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他们的心声——《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共四篇课文,其中现代文三篇,分别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杨绛的《老王》、李森祥的《台阶》。三篇文章的共性之一便是本单元提示指出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通过与文本中一个个生命的凝视,另一个共性的词语“尊重”逐渐明晰起来。《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因小时候心心念念的愿望得到尊重,阿长为他做了别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事,买来了《山海经》。《山海经》不仅成为鲁迅人生的第一本书,也成为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书。若干年后回忆往事,对阿长充满着深深的感恩和怀念。《老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杨绛一家,一般人是不敢与他们交往的,孤苦无依的老王却视他们为亲人,尽自己最大的善良关心和帮助着杨绛一家,也感念着杨绛一家给予他的帮助,而杨绛对老王的帮助却一直以“钱”来回应,没能够给老王以亲人般的尊重,在情感的天平上一直不对等,为此“我”感到愧怍不安。《台阶》中父亲总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其实是觉得自己地位卑微,不被人很好的尊重,于是花了大半辈子建成九级台阶,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可是台阶建成了,谦卑劳碌惯了的父亲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尊重,父亲一下子老去。于是以“小人物”和“尊重”两个关键词为议题,将三篇文章整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2.抓住关键语段,感受文章意蕴。
3.理解作者情感,尊重关注小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语段,感受文章意蕴。
2.理解作者情感,尊重关注小人物。
【数字化装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5.1劳动节即将来临,电视台“倾听心声”栏目,邀请各行业的平凡小人物代表做客直播间。今天这一期,他们准备邀请保姆阿长、车夫老王、农民父亲,倾听他们的心声。栏目组有以下相关活动,请大家参与完成。
任务一、初识三个人
(一)我们阅读三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对三位人物大致情况进行了解。
(二)从完成的任务单中,尤其他们的姓名、职业、家庭状况,可以看出他们有哪些共同点?
预设:他们都是小人物。他们地位都很卑微,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们都不被重视,不被尊重。(板书:卑微 尊重)
任务二、体悟三处话
(一)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我”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议论抒情段。分四小组思考讨论括号中的问题。
屏显PPT: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为什么“震悚”?)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伟大神力”指什么?为什么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补充材料:①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摘自《阿长与<山海经>》
②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深情?这句话与前面三句话叙述角度一样吗?)
指名朗读四句话。小组讨论明确:
预设:1.一个目不识丁的保姆却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我也从未指望她能做得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我的阿长买来《山海经》的意外和惊喜!
2.伟大的神力是对我的爱和尊重。因为我是一个小孩子,谁会尊重和理会一个小孩子的渴求呢?只有地位卑微,不被尊重的阿长才能够感同身受,她尊重和体谅我,历经千辛万苦为我买来《山海经》。
3.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我从未想过的保姆阿长给我买来的,这本书凝聚着保姆阿长对我的爱和尊重,这本书还是我艺术启蒙的第一本书,从此我爱上了绘画,这影响了我的一生。
4.最后一句话包含着作者对阿长的深深地感恩和怀念之情!这句话与前三句的叙述角度不同,前三句是童年的回忆,第四句是写作时的回忆。)
齐读四句话,体悟情感。(板书:尊重——怀念)
(二)自读《老王》中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部分,品味一次对话,文末句子。屏显PPT
1.分角色朗读对话:
A.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请问老王要什么?)
②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真的知道吗?老王为什么送外卖香油鸡蛋?)
预设:①老王需要的是亲人般的温暖,需要的是平等,是被尊重,他在这世上孤苦无依,贫困卑微,被人冷漠以待。
②当时我太紧张害怕,我来不及想老王拿鸡蛋香油送我的真正原因。我只能用钱交换来寻求心灵的平衡和不安。他是来感恩的,感恩活着的时候,作者一家对他的关心、尊重和帮助,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亲人般的温暖。他是与亲人做最后告别。
2.指名读结尾处,屏显PPT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结合背景说说我是幸运的人吗 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如何理解句中的“愧怍”?)
时代背景:杨绛和钱钟书都是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他们深受迫害,都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揪出来,生活从此充斥着批斗会、扫厕所,杨绛还被剃过阴阳头;后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两个花甲之年的老人承担着沉重的劳动。劳动之余杨绛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写东西。她最亲的妹妹被逼辞世,女婿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
预设:①“我”并不是一个幸运者,但在老王那里,我又确实是一个幸运者,我有家,有亲人, 有职业,有爱,有温暖。杨绛是真正能体谅别人的疾苦,不是只看到自己的痛苦,而是将爱心和同情献给了更多的人。
②“我”之所以会感到内心不安,是觉得对老王的不幸负有责任,“我”无力为改变老王的不幸命运做些什么。老王对我的关照,我总是用钱进行交换。老王在人生的最后来向我告别,来感恩我们给予他的温暖,来表达他的留恋,我却没能很好的明白,没能很好的尊重和理解老王,让老王带着遗憾和伤感离开了人世。所以感到不安和愧怍。这种惭愧更表现出杨绛灵魂的可贵,和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板书:尊重——愧怍)
(三)略读自读课文《台阶》,根据文本理解,选词填空:
屏显PPT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为台阶低, 。但是父亲坐在三级台阶上很 ,一家人过得非常 。地位 的父亲渴望建造 ,渴望被人 。为此,他艰难地准备了大半辈子建成九级台阶,父亲坐在九级台阶上却 。父亲闲着没事,又觉得很 。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 的模样。父亲造成了九级台阶,失去了 ,失去了 ,失去了 ,却仍没有得到 。这是父亲的困惑!
(舒服 快乐 卑微 尊重 地位就低 九级台阶 尴尬 若有所失 烦躁 尊重 健康 目标 生机)(板书:尊重——若有所失)
任务三、时空连线,倾听心声。
现在是时空连线的时间,邀请三位人物跟三位作者进行一次交流,请揣摩一下,他们会说什么?请写下他们各自会说的内容。
阿长:迅哥儿,你是我最亲的人,当年我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卑微的保姆,没有人尊重我。看你对三哼经那么念念不忘,又没有人尊重理解你的想法,我暗暗记在心里,借口回乡下探亲,为你买来三哼经,虽然费尽周折,但是这本书能给你那么多温暖、回忆和启发,你还写文章怀念我,让后人知道了我阿长,这是对我最大的尊重,我知足了。
老王:杨先生,您也不必愧疚。您一家人为我做了很多,让孤苦无依的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别人骂我,笑我,冷落我,只有你们一家人尊重我,帮助我。我没有亲人,那次去您家就是想跟您好好地告别,感谢您给了我如亲人般的温暖。
父亲:儿子,我奋斗大半辈子,建成九级台阶,就是希望台阶高,我的地位就高点,就能被人尊重点。可台阶建成了,我却没有感觉到地位高,被尊重。如今我老了,台阶都不愿意迈了。儿子,想要被人说一声“你家台阶真高啊”怎么这么难呢?
四、连接你我,启示感悟。
(一)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和感悟?请以“从 身上中我懂得了(或悟到了) 句式”说一说。
示例1.从大字不识的保姆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别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事她却做成功了中我懂得了善良的小人物更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他们爱的卑微而真诚,而且因为爱,无所不能。
参考:2.从孤苦无依的车夫老王用善心感恩着“我”一家给他带来的亲人般的温暖,而“我”却总是用“钱”来回应,没有真正尊重理解老王,体悟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平等以待,彼此尊重,彼此温暖。
3.从勤劳节俭的农民父亲花费大半辈子只为建成九级台阶,看到了普通人对卑微梦想的执着追求,懂得了普通人也有卑微而执着的梦想,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梦想。
……
(二)时代的进步离不开时代的精英,但是社会上更多的是阿长、老王、父亲这些小人物,他们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闪现的人性光辉依然引导着我们向善、务实、求美。请说说身边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
小结: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为社会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他们同样也在推动时代的发展,给这个世界以温暖和爱,小人物也值得我们尊重、致敬!
作业:
1.拿起笔写写身边小人物的故事。
2.采访身边的小人物,倾听他们的心声。
3.遴选小人物的感人事迹拍成小视频,“五一”期间专栏展播。
板书设计: 倾听他们的心声
——《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群文阅读
怀念
卑微 尊重 愧怍
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