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2 19:25: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课前解析】
关注诗人:戴望舒(1905 年-1950年)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他是中国现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关注诗韵:诗人观察细致独特,想象富有诗性,赋予文字一种宁静而不乏灵动的美感。全诗押“ou”韵,但不生硬,不是为了凑韵而选字,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诗人借助跳跃的节奏和音的变化,将亲近自然的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注自主学习:本课教学应该体现对精读课文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炫、垢”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自主阅读诗歌,并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走进诗歌,练习朗读
1.板书课题:12*在天晴了的时候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很多现代诗,也摘抄了很多现代诗,现代诗给你什么感受?
要点:有节奏感,情感丰富,有画面感,有优美独特的语言。
2.引入: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诗《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是——戴望舒。
出示诗人照片和作者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 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望舒草》《雨巷》等。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听范读。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会认字:炫耀 xuàn 尘垢gòu 胆怯qiè 曝着pù 赤脚chì 携手xié 涉过shè 晕皱yùn
师生随机正音生字,重点指导:尘垢、胆怯、曝晒、晕皱
4.认读词语:炫耀 尘垢 胆怯 晕皱 曝着阳光
三、整体感知
1.读诗歌,思考:诗人在小径中走走,都感受到了哪些事物?圈一圈。
指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全诗,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在文中圈画出来。
预设: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天空、溪水、云。
2.这些常见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好像都有所不同,让我们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吧!
学生默读全诗,诗中有没有一些词、句让你特别喜欢,比如让你仿佛看到了某些画面,或者读起来很特别,或者让你感受到了某种心情......
自己读一读,边感受边圈画。
预设1: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教师圈画出“炫耀”,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小草像个孩子,描绘出小草经过雨水的滋润,又沐浴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朗读指导:学生配乐朗读第一小节,教师指导诗中加点词“润过、一定、一下子”要重读,语调上扬;出示蓝色字体词语“凉爽又温柔、洗净”要慢读,读出对泥路和小草的喜爱之情。
预设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引导: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小白菊慢慢开放,那是怎样的画面?
学生用横线画出“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提问:这里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小白菊地开放?
要点:把小白菊当作人来写,小白菊不再胆怯、抬起它们的头,出示图片,体会小白菊像军人一样自信、坚强。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小白菊开放的过程,结合图片,看看小白菊在雨后一瓣、两瓣、三瓣......由慢慢地抬头到试试寒,试试暖再到一瓣瓣地绽透,想象小白菊开放的画面感,静中有动,把景物写活,写出了小白菊的活力。
预设3: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教师圈画出“凤蝶儿”。提问: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凤蝶儿?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划出“自在闲游”“智慧书页”“一开一收”
要点:出示图片智慧书页,体会凤蝶儿的自由自在,轻松愉快。
指名学生朗读诗句,感受凤蝶儿的悠闲自在。
小练笔:凤蝶儿会在哪里闲游呢?发挥想象,填一填。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4: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引导:画出“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重复式的语言,使诗歌前后呼应。
圈出“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全身心地投入自然、亲密地接触自然。
预设: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引导:我们可以你一句、我一句对着读,试试看,这样读带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短促轻快,表达独特
全班齐声朗读,体会欢快、跳跃、自由的感受。
总结:三个字或者四个字的短语组合在一起,读起来短促轻快,这就是诗歌语言独特的表达。
三字词语积累:赤着脚 携着手 踏着泥
挥着手 扫着地 打着伞
喝着茶 看着书 唱着歌
这些词语都是动词+着+名词。
预设5:诗中带有“闲游”的两句诗。
引导:哪一个词饱含了作者的全部心情?圈画出“闲游”,感受作者自在悠闲、宁静平和。
四、想象画面
1.结合图片,想象“新阳推开了阴霾、溪水在温风中晕皱、云也在闲游”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情感。
2.学生配乐朗读整首诗。
3.指导背诵:结合图片填一填,然后试着背一背。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 凉爽 )又(温柔 );
炫耀着( 新绿 )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
不再( 胆怯 )的小白菊,
( 慢慢 )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 寒 ),试试( 暖 ),
然后一瓣瓣地( 绽透 );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
在木叶间自在( 闲游 ),
把它的饰彩的( 智慧书页 ),
曝着阳光一( 开 )一(收 )。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 天晴了 )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
踏着( 新泥 ),涉过( 溪流 )。
( 新阳 )推开了阴霾了,
( 溪水 )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 )的脚迹——它也在( 闲游 )。
五、课堂小练笔
你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想去哪儿走走?在这些地方会看见哪些雨过天晴的景象?仿照诗歌想一想,写一写。
教师引导练笔反馈。
示例:
雨后天晴,
我来到小路上:
小鸟哼着歌儿,
树梢跟着轻轻摇;
小草流下最后一滴泪,
露出坚强的微笑;
溪水哗啦啦,
迈着轻盈的步伐向前跑。
雨后天晴,
我来到小路上:
风儿吹向我,
抚摸我的发梢;
花香奔向我,
给我一个温柔的拥抱;
彩虹看着我,
快乐把我绕。
六、结构梳理
七、主题概括
诗人运用 拟人、比喻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雨后天晴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
八、拓展延伸
积累古诗中的雨后美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九、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自读小诗,在这节课上,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品味诗句,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美的地方。学生参与度较高,诗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学生们在读中和大家分享着自己美的感受。通过读,让学生反复感知诗歌的语言之美。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音乐来烘托诗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凤蝶儿一段时,我在音乐的烘托下,先是老师动情地朗读,帮助学生走进诗的情景,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头脑中的画面,然后再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我觉得这种设计能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现代诗的教学方面,我们无需挖掘太多的文本含义,也不要苛求孩子们得到千篇一律的精准的答案,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也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去理解诗中的意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地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只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他们的解读,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诗歌的学习,不仅是给学生传递知识,更是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