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神》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军神》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2 19: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神》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毕必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通过人物对话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手术前,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其实是个军人;手术时,刘伯承拒绝用麻药,在剧痛中保持镇定,甚至能数出开刀的刀数;手术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坚毅和勇敢深感钦佩,称他为“军神”。
课文不仅赞扬了刘伯承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也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从教学重点来看,课文的重点在于理解刘伯承的坚毅品质和革命精神,难点则在于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来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主旨。
总的来说,《军神》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军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能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理解刘伯承的坚毅品质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的魅力,学习如何通过对话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刘伯承的坚毅品质和革命精神。
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军神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军神》,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位真正的军神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军神吧!
(二)识字写字教学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些生字,有谁知道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展示生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纠正发音并解释字义)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新词读一遍,注意发音和字义。
(学生齐读生字新词)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正确书写这些生字。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然后跟着老师一起书写。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理解生词和重点词语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有谁知道它们的意思?
(教师展示生词和重点词语,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解释词义并举例)
师: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就能更好地读懂课文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刘伯承将军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被称为“军神”的故事。
师:很好,大家概括得很准确。那么,通过初读课文,你对刘伯承将军有什么印象呢?
生:我觉得刘伯承将军非常勇敢和坚强,他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师:是的,刘伯承将军的坚毅品质和革命精神确实令人敬佩。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他的形象。
(五)深入学习,理解人物
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刘伯承将军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并思考这些描写表现了他的哪些品质。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思考)
生:我找到了这句:“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这句话表现了刘伯承将军在手术时的痛苦和坚强。
师:很好,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承将军具有哪些品质呢?
生:我觉得刘伯承将军具有非常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力,他能够忍受巨大的痛苦而不吭声。
师:没错,刘伯承将军的坚毅品质和革命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大家还能找到其他描写刘伯承将军的句子吗?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学生继续分享找到的句子,师生共同分析刘伯承将军的形象和品质)
(六)总结归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正的军神——刘伯承将军。他的坚毅品质和革命精神不仅让我们敬佩,更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三、作业布置
1. 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搜集并阅读关于刘伯承将军的其他故事或文章,进一步了解他的形象和品质。
3.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刘伯承将军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识字写字教学、理解生词和重点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及深入学习理解人物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了刘伯承将军的坚毅品质和革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通过对话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书写规范性的指导,在理解生词和重点词语时注重结合语境进行解释。
《军神》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逐段学习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无畏和坚强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气概。
难点:深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学习其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军神”是谁吗?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军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军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和节奏。
3.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刘伯承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逐段学习,深入理解
1. 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齐读这一部分,思考:沃克医生为什么一开始认为刘伯承是一个“邮局职员”?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通过沃克医生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刘伯承的伤势之重以及他的从容镇定。
(3)提问:从刘伯承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刘伯承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沉着冷静和坚强意志。
2. 学习第五至十七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通过沃克医生的神态和语言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刘伯承由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敬佩之情。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的非凡表现。
(3)提问: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有哪些表现?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着巨大的疼痛,这体现了他的钢铁意志和革命军人的英雄气概。
(四)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师:现在我们来划分一下这篇文章的段落,并归纳每段的段意。
生:(讨论并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师:很好,大家划分得很准确。第一段介绍了刘伯承的伤势和沃克医生的初步判断;第二段详细描述了手术过程和刘伯承的非凡表现;第三段写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五)积累词句,学习写作方法
1. 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如“冷冷”“惊疑”“目光柔和”“肃然起敬”等,进行朗读和背诵。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如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等。
(六)归纳思想感情,升华主题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讨论并回答)
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和赞扬之情。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气概,不仅是他个人的品质体现,更是革命军人的精神风貌。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课后练习
1. 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 尝试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敬佩的人物的短文。
3. 收集关于刘伯承将军的其他故事或资料,进一步了解他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