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单元试卷:第7章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01)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B.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C.电解水时,原子的总数目发生了变化
D.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2.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 )
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3.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其它能量的是( )
A. 水力发电 B. 电解水C. 化学电池 D. 太阳能供热
4.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发射航天飞机 B. 水力发电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5.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开启门窗通风
C.香烟的过滤嘴可滤出一些有害物质,故吸烟对人体无害
D.西瓜榨成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6.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7.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8.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3.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X的化学式为NO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5.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
A.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B.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能量的获取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B.为了使猪的瘦肉长的多,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猪
C.为了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提倡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回收废电池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
17.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 B. 干电池放电C. 电动车充电 D. 风力发电
18.下列化学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氧化钙与水反应 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镁与盐酸的反应
19.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放出
B.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
C.太阳能、风能等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主要能源
D.推广乙醇汽油可以适度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20.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常常伴有能量变化﹣﹣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有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22.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C.锌和稀硫酸的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
2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例如甲醇燃料电池,它是由甲醇(CH3OH)、氧气和强碱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可用作手机电池.该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2CH3OH+3O2+4NaOH2Na2CO3+6H2O;
2Na2CO3+6H2O2CH3 OH+3O2+4NaOH
则下列有关甲醇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量的甲醇通过燃料电池释放的电能比其通过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多
B.该电池放电过程中,既有氧化反应,又有燃烧的现象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NaOH 溶液既可增强导电性,又有利于碳元素转化为碳酸盐
D.该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溶液的碱性增强
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在化学反应X+3O22CO2+3H20中X的化学式为C2H6
C.房屋失火用水扑灭是为了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钢铁厂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原理为Fe2O3+3CO2Fe+3CO2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做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始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7.化学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如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
(1)某空间站能量转化有两条途径:当向阳时利用光电转化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背阳时利用氢氧燃料电池将 能转化为 能.
(2)制作三鲜水饺的主要原料有虾仁、鸡蛋、韭菜、面粉等,其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
(3)房屋装饰常用到铝合金、玻璃、涂料等材料,其中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研究发现不含碳元素的NH3燃烧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将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28.化学为交通运输做出很多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2)飞机外壳用的主要材料是硬铝,它属于 (填序号);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3)载人航天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达到高温,引起高氯酸铵发生分解,产生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一种常见的液态氧化物和氯气.写出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
2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中,该同学分别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 .
30.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钡晶体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10克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 热量.
(2)实验过程中,小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单元试卷:第7章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B.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C.电解水时,原子的总数目发生了变化
D.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化学反应不仅质量守恒,而且能量也守恒分析;
B、根据合金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 解:A、因化学反应不仅质量守恒,而且能量也守恒,在化学反应时常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说法正确;
B、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故C说法错误;
D、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合金的概念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即可解决,难度不大.
2.)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 )
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首先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分析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再结合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 解:A、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
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
C、火力发电是利用了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是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
D、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其它能量的是( )
A.
水力发电 B.
电解水 C.
化学电池 D.
太阳能供热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等的放出或吸收,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水力发电是将势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错误.
C、化学电池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正确.
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能量转化的方式,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发射航天飞机 B.
水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题时必须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解答时首先从选项中判断出属于化学变化的选项.
解答: 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A、发射航天飞机,就是靠燃料的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火箭不断地向上运行,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
B、C、D三项只是单纯的能量间转化,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实质归结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上,关键是看能量转变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通过本题学会处理问题的变通.
5.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开启门窗通风
C.香烟的过滤嘴可滤出一些有害物质,故吸烟对人体无害
D.西瓜榨成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开启门窗通风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香烟的过滤嘴可滤出一些有害物质,但仍有很多有害物质被人体吸入;
D、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 解: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故说法错误;
B、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开启门窗通风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燃烧的更旺,故说法错误;
C、香烟的过滤嘴可滤出一些有害物质,但仍有很多有害物质被人体吸入,有害身体健康,故说法错误;
D、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西瓜榨成汁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条件、吸烟的危害以及物质的变化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题意,选择的能量转化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即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蓄电池放电,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正确.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C、水力发电,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应发生相应的化学变化来产生能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
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
解答: 解:A、C+O2CO2,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B、Mg+2HCl═MgCl2+H2↑,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C、CaO+H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D、CO2+C2CO,在高温下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A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B选项错误.
C、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选项错误.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 解: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
③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
④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错误;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
故选A
点评: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B.根据放热反应来分析;C.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D.根据放热的变化来分析.
解答: 解:A.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也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
C.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正确;
D.风能、潮汐能等能量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能量的变化等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7.2g﹣4g=3.2克,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6.4g﹣5.2g=1.2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克,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解答: 解: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故A错误;
B、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
C、b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仔细推敲,即可求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 解: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X的化学式为NO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硝酸的性质可知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就可计算出生成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反应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差,然后除以4,就是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据此写出化学式即可;
C、根据氢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解答: 解:A、根据硝酸的性质可知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故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H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2×2)÷4=0,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3﹣2﹣2)÷4=2,N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4=1,故X的化学式为:NO2;故错误;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故正确;
D、该反应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硝酸的性质的认识,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
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 解: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g,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15.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
A.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B.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物质的状态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故固体质量增加,故符合题意;
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解在溶液中,故固体质量不断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和,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
D、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常见的化学反应,要解决此题,依据已有知识进行即可.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能量的获取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B.为了使猪的瘦肉长的多,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猪
C.为了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提倡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回收废电池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在自然界能量之间能够发生转化,而燃料的燃烧获取能量只是方法之一,可以据此解答;
B、瘦肉精为含有激素的饲料,所以从激素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的角度去分析判断;
C、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或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回收利用废电池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在自然界能量之间能够发生转化,而燃料的燃烧获取能量只是方法之一,故A说法错误;
B、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激素会通过人食用猪肉而摄入大量激素,会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故B说法错误;
C、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故C说法错误;
D、回收利用废电池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叙述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 B.
干电池放电 C.
电动车充电 D.
风力发电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根据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行解答;
B、根据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解答;
C、根据电动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解答;
D、根据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错误;
B、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电动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涉及到能量的转化问题,是对常见的能量转化的判断分析,较简单.
18.下列化学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氧化钙与水反应 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镁与盐酸的反应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
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
解答: 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
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D、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放出
B.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
C.太阳能、风能等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主要能源
D.推广乙醇汽油可以适度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反应的同时还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主要能源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解答: 解:A、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反应的同时还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出放热和吸热现象,不一定都伴随着热量的放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太阳能、风能等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的新能源,化石燃料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主要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醇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推广乙醇汽油可以适度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的特征与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种类、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等是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锌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
C、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
D、根据纸质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故A正确;
B、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质量减少,故B错误;
C、该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该电池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越短题干,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常常伴有能量变化﹣﹣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有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分析;
B、根据稀硫酸的性质分析;
C、区分开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根据盐的构成分析.
解答: 解:A、有能量释放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有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与稀硫酸反应也会生成气体,故B错误;
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是正确的,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盐)的溶液的pH>7,故C正确;
D、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但有铵根离子,属于盐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2.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C.锌和稀硫酸的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
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
解答: 解:A、高温煅烧石灰石,发生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C、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例如甲醇燃料电池,它是由甲醇(CH3OH)、氧气和强碱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可用作手机电池.该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2CH3OH+3O2+4NaOH2Na2CO3+6H2O;
2Na2CO3+6H2O2CH3 OH+3O2+4NaOH
则下列有关甲醇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量的甲醇通过燃料电池释放的电能比其通过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多
B.该电池放电过程中,既有氧化反应,又有燃烧的现象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NaOH 溶液既可增强导电性,又有利于碳元素转化为碳酸盐
D.该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溶液的碱性增强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氧化反应.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没有热能的散失;
B、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且氢氧化钠参与反应;
D、根据充电反应方程式分析,有强碱氢氧化钠生成;
解答: 解:A、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没有热能的散失,因此等量的甲醇通过燃料电池释放的电能比其通过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多,故说法正确;
B、从放电方程式看,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燃烧,故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且氢氧化钠参与反应,利于碳元素转化为碳酸盐,故说法正确;
D、根据充电反应方程式,有强碱氢氧化钠生成,因此该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溶液的碱性增强,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此题提高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在化学反应X+3O22CO2+3H20中X的化学式为C2H6
C.房屋失火用水扑灭是为了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钢铁厂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原理为Fe2O3+3CO2Fe+3CO2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铁的冶炼;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和生成物考虑;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本题;C、根据水汽化吸热降低温度;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解答: 解: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C2H6O,故B说法错误;
C、房屋失火用水扑灭时,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水汽化吸热,从而降低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火就会熄灭,故C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做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始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 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根据将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和促进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题中描述“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可以判断反应放出热量.反应后的物质不被磁铁吸引就是说铁粉已经完全参与反应,因此硫汾必须是过量.
故答:放热;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点评: 根据题中信息对反应进行简单判断,信息的处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填化学式).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结论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2)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B点是温度最高时,也就是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解答: 解:(1)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稀盐酸的pH小于7,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变小;故填:减小;
(2)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3)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在B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B点温度最高,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Cl.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理解图象的含义、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化学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如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
(1)某空间站能量转化有两条途径:当向阳时利用光电转化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背阳时利用氢氧燃料电池将 化学能 能转化为 电 能.
(2)制作三鲜水饺的主要原料有虾仁、鸡蛋、韭菜、面粉等,其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糖类 .
(3)房屋装饰常用到铝合金、玻璃、涂料等材料,其中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玻璃 .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研究发现不含碳元素的NH3燃烧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将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2N2 .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根据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类营养物质分析判断.
(3)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未知生成物的化学式.
解答: 解:(1)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电.
(2)在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虾仁、鸡蛋提供蛋白质,面粉提供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3)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涂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答案为:玻璃;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已有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生成物中还少4个氮原子,因此空中应填2N2,故答案为:2N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人体中的供能营养素、材料的分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28.化学为交通运输做出很多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
(2)飞机外壳用的主要材料是硬铝,它属于 B (填序号);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3)载人航天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达到高温,引起高氯酸铵发生分解,产生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一种常见的液态氧化物和氯气.写出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O4N2↑+2O2↑+4H2O+Cl2↑ ,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3价变为0价 .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进行解答;
(2)根据硬铝是铝的合金进行解答;
(3)根据高氯酸铵分解生成氮气、氧气、水和氯气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2)硬铝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3)高氯酸铵分解生成氮气、氧气、水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2O2↑+4H2O+Cl2↑;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NH4Cl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故答案为:(1)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2)B;
(3)2NH4ClO4N2↑+2O2↑+4H2O+Cl2↑;﹣3价变为0价.
点评: 根据题意,题目旨在分析所给信息找出反应发生的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解答此类问题时,主要抓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辨别和分析,正确书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并且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
2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中,该同学分别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 检测铁粉是否被完全反应 .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根据将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和促进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题中描述“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可以判断反应放出热量,反应后的物质不被磁铁吸引就是说铁粉已经完全参与反应,所以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检测铁粉是否被完全反应.
故答:放热;检测铁粉是否被完全反应
点评: 根据题中信息对反应进行简单判断,信息的处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0.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钡晶体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10克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 吸收 热量.
(2)实验过程中,小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NH3 .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1)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分析;
(2)根据氨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 解:(1)由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说明了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吸收热量.
(2)由于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实验过程中,小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NH3.
故答为:(1)吸收;(2)NH3.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熟悉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铵盐的性质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