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共8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共8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2 18: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Agricultural location factors and their changes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结合视频或图片等资料,了解农业的生产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
01
农业的概念与分类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图1 水稻种植
图2 饲养动物
2.农业生产活动的分类
农业的概念与分类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副业
3.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农业的概念与分类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1)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图3 中国小麦、水稻、甜菜和甘蔗分布图
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南稻北麦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南蔗北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因地制宜”
3.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农业的概念与分类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2)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因时制宜”
“不违农时”
图4 水稻种植与节气
3.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农业的概念与分类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3)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图5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思考】形成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原因?
图6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图7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高温多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众多
降水较少,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两地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这些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区位
该事物的位置
该事物与相关地理因素的关系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农作物的习性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自然因素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经过45°N,平均气温3.6℃,活动积温2700 ℃,全年充足日照时间约2629小时,无霜期约130天,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
五常稻作区形似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的“C”字,三面环山,中部是盆地。东南部的高山遮挡了东南风,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又可直接进入盆地回旋,水稻从灌浆到成熟的8、9月,盆地风和日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拉大。大米中养分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五常市河网密布,塘坎星罗,水资源丰富。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水量充盈,灌溉便利。黑土厚达1米以上,土中有机物含量高达10%以上,异常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
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分析影响五常大米种植的原因?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气候因素
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气候决定作物种类的分布、耕作制度、产量。
图8 柑橘在中国产量分布图
图9 苹果在中国产量分布图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气候因素
①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图10 中国气候温度带分布示意图
温度带 熟制 代表农作物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表1 各温度带对应熟制与代表性农作物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水稻、热带作物
水稻、油菜、茶叶
冬小麦、玉米、甘草
春小麦、玉米、大豆
春小麦、马铃薯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气候因素
①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图10 中国气候温度带分布示意图
A.生长期(气候角度):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气候均温≥10℃的天数衡量。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一般在8-10个月,东北地区一般在4个月左右。
B.生长周期(农作物角度):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
思考:南方地区 VS 东北地区
概念辨析:生长期与生长周期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气候因素
②光照和昼夜温差影响农作物的着色和品质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的苹果顶呱呱,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图11 新疆哈密瓜
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有机质/营养物质的积累。
or白天光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制造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少,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气候因素
②光照和昼夜温差影响农作物的着色和品质
A.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
B.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地区,热量也充足。但有热量充足、光照缺乏的地区,如四川盆地;光照充足、热量缺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C.积温:指某一段时间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一般以℃为单位。
D.活动积温:≥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
概念辨析:光照与热量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气候因素
③降水和水热组合影响主要农业类型和耕作方式(旱地、水田)
图12 中国干湿区分布图
图13 中国小麦、水稻主要产区分布图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2)地形因素
地形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
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平原面积大,则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
②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合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③低洼地和水域:发展渔业。
盆地、平原适宜种植业
丘陵缓坡可开梯田
山地宜
发展林业
高原宜
发展牧业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我国江西省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当地的农民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图14 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①丘上: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②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③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发展鱼塘养渔业。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3)水源因素
降水是水源中的一种,水源还包括河湖水,高山冰雪融雪,积雪融水,地下水。
A.降水丰富地区,水源充足。降水稀少地区也不代表没有水源,比如西北地区的补给水源还有高山冰雪融水、河流补给;
B.降水丰富地区也可能水源缺乏,比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新加坡等岛屿面积较小的国家。
概念辨析:水源与降水
①农作物生长需要灌溉水源,即河湖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
②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图15 中国西北灌溉农业分布区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3)水源因素
图16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农业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是水源,因此当地种植业都分布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绿洲农业是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是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冲积扇、洪积扇。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3)水源因素
图17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
银川万亩水稻迎丰收
新疆绿洲农业
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
图18 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4)土壤因素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高低、酸碱度、质地等影响农作物生长;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试分析原因。
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为沙质土壤,透气性较强,适宜种植茶树。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影响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上市早晚)
光照和昼夜温差 影响农作物的着色和品质
降水 影响农业类型和耕作方式
水热组合状况 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旱涝灾害 影响农作物产量
地形 平原地区:种植业 影响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
山地、丘陵:畜牧业、林业 低洼地和水域:渔业 山地垂直分异 土壤 肥力高低、土壤质地、土层厚度、酸碱度影响农业生产类型 水源 ①灌溉水源;②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表2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自然因素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经过45°N,平均气温3.6℃,活动积温2700 ℃,全年充足日照时间约2629小时,无霜期约130天,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
五常稻作区形似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的“C”字,三面环山,中部是盆地。东南部的高山遮挡了东南风,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又可直接进入盆地回旋,水稻从灌浆到成熟的8、9月,盆地风和日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拉大。大米中养分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五常市河网密布,塘坎星罗,水资源丰富。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水量充盈,灌溉便利。黑土厚达1米以上,土中有机物含量高达10%以上,异常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
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分析影响五常大米种植的原因?
①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一年一熟;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水稻生长周期长,品质好。
②盆地内部地形平坦,便于水稻种植;
③特殊地形导致在水稻从灌浆到成熟的8、9两个月,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低温抑制呼吸作用,有利于糖类物质的积累,提高大米品质。
④河网密布,灌溉水源丰富;⑤河流提供便利水运,冲积形成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⑥黑土肥沃,使用化肥少,农产品品质优良。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2.人文因素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7世纪中叶),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植水稻。
新中国成立后,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形成了特有的“五常模式”,并闻名省内外。
20世纪90年代起,五常就培育了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五优稻、松粳等一系列的稻种,并采用了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旱育苗及大棚旱育苗栽培技术。
2014年,五常市申报了“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将五常大米与欧盟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互换,为五常大米进入欧美市场搭建了新平台。
从政策、技术、市场、种植历史等人文因素方面,分析影响五常大米种植的原因?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1)市场因素
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景观变迁。
图19 广东深圳郊区的蔬菜种植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2)交通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须充分考虑当地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图20 进口车厘子通过空运到达顾客手中
图21 荷兰鲜花通过空运出口全球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3)政策因素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图22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3)政策因素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图23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
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图24 中国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布局
七区指七大农业主产区,二十三带指七区中以水稻、小麦等农产品生产为主的23个产业带。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3)政策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4)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价格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图25 季风水田农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图26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5)科技因素
①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5)科技因素
②生物化学技术:培育良种、提供农药、化肥等,提高农业产出(单产)。
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创下了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海水稻因为其耐盐碱的神奇特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图27 海水稻景观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5)科技因素
③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图28 海鲜冷链覆盖全国
图29 保鲜技术使茂名荔枝销往全国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5)科技因素
④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的发展,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图30 温室大棚里的水稻秧苗
图31 覆膜播种的马铃薯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5)科技因素
⑤精准农业是指以“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
图32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有助于实现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环境污染。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6)资金因素
地价越高,其生产成本就越高,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城市郊区由近至远依次布局:花卉 > 乳牛 > 塘鱼 > 果园 > 蔬菜 > 粮棉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表3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人文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政策 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劳动力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价格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科技 机械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生物化学技术 提高农产品产量
冷藏保鲜技术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保温技术 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信息技术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增加销量
其他因素 资金、历史、文化、政治 农业区位因素
The loca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2.人文因素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7世纪中叶),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植水稻。
新中国成立后,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形成了特有的“五常模式”,并闻名省内外。
20世纪90年代起,五常就培育了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五优稻、松粳等一系列的稻种,并采用了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旱育苗及大棚旱育苗栽培技术。
2014年,五常市申报了“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将五常大米与欧盟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互换,为五常大米进入欧美市场搭建了新平台。
从政策、技术、市场、种植历史等人文因素方面,分析影响五常大米种植的原因?
①种植大米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②农业技术革新,大米品质好、单产高;
③政策扶持,五常大米知名度高;④市场扩大,利于扩大五常大米种植规模。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①热量: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②水分:主要集中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水源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
图33 不同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物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图34 亚洲水稻分布
图35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①热量: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②水分:主要集中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水源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图34 亚洲水稻分布
图36 亚洲地形分布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①地形区: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丘陵地区。
②原因:地形平坦,便于耕作,便于水稻管理;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图34 亚洲水稻分布
图37 亚洲人口分布
3.水稻种植所投入的劳动力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①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②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图34 亚洲水稻分布
图37 亚洲人口分布
①生产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②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知识拓展
A.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即完整列出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B.主导因素:指对农业生产有利且起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区位因素。例如,东南丘陵的茶园,酸性土壤是主导区位因素。
C.优势因素: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若某一因素条件特别优越,比其他地区都要好,即为优势因素,当该优势因素影响最大时,即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D.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例如,水源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热量是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概念辨析: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
Knowledge expansion
聚焦高考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2016年全国乙卷】广西横县茉莉花
Focu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聚焦高考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①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高温期较长;
②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
③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比较类题目
抓准主体
热量
喜高温
热量更充足,高温期较长
水分
生长季要求水分充足
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气温
抗寒性差
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
灾害
土壤过湿不利根系
江浙一带梅雨期过湿
读图获取纬度位置
Focu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聚焦高考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①(冲积平原)平坦便于种植;②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③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④(地势较高的旱地)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⑤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地形平坦
便于种植
土层深厚疏松
茉莉
种植
冲积平原
地势较高的旱地
利于根系发育
土壤肥沃
利于高产
排水良好
土壤不会过湿
离河较近
便于灌溉
不宜洪涝
Focu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聚焦高考
【2023年广东卷】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图1)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图2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①地处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
②季风叠加地形影响,降水较充足;
③山地丘陵地形,利于排水;
④坡地面积广,大部分土壤呈弱酸性,适宜大规模种植。
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8分)
图1
图2
Focu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聚焦高考
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8分)
1.表述自相矛盾:降水少,气候湿润;写PH值大,又说酸性强。
2.套用模板答题,未根据材料加工:写“土壤适宜、气候适宜、海拔高度适宜、地理位置优越”,把“地气水土生”都答一遍。
3.未理解题意:问题主语是该县,答成“龙胆草适宜……”;问的是自然地理条件,答成人文条件。
4.区域定位错误及地理环境特点判别有误:写成“中低纬” “红壤”“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少雨” “高原山地”“降水少,无洪涝” 等。
①地处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
②季风叠加地形影响,降水较充足;
③山地丘陵地形,利于排水;
④坡地面积广,大部分土壤呈弱酸性,适宜大规模种植。
Focu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
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0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location factors
农业的哪些区位因素会发生变化?你能否举例说明?
人类能否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人文因素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
人文因素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
Human modification of natural factors
从古至今,为了发展农业,人们为改变不利自然条件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土壤
Soil
水源 Water
气候
Climate
地形
Terrain
施草木灰
掺熟石灰
引淡淋盐
掺砂
温室大棚
喷灌滴灌
调水工程
修建水库
改造地形
修筑梯田
图38 人工干预农业生产条件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规模扩大
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生产规模缩小
图39 阳光玫瑰景观
图40 价格与供求关系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1.市场的变化——市场需求量和农产品价格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加,城镇周边地区农业生产随市场需求的变化发生改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圈开始了其飞速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贡献力量之一。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珠三角的基塘生产由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城镇周边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基地。
水稻田
桑基鱼塘
杂基鱼塘
图41 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发展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2.交通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变化——扩大市场范围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扩展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形成了一些专业的农业化生产地域。
图42 赤道国家厄瓜多尔玫瑰花种植园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3.科学技术的变化——改造不利因素
①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图43 德国某地温室大棚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3.科学技术的变化——改造不利因素
②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③培育良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等。
图44 山东省邹平县采用的平移式节水喷灌机
4.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①经济发展
推动
城镇化
农副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增
导致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图45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图46 内蒙古乳产品生产基地场景
4.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农村劳动力减少
②经济发展
推动
城镇化
导致
农业机械化推广
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图47 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小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油菜。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不适宜机械化操作。
现在这里多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小麦。
4.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经济发展
推动
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图48 桑蚕丝传统纺织工艺
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
4.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The change of human factors
③经济发展
推动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种植,传统以小麦种植为主。经水稻品种改良,并采取室内育秧技术以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转而变成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图49 三江平原种植的水稻
案例分析:东桑西移
材料一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在江南传统桑蚕产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互联网等产业的相继崛起,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摆脱不了传统手工养殖模式的“栽桑养蚕”不再吸引当地青壮年农民的热情。
1.阅读材料,说明东部桑蚕产业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①江浙地区城镇化程度高,农业劳动力减少;
②蚕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涨;
③桑蚕产业布局的土地价格上涨(地租上涨),因此产业萎缩。
2.读图说明广西发展桑蚕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①气候: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养蚕时间长;②地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种植桑树;③土地资源丰富。
案例分析:东桑西移
材料二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广西省地形分布示意图”
案例分析:东桑西移
材料三 广西宜州已经建立较完整的电子商务运行、网络、物流、专业市场体系。通过茧丝市场的创新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开拓国外市场,宜州茧丝绸产品已出口到意大利、巴西、日本、越南、印度及罗马尼亚等国家。
2016年广西农村劳动人口在2300万人左右。全广西蚕农劳动力总量有150万-200万人。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当地一些贫困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发展桑蚕业,村民年收入可以达到六七万元,于2016年实现脱贫。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加快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商务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3.阅读材料,说明广西发展桑蚕业的人文条件有哪些?
①桑蚕丝本身价值较高,大量出口,市场广阔;②广西城镇化程度较低,农村劳动人口多,廉价劳动力充足,地价较低;③国家提出“东桑西移”工程,政策支持。
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图50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②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③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花卉生长周期短。
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图50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③改良品种,延长花期。
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图50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亚洲-日本。
原因:鲜花相对就近销售,能保证花卉品质,并能降低储存和运输成本。
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图50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市场需求扩大;
②技术的进步;
③交通的改善;
④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强对市场的适应性(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3.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5.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6.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
7.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8.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Out-of-season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3
4
1
优点:①能避开当地品种的竞争,故而能获取更高的利润;②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反季节供应 VS 抢先上市 VS 延后上市)
2
自然条件:只有在相隔较远、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两个地区间才可以进行反季节供应。例如热带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成为反季节供应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北半球温带地区间的反季节供应同样方兴未艾。
保障条件:快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
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季节供应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并形成世界性的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基地。
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Out-of-season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重要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I-Ⅲ区域
A.没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区域内各个要素独立存在
D.区域依据水分优势而划分
2.云南蔬菜品种丰富,最主要得益于
A.经验丰富 B.资金雄厚
C.土壤肥沃 D.地理环境多样
A
D
云南地形崎岖,海拔差异较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较大,地理环境多样,能为植物提供多种生长环境,因此云南的蔬菜品种较为丰富。
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Out-of-season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重要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完成1-3题。
3.云南的反季节蔬菜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调路线,其中,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区与销售季节、销售区搭配最合理的是
A.Ⅰ—冬季—辽宁
B.Ⅱ—冬季—重庆
C.Ⅲ—冬季—甘肃
D.Ⅲ—夏季—广东
C
I和lI区域为高原坝地产区和高海拔山地产区,夏季气温较低,主要以夏季种植喜凉蔬菜为主,冬季热量不足,蔬菜产量小。
Ⅲ区域为河谷及盆地产区,海拔较低,受周围山地阻挡,冬季热量条件较好,适合蔬菜生长。
谢谢观看
Agricultural location factors and their changes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