷花争相开放,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红红的荷花娇艳动人,特别好看。(出示莲叶荷花意境优美的图片,配乐述说。)配乐朗读,升华感受: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美丽景色。
六.生字教学
师:美美地读了诗赏了景,我们还要美美的写好字,请你来观察“莲、荷”两个字,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补充关注结构、部首、字形。观察交流“荷”要想写好要注意什么?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范写总结:草字头在上,横写长;单人左下立,可字右下藏。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评价,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应贯穿低年级课堂,在此环节选取“莲、荷”二字进行识写训练,从结构、部首、字形等方面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写字教学安排了一个“荷”字,在学生自主观察识记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形成小口诀,帮助学生牢固识记。】
七.拓展:
图片出示诗中的美景同学们,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画卷,古诗中这样的大自然美景还有很多,期待同学们课下能够多读古诗,多去发现诗中的美!设计意图:本首古诗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应当是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课程伊始,在美图中引发诗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最后也是在美图美景中结束,让学生回味这份美好,留恋这份美好,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从而试着引发学生持续去古诗中追寻美好的想法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