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生字、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真、豆、午”三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箬竹叶”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是用什么包的,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好长句子。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是用什么包的,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师:上周我们过了一个什么传统节日?——端午节
你们都在端午节做了什么活动?——吃粽子、顶鸡蛋、戴五彩绳(出示图片)
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于粽子的课文,齐读课题——端午粽
2、指导识字。天要认识的生字。请你先观察“端”,端是立字旁,立好像人站在地上,表示笔直地站着,当立作为偏旁时,立的横要变为提。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端”字
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的“端”,左边立加上右边的山和而
生:我是用组词的方法认识的端,端——端正。
真是识字的好方法。
师:想想为什么“粽”是米字旁
生:粽子是用糯米做的
师小结:米字旁的字和米和粮食有关,米作为偏旁时,捺变成点,这就是笔画间的穿插和避让,有礼貌。
生自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引导思考:除了组词和加一加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生补充:“粽”是一个形声字,左面偏旁表示它的意思,右边表示读音。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正式地走进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第46页。
2、出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注意,读书时双手扶书,腰背立直。
听到大家在下面读得流畅、熟练,相信大家一定认真预习过了。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找同学来读一读。
师评价:你读得准确而流利。
引导: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生: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
师:联系这些节日,我们认识了“节”,它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
师引导:外婆盼着我们回去,说明外婆总是想着我们的,这里的总是一直的意思,表示外婆一直这样做。一到……总会……盼着,包含着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练习说话:你能不能用上“一到…总会…”说一说你在过其他节日时家人是如何对你的。
师评价:听了你们的描述,我感受到了家人对你的爱。在文中,外婆对我也是如此。
三、深入研讨,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二自然段,尝尝外婆包的端午粽吧。
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外婆用哪些材料包的粽子?
指名反馈: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学生自己说一说。
2、师生合作读一读这句话。PPT出示,师读黑色部分,生读红色部分。
3、引导发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青、白、红都出现了几次?
这些词被称为叠词,文中叠词的使用让这些颜色更加鲜艳、明亮了。
拓展、练习说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颜色的叠词,请你说一说。
评价:你可真会举一反三。
4、出示食物图片。
师:请你用叠词说一说,你从图片中看到了哪些食物?
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发现:这句话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指导朗读:为了读好长句子,老师请来了好帮手——停顿符号,有了它你会读得更好,不信你来试试吧。
生自读,指名读。
小结:课文我们就学到这,我们不仅要朗读好,还要写好字。
四、书写指导
出示“午、真、叶”,引导发现:它们三个字都有“十”,但十的位置不同。
重点指导“午”,指名说“午”的占位和笔顺。
师范写。
生练写。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回顾一下这节所学,我们知道了——生:粽是用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作为原材料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