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9.端午粽》分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图画很感兴趣。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图文结合、音视频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本课通过儿童的视角描述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通俗易懂。同时学生也知道一些传统节日,运用图片和视频进行拓展,低年级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从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二、教材分析
《端午粽》位于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本课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散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并说明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出了端午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的画面;第2、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第4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呈现出一幅节日期间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 到“浓浓的亲情”。同时,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本课需要通过学习运用词语连续、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希沃白板5作为教学媒体。通过希沃白板5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了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识记生字,会写“分、节”2个字。
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会写“分、节”2个字。
(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2、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端午粽》,请大家齐读课题。
1、开火车复习词语
师:上节课学的词语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吧!(课件出示)
红豆 鲜肉 糯米 了解 带来
传说 纪念 十分 总是 中间
师:真不错,都读对了,看来大家词语掌握得非常好。
那长句子你们会读吗?谁来试一试?(课件出示)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你注意了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2.课文整体回顾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先思考一下。
课文通过对_______吃粽子这个风俗的描写,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指名填)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习新课
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外婆对我们的爱)
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吃粽子,每年的端午节他都是怎样过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1:他会去外婆家吃粽子。
生2:他的外婆总会包好粽子等他回去。)
师:是呀!你们听外婆的电话打来了。(播放外婆电话录音)
每逢端午节,外婆就会做什么?
(生1:煮好粽子盼望我们回去。
生2:外婆会煮一锅粽子等我们去吃。)
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外婆?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总会”看出来这是一个很爱我的外婆,她端午节总是会包粽子给我吃。)
师:对呀,这是一个很爱我们的外婆,你们看“总”这个字下面是个?(生回答:心)外婆总想着我们呢!盼着我们早点回去过端午节。谁能带着这份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外婆多爱我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粽子的“色香味”)
师:外婆家的粽子煮好了,你们想去尝尝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用横线划出来。
(2)粽子的味道如何呢?
(生自由朗读)
品味粽之“色”
(1)师: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谁找到答案了?
(指名说)
跟生一起画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找到的同学举手,给你们点个赞,真棒!
(2)师:包粽子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指名说)
师:想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吗?看这就是(课件出示词语和图片:箬竹叶、糯米、枣 )读一读。
师:箬竹是一种很特别的竹子,难怪“箬”字是个竹字头呢!
师:看看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很大,绿绿的,很长……)
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它的叶子很大,还越煮越香呢,非常适合包粽子。
(3)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 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
师: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这几个短语吧!
师:你们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叠词,都有重复的字……)
师: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紫紫的,黑黑的,黄黄的……)
师:我们来帮这些叠词找找朋友吧!(课件出示图片)
(指名说:_____的天空,_____的云朵,_____的桃花,_____的荷叶)
师:你看,用上了叠词使我们眼前的景色变得更美丽了!让箬竹叶更——青了,糯米——更白了,枣子——更红了。
(师生配合说一说:
师:让箬竹叶更——
生:青了
师:糯米——
生:更白了
师:枣子——
生:更红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你们读得可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呢!我们配合着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粽子是用
生:(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师:里面裹着
生:(白白的糯米),
师:中间还有一颗
生:(红红的枣)。
(4)师:粽子的外面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糯米的中间还有一颗红红的枣。(边说边按顺序出示课件)你发现这一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粽子的呢?
(从外到里)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课件出示西瓜图片),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西瓜?
(指名说:西瓜外面是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肉,中间还有一些籽。)
师:老师发现你不仅观察得仔细,说得也很好,掌声送给他。
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能将事物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老师是这样想的: 西瓜外面是绿绿的果皮,里面是红红的果肉,中间是黑黑的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品味粽之“味”
(5)师:外婆包的粽子光看颜色就这么诱人,煮熟了呢 让我们一起掀开锅盖(边读边做动作),用小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指名说:一股清香,全班齐读词语;指名读第二句话;全班加动作齐读第二句话)
师:是呀,香味已经飘出来了,我们快剥开粽叶,咬一口尝尝。粽子是什么味道
(指名说:又黏又甜 ;男、女生读词)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又黏又甜的
(又黏又甜的汤圆,糍粑,蜂蜜,元宵,年糕)
师:我们的粽子就是这样又黏又甜,好不好吃?
(好吃)
师:又黏又甜是个很有特色的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词,谁来填一填?(课件出示填空)
又大又红的( ) 又细又长的( )
又白又胖的( ) 又白又软的( )
(指名填)
师:你看,外婆包的粽子就是这样色香味儿俱全。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回味一下粽子的美味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品味粽子的花样多)
(1) 学习第1句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仅颜色好看,闻起来一股清香,尝起来又黏又甜,大家都夸她的粽子?
(指名说:十分好吃。)
师:谁来夸一夸她?
(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她!
(生齐读)
(2) 学习第2句
师: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圈出粽子的花样。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师:了不起,都找全了。花样多不多?真是个能干的外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你还吃过哪些口味的粽子?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粽子)
拓展说话: 我吃过的粽子花样很多,除了( ),还有( )和( )。
(指名说)
师:老师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下吃过的粽子。(课件出示完整句子)
(3) 学习第3句:
师:又黏又甜的红枣粽、红豆粽,又香又鲜的鲜肉粽,小作者爱吃吗?
(爱吃)
师:从文中哪个词语能够看出来?
(美滋滋)
师:你有没有过美滋滋的时候?
(指名说)
师:是呀,当我们得到了父母夸奖的时候;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表扬我的时候;咬了一口又冰又甜的冰激凌时……这些时候可能都会觉得美滋滋的。
师:我们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做了什么?
(指名说: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外婆不仅给我们吃,还让我们带一小篮粽子回去分给邻居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外婆呀?
(指名说:善良、淳朴、热情、大方、爱分享……)
师:外婆不仅爱我们,而且教给我们美好的东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来,我们美滋滋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吃粽子的由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请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一说?
(纪念屈原)
师:你们知道屈原是谁吗?他跟端午节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播放视频)
师:原来我们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大家课后可以看看这两本书:《端午粽米香》《端午节的故事》。
5、拓展其他传统节日
师:除了端午节,我们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呢!(课件出示图片)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师:人们会在这一天吃什么?(汤圆)
师:希望一家人怎样?(团团圆圆)
师: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传统节日?(中秋节)
师:人们会在这一天吃什么?(月饼)
师:也是希望一家人能团团圆圆。
(三)书写指导
师:我们不仅要会读书,还要会写字。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端午节的“节”和十分的“分”两个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字,谁来给他们找找生字朋友?
(指名说)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指名说:都是上下结构,都有横折钩)
师:有什么区别?
(指名说:横折钩书写的位置不同)
师:你们可真会观察!“节”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横着钩在横中线上起笔,和老师一起来学写。“分”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八稍宽,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过横中线,横折钩从横中线下面起笔,钩收笔落在竖中线。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生学写“节”“分”,师点评)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我们要吃端午粽,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外婆包的端午粽既好看又好吃,这小小的粽子不仅包含着对我们的爱,邻居的关爱,还有中国人对屈原的纪念之情。
(四)课后作业
师:端午节快到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粽子,喜欢粽子,请你向他们介绍粽子。(课件出示)
我是粽子代言人
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中国人到了端午节总是要包粽子,粽子是用( )包的,里面裹着 ( ) ,中间有 ( ) 。粽子看起来( ),闻起来( ),吃起来( )。粽子的花样非常多,除了( ) ,还有( )和( ),相信你肯定吃了还想吃。
(五)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课收获:在教学时始终以读为主,落实本课“读好长句子”这一目标,让学生充分朗读,细细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外婆对我们的爱。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感受百姓对屈原的怀念。然后通过好书推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端午节习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知道了什么,让孩子们自由说。最后整体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粽子的颜色是( ),闻起来( ),尝起来( )。让学生做回课堂的小主人,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叠词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物说一说,比如:黄黄的香蕉,紫紫的葡萄,这样能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努力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时应多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把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