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1985年与2015年的城市分布图,城市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前导读
——Pre class guidance
图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从“城市数目、城市人口、城市规模”等方面,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30年来城市分布发生的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推测带来的影响。
城镇化
Urbanization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教学目标】
1.结合地理图表,理解城镇化的定义、标志及意义;
2.结合资料,分析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
3.结合实例,说明城镇化水平与杜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镇化的意义
01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定义: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1.城镇化的定义及标志
①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量)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④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⑤城镇数目增多
城镇化的标志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根据城镇人口比例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关系,你能够把下面的国家分为三种类型吗?据此思考,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关联?
2.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图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水平高
超前城市化(人口过度集中在城镇),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化程度不一定高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化
乡镇企业发展
城市工业发展
农村工业化
工业实力大增
乡村变城镇
城市用地扩大
城镇数量猛增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化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推动
促进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图3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示意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分析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
(初始动力)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根本动力)
服务业发展
(后续动力)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城镇化
图4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图5 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4.城镇化的意义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图7 成都市地铁2号线
图6 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4.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里建筑密集, 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8 城镇中密集的居住区
图9 乡村中较为稀疏的民居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4.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图10 甘肃省兰州市某污水处理厂
图11 成都市某垃圾填埋场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4.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图12 成都市地铁线路图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世界城镇化进程
02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18世纪中叶以前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2%
18世纪中叶开始
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19世纪
世界人口增加70%,城镇人口增加340%,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
20世纪以来
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到2021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6%
阅读教材P34第一段,归纳世界城镇化进程,世界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城镇化水平如何?
1.世界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1.世界城镇化进程
二战以后: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图13 世界城镇人口的增长及预测
2.国家差异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读图思考城镇化水平75%以上和40%以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图14 世界各国城镇人口比例(2021年)
①城镇化水平75%以上的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城镇化水平40%以下的主要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亚
非洲中部和南部
2.国家差异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阅读教材P35的内容,结合右图,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的差异。
图15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全世界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起步早晚 目前速度 目前水平 所处阶段 表现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国家差异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过程及主要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_____(英最早,18世纪开始) _____(20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 ______(甚至停滞)
城市人口比重 _____(70%以上) _____(大多不到40%)
所处阶段 ______成熟阶段 ______阶段和_________阶段
城市化表现
原因
早
趋缓
大
后期
逆城镇化
晚
快
小
初期
中期加速
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表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对比
3.城镇化进程曲线(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图16 城镇化进程示意
城镇人口比例/%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镇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全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案例分析】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图17 英国大伦敦城市群示意图
图18 英国英格兰城市带
城镇化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图17)。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图18)。
【案例分析】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郊区城镇化
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
图17 英国大伦敦城市群示意图
图18 英国英格兰城市带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1961-1971年间人口减少了0.8%,1971-1981年间人口减少了10.1%。英国的其他大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伴随着这一过程,这些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人口比例下降等现象。
【案例分析】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逆城镇化
人口迁往远郊或乡村
图17 英国大伦敦城市群示意图
图18 英国英格兰城市带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面对城市人口的减少,英国的政府和规划师着力开发大城市的中心衰落区,并改善其生活环境,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回城工作和居住,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
【案例分析】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再城镇化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
英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图17 英国大伦敦城市群示意图
图18 英国英格兰城市带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到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城市良性扩张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城市中心衰落 人口迁往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市中心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好 中心区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活力再现
图解
表2 世界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如南美洲、中东部分国家。
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滞后,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等。
01 虚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图19 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聚落景观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如南亚、东南亚部分国家。
滞后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发挥,引发城镇发展无序化,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
02 滞后城市化
图20 印度交通匮乏,阻碍城市化进程
新中国7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new China in the past 70 years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活动探究】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图21 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1)特点: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
(2)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
The process of world urbanization
【活动探究】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地区差异较大,中西部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50%。
图22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
(2)社会原因: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发展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 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A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 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D
与四城市具有相近等级规模的中国其他城市,也会出现人口和的现象,从而导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产业在中心城区过度集中、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降;但这类城市一般经济发展迅速、水平高,对人口吸引力大,故总人口增加。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 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B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3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大气圈
Atmosphere
改变大气成分
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生物圈
Biosphere
影响生物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文圈
Hydrology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
运动发生变化
岩石圈
lithosphere
生活废渣影响
城市土地质量
(1)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城市内涝等
1.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图23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烟雾笼罩伦敦,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
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伦敦烟雾事件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2)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等。
1.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人口过多带来
交通拥堵
人多房少
居住环境差
青壮年过多
大量失业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加大社会负担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城市中的贫民窟 / 棚户区
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分布着贫民窟或棚户区,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这些地方住房简陋,环境脏乱,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图24 城市中的贫民窟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2.城镇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人口密集
就业困难
环境恶化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治安混乱
表现
城市病
措施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
减轻大城市发展压力
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推进郊区城镇化
缓解城市中心区压力
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城市管理
处理好功能分区的关系
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市民的绿化意识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海绵城市的内容及意义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大量增加的绿地、水域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能部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象。
图25 海绵城市示意图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化率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大。我国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图26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下图为城镇化过程中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城镇化过程中
①Ⅰ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
②Ⅱ阶段城市规模最大
③Ⅲ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
④Ⅲ阶段出现卫星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会出现置换。下列表述符合土地置换一般规律的是
A.商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
B.居住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C.工业用地逐渐被农业用地置换
D.农业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B
D
下图为城镇化过程中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读图,完成4-6题。
6.Ⅲ阶段出现远离城市的“飞地”(这几处“飞地”仍属该城市辖区)的原因可能有
①山河阻隔限制了城市发展
②城市化的畸形发展
③环境移民
④市中心地价昂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
8.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C
B
“城中村”是指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耕地被征用,农民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村中城”是指村落内部或邻近村落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从而形成“村”包围“城”的空间格局。据此完成9-10题。
9.“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村民文化素质低 ②土地征用成本高
③安土重迁思想 ④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关于“城中村”和“村中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村中城”是“城中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城中村”和“村中城”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存在
C.“村中城”的形成得益于其比周边村落科技力量雄厚
D.“城中村”滞后于时代发展,游离于现代城镇管理之外
C
D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04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T in urban management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城市,尤其大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地变化,居民生活不便,城市管理面临很大挑战。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T in urban management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1.城市管理
图27 地图获取景点附近酒店信息
图28 地图查询公交线路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图29 利用GIS进行数据管理、图层分析与制图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T in urban management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T in urban management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图30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系统示意(出行方式:步行)
应用方面 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功能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城市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城市抗灾减灾
城市环境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T in urban management
提供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
显示道路拥堵情况、交通流量、道路封闭等(潮汐车道)。
实时跟踪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提供数据和信息辅助城市规划。
对城市环境进行监测、评价、预测和模拟。
表3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如自动识别河道垃圾、自动监测工业和城市噪声、智慧监测交通压力等,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宜居。据此完成11-12题。
11.能对河道垃圾自动识别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互联网技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自动识别技术
12.智慧城市的发展可直接
A.推动城乡交通建设 B.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C.提高城市居民素质 D.促进城市精准管理
A
D
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下图),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读图,完成13-14题。
13.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下图中的
14.图层叠加后进行的专题研究可能是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规划区域公路选线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区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
D
B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Chris Taylor's central place theory
1.中心地的概念
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①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②同等级中心地,腹地不重叠,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腹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
图31 中心地理论示意图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Chris Taylor's central place theory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为什么是个六边形呢?
按照中心地的含义,最初的服务范围是以这个中心地为圆心的圆,是由于不断发展,出现了同级别的中心地,形状才开始改变。那么对于同级别中心地而言,其服务范围的排列就相当于是,在平面中如何让同样大小的圆排列最紧密?
图32 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Chris Taylor's central place theory
2.中心地的等级性
③中心地服务范围是六边形,同等级相互排斥,不同等级层层嵌套,低等级位于高等级中心地六边形的顶点上。
④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形成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空间网络格局。
③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
图33 中心地的等级性
谢谢观看
Urbanization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