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9课 赤壁赋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9课 赤壁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31 18: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赤壁赋》
编写:张弛
审核: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第一练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壬戌(  )之秋   歌窈窕( )(  )之章  扣舷( )而歌之  
苏子愀( )然 舳舻(   )(   )千里   酾(   )酒临江冯( )虚御风
桂棹( ) 枕藉( )属( )客 山川相缪( ) 少( )焉
驾一叶之扁( )舟 相与( ) 挟飞仙以遨(  )游 匏樽(  )(   )以相属(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并解释。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凌万顷之茫然
4.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举酒属客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正襟危坐 白露横江
5.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
(1)之
纵一苇之所如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2)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日食饮得无衰乎
6.本课重点默写的句子: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2)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第二练
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侣鱼虾而友糜鹿
(5)歌窈窕之章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凌万顷之茫然
(3) 渺渺兮予怀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 而今安在哉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 客有吹洞箫者
(8)固一世之雄也
(9)月出于东山之上
(10)何为其然也?
(1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12)苟非吾之所有
(1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翻译下列句子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子愀然 愀:忧愁的样子。B. 渔樵于江渚之上 渚:江边。
C. 盈虚者如彼 虚:缺。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11.找出两个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 )
A.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②国危矣
B.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岁饥民困
C. 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明月千里寄相思
D. ①目遇之而成色 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12.对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③知不可乎骤得 ④而又何羡乎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下列对课文内容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同《念奴娇》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相近,都是叹人生易逝。
B.这两段借主客问答以写志抒情,其实是作者本人矛盾心情的两个方面。最后,“乐”战胜了“哀”,主客同达于“共适”之境界。
C.“方其”以下八句,是推测,是想象,却全力以赴,大肆渲染,此即所谓“铺”,乃作赋之正规写法。
D.第二段流露出作者要超脱现实、及时行乐的思想。这种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大多文人的共同命运。
14.填空
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
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
三是由现实处境想到

15.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三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义昌火桥爆炸坍塌,伤亡惨重。《河南日报》对事故成因、救援进展语焉不详,却大论特论领导行状,大篇幅表扬其行政举措。
B.齐鲁石化储运厂对大功率机车实施人性化管理,一进入冬季,他们具体而微的御寒“关怀”,使机车始终处于良性的运转状态。
C.天崩地裂之际,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去抢救生命,不辞辛劳运送物资,灾区群众对他们殚精竭虑参加抗震救灾充满感恩之情。
D.丁学良上中学时,老师期望他能去哈佛大学读书。没想到一语成谶,他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去哈佛大学读社会学的博士。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巴马是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常常描绘为一名出身于贫寒草根的白手起家者,其实并不十分符合事实。
B.长春自驾车友会是自驾者与搭乘者自发组织的自驾旅行团体,对他们而言,车不仅是玩乐的工具,也是重要的出行工具。
C.作为“无厘头”电影的始祖和很有“头脑”的导演,周星驰能否胜任新一届广东政协委员,还在于认真履行委员的社会责任。
D.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花f7科学判断V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在现代化 进程中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的大波折。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舞台就做一个“好演员”,没有舞台就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好观众”。_____,_____; _____,_____。同样,_____; _____。这不是消极的随遇而安,而是积极的顺势而为。
①将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演奏出最精彩的人生乐章
②当自己能够站在理想的人生舞台上,一定要珍惜机会做“好演员”
③当自己在出演主角时要尽心尽力,充分施展才能,做到人生无悔
④懂得欣赏别人的表演,在反观自省中提升自我
⑤当自己不能站在理想的人生舞台上,也要沉下心来做“好观众”
⑥当自己在出演配角时也要尽职尽责,善于做好配合,做到无愧于心
A.②①⑤④③⑥ B.③①⑥④②⑤ C.⑤④②①⑥③ D.⑥④③①⑤②
19.李白、巴金、汤显祖、巴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扎克、季羡林、周国平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请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为以上提及的人物中的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5分)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次个性解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爱情呐喊,一座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仿写:
20.下面是一则关于专家讲座的海报,请从语言准确、简明、得体的角度进行辨析并修改,三处即可。(6分)
海 报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①,学校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在考试心理、各学科复习策略等方面开展专家讲座活动②,本周六下午在第一阶梯教室将要进行第一场讲座的是来自北京的专家李教授③。这一次我们要求李教授来我校进行考试心理方面的讲座④,请大家务必参加⑤。
ⅹⅹ学校教务处
2011年3月7日
(1)不当: 句中 ,修改:
(2)不当: 句中 ,修改:
(3)不当: 句中 ,修改:
【自助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薄:稀薄。 B. 披蒙茸,踞虎豹 蒙茸:稠密的野草。
C.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识:认识。 D.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 蹁跹:飘然轻快地样子。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C.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3.与例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顾而乐之
A.四顾寂寥 B.顾安所得酒乎
C.三顾茅庐           D.道士顾笑
4.全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掠予舟而西也④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⑥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⑧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A.②④⑥⑦  B.②③⑤⑧  C.①②④⑧   D.①③⑤⑥
5.本文和课文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两相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所写,限于舟中,本文则主要写岸上。
B.从描写的景象看,课文字字秋色,本文句句冬景。
C.从意境上看,课文安谧幽静,本文惊险恐怖,迷离恍惚。
D.本文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增添了缥缈的氛围,和课文一样,都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参考答案】
1.A.(薄:迫近)
2.D.(冯—凭,属—嘱,反—返,)
3.A.(例句和A中“顾”为“看”义; B为转折连词,但是,只是;C为“造访”义;D为“回头看”义)
4.D.(①“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③名词做动词,向西飞去;⑤名词做状语,向东;⑥名词做动词,登。)
5.D.(本文借梦中道士流露出虚无空寂的思想,无乐观、旷达。)
6.(1)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2)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
附:《后赤壁赋》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 ( http: / / www.21cnjy.com )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
【美文欣赏】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略,写如何诬蔑苏轼的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
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参见李端叔书)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9《赤壁赋》导学案答案
第一练
1.略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通“嘱”,读zhǔ,劝人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冯”通“凭”,乘)
(3)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籍”通“藉”。狼藉,凌乱)
3.古今异义;
(1)斗牛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体育竞技活动
(2)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农历十六    纵一苇之所如 任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御,驾   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  同声相应,唱和     余音袅袅,声音婉转悠长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 一会儿,指时间短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举酒属客 劝人饮酒
相与枕藉乎舟中 互相  山川相缪 盘绕
正襟危坐 端 白露横江 白茫茫的水气
5.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
(1)之
纵一苇之所如 (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 (结构动词,的) 耳得之而为声 (代词,它,代清风、明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 (助词,不译)
(2)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相当于“然”)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相当于“然”)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句中停顿)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句中停顿)
日食饮得无衰乎 (揣测语气)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使……哭泣)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做动,攻下,东,方为名词作状语,向东)
(4)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5)歌窈窕之章(名词做动词,歌咏)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做动词,打渔、砍柴)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南)
第二练
7.略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后 (2)凌万顷之茫然 定后
(3) 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5) 而今安在哉 宾前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
(7) 客有吹洞箫者 定后 (8)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
(9)月出于东山之上状后 (10)何为其然也?宾前
(1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判断 (12)苟非吾之所有否定判断
(1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后
9.略
二、课内阅读
10.A.(愀:容色改变的样子)
11.D.遇,都为“接触”义。端正/危险 围困/困顿 寄生/寄托
12.D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乎,语中助词,无实意;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13.D(作者只是要欣赏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丢弃个人的情怀。这实际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无消极意义,更没有及时行乐的念头。)
14.一、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三、想到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15.(1)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屡次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2)我和客人们互相枕着在船里睡着了,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第三练
16.A【解析】A. 语焉不详,指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B. 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应改为“无微不至”。C.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一般作谓语。D.一语成谶,指不幸言中。多用贬义。
17.D【解析】A.偷换主语,“常常描绘”的主语不是“奥巴马”; B. 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前后内容调换顺序;C. “能否”是两面词,后面是肯定的一面。
18.A 【解析】结合材料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
19.参考示例:《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昆剧经典;汤显祖,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作家。
20.(1)③ “本周六下午”,但不够具体,加上具体时间。
(2)④ “要求”,不够得体,可改为“邀请”。
(3)⑤ “大家”指代不明,不知道是指“学生”还是指“老师”,修改为“高三学生”。
(4)⑤ “务必”,语气不够得体,可改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