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2 18:33:00

文档简介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女王头”景观(如图)位于台湾省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内。“女王头”本身是一个草状石(形状像蘑菇的石头),由于形似尊贵的女王而得名,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但其“脖子”越来越细,将来可能自然崩塌。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女王头”自然崩塌的外力作用最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地震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除野柳地质公园外,类似“女王头”形状的景观在我国最常见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西北地区
【答案】1.C
2.D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受到地球外部圈层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流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导致岩石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进行,又加剧了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的加剧,最终使得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的岩石,最终变成粉末状的风化产物。
1.由图可知,“女王头”景观现在位于陆地上,受海浪和流水作用影响相对较小,AD错误;地震和强风可能造成“女王头”崩塌,但地震属于内力作用,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女王头”景观形状与风蚀蘑菇类似,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D正确,B错误;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据统计,台风在北半球冬季很少生成。2023年第17号台风“杰拉华”于12月17日上午生成,18日中午11点前后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部沿海登陆。图为中央气象台18日18时发布的台风“杰拉华”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3.台风“杰拉华”生成于12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B.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C.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D.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4.当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3.C
4.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低气压(气旋)
【解析】【点评】热带气旋的形成与海洋温度、大气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海洋温度是关键因素,只有当海温高于26.5℃时,热带气旋才能形成。因此,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初秋,此时海洋温度较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风常常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5 ℃的热带海洋上,正常情况下,冬季时洋面温度相对偏低,很难达到台风形成所需的温度,但有的年份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台风“杰拉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所以受北半球温带洋面的影响,B、D两项错误;北半球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才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A错C对。
故答案为:C。
4.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地位于台风中心(气旋)的西侧,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K地吹西北风,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照叶林叶片小而厚,角质层发达,革质光滑发亮,叶面向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等保护结构,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近年来,照叶林分布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照叶林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在(  )
A.叶片小而厚——减少蒸腾,适应夏季干旱
B.叶片角质层发达——加快热量散失
C.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减少阳光灼伤
D.革质叶片光滑发亮——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6.照叶林面积的变化会(  )
A.扩大落叶阔叶林面积 B.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
C.加重东南亚海洋灾害 D.加剧区域内部水土流失
【答案】5.C
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比较冷凉。照叶林主要分布于副热带的大陆东岸。在东亚地区出现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南部,在北美洲出现于美国东南部。
5.照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A错误;叶片角质层发达、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可以减少阳光灼伤,不能加快热量散失,B错误,C正确;革质叶片光滑发亮,有利于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6.照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面积减少,不会增加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面积,也不会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AB错误;照叶林与东南亚海洋灾害无直接关系,C错误;照叶林面积缩小,水土保持功能减弱,使区域内部水土流失加剧,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研发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如图),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使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正对太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白天该太阳能电池板旋转的方向及其与水平面夹角的变化是(  )
A.自西向东,先变小后变大 B.自西向东,先变大后变小
C.自东向西,先变小后变大 D.自东向西,先变大后变小
8.冬至日日出时,安装在郑州市的该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答案】7.C
8.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极昼极夜区以外的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春秋二分两天,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春分到秋分,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秋分到次年春分,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7.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视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故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应自东向西旋转,AB错误;白天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池板垂直时发电效果最好,故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8.冬至日郑州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日出时太阳能电池板应朝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对马暖流位于日本海海域,其势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对沿岸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影响。如图为对马暖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对马暖流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季风环流 B.东北信风 C.日本暖流 D.赤道暖流
10.对马暖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对马暖流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日本西部降水量 B.加快福岛核废水扩散
C.增加九州岛渔业资源 D.显著提高日本太平洋沿岸水温
【答案】9.C
10.B
11.A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对马暖流是太平洋南赤道暖流遇苏门答腊岛后形成的暖流的北半部分。因流经日本九州岛和朝鲜半岛间的对马海峡而得名。在东海的东北部海域,有支北向、东北向的海流,通过朝鲜海峡东、西水道进入日本海,它因流经对马岛而称为对马暖流。
9.读图可知,对马暖流是日本暖流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岛屿阻挡而产生的分支,日本暖流与对马暖流的形成直接相关,C正确;东北信风和季风环流与对马暖流的形成无直接关系,AB错误;赤道暖流与日本暖流的形成关系密切,但赤道暖流没有直接影响对马暖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10.读图可知,对马暖流自南向北流,夏季该区域盛行偏南风,风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加强了对马暖流的势力,因此对马暖流在夏季势力最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对马暖流流经日本西部,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会增加沿岸地区的降雪量,A正确;
B、对马暖流不流经福岛核废水排放海域,对核废水扩散无直接影响,B错误;
C、对马暖流在九州岛附近没有与寒流交汇,也没有形成上升流,不会增加渔业资源,C错误;
D、对马暖流对日本太平洋沿岸水温提升无显著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卢旺达是一个位于东非高原上的内陆国家,境内多火山,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东部地势较为平缓。卢旺达国土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77.7万人(其中约70%的人口分布在乡村),人口密度约538人/平方千米,是非洲大陆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如图示意卢旺达的位置及人口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卢旺达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矿产
13.推测卢旺达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全境地势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气候适宜 ④经济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2.A
13.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12.读图可知,卢旺达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低平地区的河湖沿岸,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A正确;气候、植被和矿产都不是主要自然原因,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结合材料可知,卢旺达境内多火山,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十分肥沃,利于农业发展,人口密度较大,②正确;“卢旺达是一个位于东非高原上的内陆国家,境内多火山,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东部地势较为平缓”,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并不酷热,适宜人居,人口增长较快,再加上国土面积小,因此人口密度较大,①错误,③正确;卢旺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④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伊基托斯市兴起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橡胶热”,数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座有数万居民的国际化商业城市,但至今仍没有公路或铁路与外界连接,对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亚马孙河水运,中小型海轮可以从亚马孙河口逆流而上抵达伊基托斯。伊基托斯市市区面积不大,3条主干道与亚马孙河平行延伸,小街纵横交错,将城市分割成大小不规则的方块。如图示意伊基托斯市附近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航空成为伊基托斯市主要对外交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机场建设成本低 B.居民支付能力强
C.山河相间修路难 D.对外联系距离远
15.伊基托斯市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可能是(  )
A.小汽车 B.摩托车 C.小型直升机 D.轮船
16.伊基托斯市橡胶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亚马孙河航运地位提升 B.附近生物多样性增加
C.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D.土壤肥力明显提升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
14.该市没有公路和铁路联系外界,河运主要用作货运,对外客运方式以飞机为主,机场建设成本高;该地对外交通没有其他方式可供选择,故不是居民支付能力的问题;据图文材料可知,伊基托斯市附近河网密布,且中小型海轮可以从亚马孙河口逆流而至,可判断其位于平原地带;伊基托斯市地处雨林区,其周边地区人口、城市稀疏,对外联系距离远,因此航空成为其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
故答案为:D。
15.由材料可知,伊基托斯市市区主要道路不是河流,故其市民的代步工具不是轮船,且轮船体积较大,不适合在市区中作为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伊基托斯市没有公路与外界连接,且市区面积较小、街道较狭窄,故其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不会是小汽车、小型直升机,而是价格低、方便通行的摩托车。
故答案为:B。
16.伊基托斯市橡胶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使航运需求大幅度提升,亚马孙河的航运地位提升;人工林替代天然雨林,生态群落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不会明显提升(实际上橡胶林耗损地力更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文化进入,地域文化传承受到影响。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7.(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橡胶树性喜高温、湿润、光照,不耐寒(5℃以下即受冻害)。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形起伏较大,山地丘陵约占95%。30多年来西双版纳边境地区(距国境线20千米以内)橡胶林种植面积由115.3平方千米增加到1508.4平方千米,但仍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近年来,橡胶林的跨境种植逐渐增多。如图示意2018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林分布。
(1)推测西双版纳橡胶林向边境扩张迅速的主要原因。
(2)简述我国橡胶林跨境种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橡胶需求量大;西双版纳城镇化进程加快,适宜种植橡胶树的地块减少;国家加大边境开发,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大。
(2)增加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仍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可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橡胶需求量大;西双版纳边境地区城镇分布较少,土地相对较为充足,随着西双版纳城镇化进程加快,适宜种植橡胶树的地块减少,于是往边境地区扩张;国家加大边境开发,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大,刺激了边境地区农业的发展。
(2)橡胶林跨境种植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可以扩大橡胶种植规模,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橡胶林跨境种植需要相关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有利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18.(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质作用形成的山地、高原、平原等地貌对大气、生物、水等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布。
(1)说出图中黄土高原从形成到如今的地表形态先后经历的主要外力作用。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秦岭与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
(3)分析秦岭对渭河平原气候的影响。
【答案】(1)先是风力堆积,后是流水侵蚀。
(2)地壳运动使岩层受到挤压,形成断层;断层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南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秦岭;北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后期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至谷地堆积,形成渭河平原。
(3)秦岭呈东西走向,夏季阻挡东南季风北上,使渭河平原降水减少;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遇到秦岭阻挡,在渭河平原一侧堆积,使渭河平原气温降低。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如今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层受到挤压,形成断层;断层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南侧岩体相对抬升,形成秦岭;北侧岩体相对下沉,形成谷地。从外力角度来说,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至地势较低的谷地堆积,形成渭河平原。
(3)结合所学知识,秦岭走向为东西走向,夏季东南风被秦岭阻挡,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冬季盛行西北风,北方的冷空气受到秦岭的阻挡,在渭河平原一侧堆积,使渭河平原气温降低。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9.(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河谷是四周被湿润环境包围而下部较干旱、温度较高的独特河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横断山区的河谷地带最为常见。如图示意横断山区位置(左图)及横断山区中同纬度甲、乙两山地的垂直带谱(右图)。
(1)指出乙山地基带植被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横断山区多干热河谷的原因。
【答案】(1)地方性分异规律。理由: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纬度较低,气温高;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山地阻挡夏季风挟带的水汽进入河谷,且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其山地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实际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不符合该地的地带性植被分布特征,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该区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该区域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横断山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地形封闭,河谷地带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使得河谷地区降水少,导致“干”。
【点评】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垂直植被从下往上,由荒漠过渡到灌丛和森林,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20.(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湖流域具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雨季时(5—10月),湄公河涨水,河水流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达到16000平方千米左右;早季时(11月—次年4月),湄公河水位降低,洞里萨湖湖水流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左右。如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
(1)简析洞里萨湖流域旱季和雨季的成因。
(2)简述不同季节洞里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3)比较图中a、b两河段水位年内变化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11月一次年4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旱季;5-10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旱季时,洞里萨湖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b河段水位年内变化较a河段小。理由:b河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影响大,水位年内变化较小。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洞里萨湖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1月—次年4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洲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受高压影响,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形成旱季;5月—10月,随着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影响该地区,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自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旱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较低,此时洞里萨湖水位较高,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上升,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读图可知,a段位于洞里萨湖上游,河流水位年内变化较大;b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水位年内变化较小;故a段水位年内变化较b段大。
【点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1 / 1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女王头”景观(如图)位于台湾省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内。“女王头”本身是一个草状石(形状像蘑菇的石头),由于形似尊贵的女王而得名,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但其“脖子”越来越细,将来可能自然崩塌。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女王头”自然崩塌的外力作用最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地震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除野柳地质公园外,类似“女王头”形状的景观在我国最常见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西北地区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据统计,台风在北半球冬季很少生成。2023年第17号台风“杰拉华”于12月17日上午生成,18日中午11点前后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部沿海登陆。图为中央气象台18日18时发布的台风“杰拉华”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3.台风“杰拉华”生成于12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B.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C.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D.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4.当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照叶林叶片小而厚,角质层发达,革质光滑发亮,叶面向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等保护结构,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近年来,照叶林分布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照叶林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在(  )
A.叶片小而厚——减少蒸腾,适应夏季干旱
B.叶片角质层发达——加快热量散失
C.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减少阳光灼伤
D.革质叶片光滑发亮——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6.照叶林面积的变化会(  )
A.扩大落叶阔叶林面积 B.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
C.加重东南亚海洋灾害 D.加剧区域内部水土流失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研发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如图),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使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正对太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白天该太阳能电池板旋转的方向及其与水平面夹角的变化是(  )
A.自西向东,先变小后变大 B.自西向东,先变大后变小
C.自东向西,先变小后变大 D.自东向西,先变大后变小
8.冬至日日出时,安装在郑州市的该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对马暖流位于日本海海域,其势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对沿岸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影响。如图为对马暖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对马暖流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季风环流 B.东北信风 C.日本暖流 D.赤道暖流
10.对马暖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对马暖流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日本西部降水量 B.加快福岛核废水扩散
C.增加九州岛渔业资源 D.显著提高日本太平洋沿岸水温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卢旺达是一个位于东非高原上的内陆国家,境内多火山,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东部地势较为平缓。卢旺达国土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77.7万人(其中约70%的人口分布在乡村),人口密度约538人/平方千米,是非洲大陆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如图示意卢旺达的位置及人口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卢旺达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矿产
13.推测卢旺达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全境地势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气候适宜 ④经济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伊基托斯市兴起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橡胶热”,数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座有数万居民的国际化商业城市,但至今仍没有公路或铁路与外界连接,对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亚马孙河水运,中小型海轮可以从亚马孙河口逆流而上抵达伊基托斯。伊基托斯市市区面积不大,3条主干道与亚马孙河平行延伸,小街纵横交错,将城市分割成大小不规则的方块。如图示意伊基托斯市附近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航空成为伊基托斯市主要对外交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机场建设成本低 B.居民支付能力强
C.山河相间修路难 D.对外联系距离远
15.伊基托斯市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可能是(  )
A.小汽车 B.摩托车 C.小型直升机 D.轮船
16.伊基托斯市橡胶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亚马孙河航运地位提升 B.附近生物多样性增加
C.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D.土壤肥力明显提升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7.(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橡胶树性喜高温、湿润、光照,不耐寒(5℃以下即受冻害)。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形起伏较大,山地丘陵约占95%。30多年来西双版纳边境地区(距国境线20千米以内)橡胶林种植面积由115.3平方千米增加到1508.4平方千米,但仍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近年来,橡胶林的跨境种植逐渐增多。如图示意2018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林分布。
(1)推测西双版纳橡胶林向边境扩张迅速的主要原因。
(2)简述我国橡胶林跨境种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18.(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质作用形成的山地、高原、平原等地貌对大气、生物、水等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布。
(1)说出图中黄土高原从形成到如今的地表形态先后经历的主要外力作用。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秦岭与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
(3)分析秦岭对渭河平原气候的影响。
19.(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河谷是四周被湿润环境包围而下部较干旱、温度较高的独特河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横断山区的河谷地带最为常见。如图示意横断山区位置(左图)及横断山区中同纬度甲、乙两山地的垂直带谱(右图)。
(1)指出乙山地基带植被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横断山区多干热河谷的原因。
20.(2023高二上·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湖流域具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雨季时(5—10月),湄公河涨水,河水流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达到16000平方千米左右;早季时(11月—次年4月),湄公河水位降低,洞里萨湖湖水流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左右。如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
(1)简析洞里萨湖流域旱季和雨季的成因。
(2)简述不同季节洞里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3)比较图中a、b两河段水位年内变化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受到地球外部圈层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流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导致岩石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进行,又加剧了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的加剧,最终使得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的岩石,最终变成粉末状的风化产物。
1.由图可知,“女王头”景观现在位于陆地上,受海浪和流水作用影响相对较小,AD错误;地震和强风可能造成“女王头”崩塌,但地震属于内力作用,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女王头”景观形状与风蚀蘑菇类似,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D正确,B错误;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3.C
4.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低气压(气旋)
【解析】【点评】热带气旋的形成与海洋温度、大气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海洋温度是关键因素,只有当海温高于26.5℃时,热带气旋才能形成。因此,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初秋,此时海洋温度较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风常常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5 ℃的热带海洋上,正常情况下,冬季时洋面温度相对偏低,很难达到台风形成所需的温度,但有的年份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台风“杰拉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所以受北半球温带洋面的影响,B、D两项错误;北半球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才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A错C对。
故答案为:C。
4.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地位于台风中心(气旋)的西侧,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K地吹西北风,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C
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比较冷凉。照叶林主要分布于副热带的大陆东岸。在东亚地区出现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南部,在北美洲出现于美国东南部。
5.照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A错误;叶片角质层发达、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可以减少阳光灼伤,不能加快热量散失,B错误,C正确;革质叶片光滑发亮,有利于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6.照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面积减少,不会增加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面积,也不会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AB错误;照叶林与东南亚海洋灾害无直接关系,C错误;照叶林面积缩小,水土保持功能减弱,使区域内部水土流失加剧,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7.C
8.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极昼极夜区以外的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春秋二分两天,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春分到秋分,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秋分到次年春分,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7.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视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故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应自东向西旋转,AB错误;白天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池板垂直时发电效果最好,故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8.冬至日郑州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日出时太阳能电池板应朝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B
11.A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对马暖流是太平洋南赤道暖流遇苏门答腊岛后形成的暖流的北半部分。因流经日本九州岛和朝鲜半岛间的对马海峡而得名。在东海的东北部海域,有支北向、东北向的海流,通过朝鲜海峡东、西水道进入日本海,它因流经对马岛而称为对马暖流。
9.读图可知,对马暖流是日本暖流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岛屿阻挡而产生的分支,日本暖流与对马暖流的形成直接相关,C正确;东北信风和季风环流与对马暖流的形成无直接关系,AB错误;赤道暖流与日本暖流的形成关系密切,但赤道暖流没有直接影响对马暖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10.读图可知,对马暖流自南向北流,夏季该区域盛行偏南风,风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加强了对马暖流的势力,因此对马暖流在夏季势力最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对马暖流流经日本西部,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会增加沿岸地区的降雪量,A正确;
B、对马暖流不流经福岛核废水排放海域,对核废水扩散无直接影响,B错误;
C、对马暖流在九州岛附近没有与寒流交汇,也没有形成上升流,不会增加渔业资源,C错误;
D、对马暖流对日本太平洋沿岸水温提升无显著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2.A
13.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12.读图可知,卢旺达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低平地区的河湖沿岸,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A正确;气候、植被和矿产都不是主要自然原因,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结合材料可知,卢旺达境内多火山,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十分肥沃,利于农业发展,人口密度较大,②正确;“卢旺达是一个位于东非高原上的内陆国家,境内多火山,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东部地势较为平缓”,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并不酷热,适宜人居,人口增长较快,再加上国土面积小,因此人口密度较大,①错误,③正确;卢旺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
14.该市没有公路和铁路联系外界,河运主要用作货运,对外客运方式以飞机为主,机场建设成本高;该地对外交通没有其他方式可供选择,故不是居民支付能力的问题;据图文材料可知,伊基托斯市附近河网密布,且中小型海轮可以从亚马孙河口逆流而至,可判断其位于平原地带;伊基托斯市地处雨林区,其周边地区人口、城市稀疏,对外联系距离远,因此航空成为其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
故答案为:D。
15.由材料可知,伊基托斯市市区主要道路不是河流,故其市民的代步工具不是轮船,且轮船体积较大,不适合在市区中作为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伊基托斯市没有公路与外界连接,且市区面积较小、街道较狭窄,故其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不会是小汽车、小型直升机,而是价格低、方便通行的摩托车。
故答案为:B。
16.伊基托斯市橡胶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使航运需求大幅度提升,亚马孙河的航运地位提升;人工林替代天然雨林,生态群落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不会明显提升(实际上橡胶林耗损地力更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文化进入,地域文化传承受到影响。
故答案为:A。
17.【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橡胶需求量大;西双版纳城镇化进程加快,适宜种植橡胶树的地块减少;国家加大边境开发,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大。
(2)增加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仍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可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橡胶需求量大;西双版纳边境地区城镇分布较少,土地相对较为充足,随着西双版纳城镇化进程加快,适宜种植橡胶树的地块减少,于是往边境地区扩张;国家加大边境开发,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大,刺激了边境地区农业的发展。
(2)橡胶林跨境种植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可以扩大橡胶种植规模,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橡胶林跨境种植需要相关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有利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18.【答案】(1)先是风力堆积,后是流水侵蚀。
(2)地壳运动使岩层受到挤压,形成断层;断层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南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秦岭;北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后期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至谷地堆积,形成渭河平原。
(3)秦岭呈东西走向,夏季阻挡东南季风北上,使渭河平原降水减少;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遇到秦岭阻挡,在渭河平原一侧堆积,使渭河平原气温降低。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如今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层受到挤压,形成断层;断层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南侧岩体相对抬升,形成秦岭;北侧岩体相对下沉,形成谷地。从外力角度来说,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至地势较低的谷地堆积,形成渭河平原。
(3)结合所学知识,秦岭走向为东西走向,夏季东南风被秦岭阻挡,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冬季盛行西北风,北方的冷空气受到秦岭的阻挡,在渭河平原一侧堆积,使渭河平原气温降低。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9.【答案】(1)地方性分异规律。理由: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纬度较低,气温高;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山地阻挡夏季风挟带的水汽进入河谷,且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其山地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实际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不符合该地的地带性植被分布特征,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该区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该区域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横断山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地形封闭,河谷地带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使得河谷地区降水少,导致“干”。
【点评】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垂直植被从下往上,由荒漠过渡到灌丛和森林,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20.【答案】(1)11月一次年4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旱季;5-10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旱季时,洞里萨湖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b河段水位年内变化较a河段小。理由:b河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影响大,水位年内变化较小。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洞里萨湖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1月—次年4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洲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受高压影响,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形成旱季;5月—10月,随着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影响该地区,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自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旱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较低,此时洞里萨湖水位较高,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上升,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读图可知,a段位于洞里萨湖上游,河流水位年内变化较大;b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水位年内变化较小;故a段水位年内变化较b段大。
【点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