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2课 故都的秋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2课 故都的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31 18: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
编写: 张喜春
审核: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描写故都景象时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自然景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
3.学习对比、前后呼应的写法。
【目标重难点】
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学法指导】
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知识链接】
?1.自读作者信息,识记划线内容。
郁达夫(1896-1945),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2.背景简介
从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第一练
【导学】
一、预习检验
1.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房檩( ) 颓废( ) 鲈鱼(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混混沌沌:
⑵一椽破屋:
⑶落寞:
⑷一叶知秋:
⑸不能自已:
二、理解题目
1.“故都”两字指明 ,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 ,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故都”北平,即现在的北京,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
北国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国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文章还有没有前后呼应的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文章是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绘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试着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 (五副秋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二练
【导练】
一、课内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A.散文钞(chào)  一椽(ch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B.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
C.普陀(tuó)山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夹袄(ǎo)
D.廿(niàn)四桥  着(zhuó)衣   混沌(dùn)   椭(tuǒ)圆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3.第一节里,“感到十分的秋意”的“十分”的意思是 (  )
A.副词,很。        B.形容程度深。
C.意思即“十二分”。    D.程度副词,非常,极其。
4.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5.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6.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7.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8.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三、语言文字运用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
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B.在野生动物园,当我们靠近动物时,它们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惊扰,泰然自若,悠闲
自得,连瞧也不瞧我们一眼。
C.“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
为渊驱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D.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贫乏无味,有的教师却能左右逢源呢?关键在于教
师自身是有一杯水,还是有一桶水。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逃亡的“棱镜门”爆料者斯诺登在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允许离开香港之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并可能前往厄瓜多尔。美国政府官员和议员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和愤怒。
B.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力,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力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些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搭载的苹果公司自主研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iOS 7系统操作界面来看,全新的架构给人们带来直观的用户体验。 , , 。 , , 。系统中各个单独的元素之间达到和谐一致,使得操作界面更加简洁。
①小到精调字体样式 ②显眼的修饰元素已不复存在
③大到重新设置所有图标 ④去除了不必要的条栏和按钮
⑤整个系统进行了细致的改进 ⑥界面刻意避免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A.⑥②④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⑥
C.⑥①③⑤②④ D.⑤①③⑥②④
第三练
【课外练习】
12.下面这张便条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张老师:
我试着写了一篇作品,送来请您 ( http: / / www.21cnjy.com )拜读,但您不在,只好把文章留在您桌上,明天我再登门赐教。能得到您的指点,我将不胜欣慰。
   学生:闻玉秀
2014年4月1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诗歌鉴赏
秋 怀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秋 词
刘禹锡
(一) (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 山明水净夜来霜,
我言秋日胜春朝。 数树深红出浅黄。
晴空一鹤排云上, 试上高楼清入骨,
便引诗情到碧霄。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解】孟郊,唐代诗人,汉族。现存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一生经历坎坷。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13.《秋怀》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这些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秋词》(两首)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这样的秋天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同样是写秋天,作者的感情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决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美文欣赏】
陶然亭 张恨水
  陶然亭好大一个名声,它就跟武昌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鹤楼、济南趵突泉一样。来过北京的人回家后,家里一定会问:“你到过陶然亭吗”因之在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逛陶然亭。
  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电车。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三秋日子,真可以说是云淡风轻,于是前去一逛。可是路又极不好走,满地垃圾,坎坷不平,高一脚,低一脚。走到陶然亭附近,只看到一片芦苇,远处呢,半段城墙。至于四周人家,房屋破破烂烂。不仅如此,到外还还有乱坟葬埋。虽然有些树,但也七零八落,谈不到什么绿荫。我手拂芦苇,慢慢前进。可是飞虫乱扑,最可恨是苍蝇蚊子到处乱钻。我心想,陶然亭就是这个样子吗?
  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丘上盖了一所庙宇。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形势。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以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盖了此座庭院。采用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后来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乱坟本来就有,以后年年增加,就成为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来的模样了。
  过去,北京景色最好的地方,都是皇帝的禁苑,老百姓是不能去的。只有陶然亭地势宽阔,又有些野景,它就成为普通百姓以
  及士大夫游览聚会之地。同时,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举考试的人,中国哪一省都有,到了北京,陶然亭当然去逛过。因之陶然亭的盛名,在中国就传开了。我记得作《花月痕》的魏子安,有两句诗说陶然亭,诗说:“地匝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就要说到气属三秋的时候,说陶然亭还有点像。可是这三十多年以来,陶然亭一年比一年坏。我三度来到北京,而且住的日子都很长,陶然亭虽然去过一两趟,总觉得:“地匝万芦吹絮乱”句子而外,其余一点什么都没有。真是对不住那个盛名了。
  1955年听说陶然亭修得很好;1956年听说陶然亭更好,我就在6月中旬,挑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我的妻女,坐公共汽车前去。一望之间,一片绿荫,露出两三个亭角,大道宽坦,两座辉煌的牌坊,遥遥相对。还有两路小小的青山,分踞着南北。好像这就告诉人,山外还有山呢。妻说:“这就是陶然亭吗?我自小在这附近住过好多年,怎么改造得这样好,我一点都不认识了。”我指着大门边一座小青山说:“你看,这就是窑台,你还认得吗?”妻说:“哎呀!这山就窑台?这地方原是个破庙,现在是花木成林,还有石坡可上啊!”她是从童年就生长在这里的人,现在连一点都不认得了。从她吃惊的情形就可以感觉到:陶然亭和从前一比,不知好到什么地步了。
  陶然亭公园里面沿湖有三条主要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我就走了中间这条路,路面是非常平整的。从东到西约两里多路宽的地方,挖了很大很深的几个池塘,曲折相连。北岸有游艇出租处,有几十只游艇,停泊在水边等候出租。我走不多远,就看见两座牌坊,雕刻精美,金碧辉煌,仿佛新制的一样。其实是东西长安街的两个牌楼迁移到这里重新修起来的。这两座妨碍交通的建筑在这里总算找到了它的归宿。
  走进几步,就是半岛所在,看去两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中间是花木。山脚一座凌霄花架,作为游人纳凉的地方。山上有一四方凉亭。山后就是过去香冢遗迹了。原来立的碑,尚完整存在,一诗一铭,也依然不少分毫。我看两个人在这里念诗,有一个人还是斑白胡子呢。顺着一条贫路,穿了几棵大树上前,在东角突然起一小山,有石级可以盘曲着上去。那里绿荫蓬勃,都是新栽不久的花木,都有丈把高了。这里也有一个亭子,站在这里,只觉得水木清华,尘飞不染。我点点头说:这里很不错啊!
  西角便是真正陶然亭了。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进门处是一个小院子,西边脚下,有几间踊落不堪的屋子。现在是一齐拆除,小院子成了平地,当中又栽了十几棵树,石坡也改为泥面的。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石坡也改为水泥面的。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再要过了几年,这周围的树,更大更密,那园外尽管车水马龙,一概不闻不见,园中清静幽雅,就成为另一世界了。我们走进门去过厅上挂了一块匾,大书“陶然”二字。那几间庙宇,可以不必谈。西南北三面房屋,门户洞开,偏西一面有一带廊子,正好远望。房屋已经过修饰,这里有服务外卖茶,并有茶点部。坐在廊下喝茶,感到非常幽静。
  近处隔湖有云绘楼,水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面,清池一湾,有板桥通过这个半岛。我心里暗暗称赞:“这样确是不错!”我妻就问:“有一些清代小说之类,说起饮酒陶然亭,就是这里吗?”我说:“不错,就是我们坐在这里。你看这墙上嵌了许多石碑,这就是那些士大夫们留的文墨。至于好坏一层,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那总是好的很少吧。”
  坐了一会,我们出了陶然亭,又跨过了板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就上了去绘楼。这楼有三层,雕梁画栋,非常华丽。往西一拐,露出了两层游廊,游廊尽处,又是一层,题曰清音阁。阁后有石梯,可以登楼。这楼在远处觉得十分富丽雄壮,及向近处看,又曲折纤巧。打听别人,才知道原来是从中南海移建过来的。它和陶然亭隔湖相对,增加不少景色。
  公园南面便是旧城脚下,现已打通了一个豁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湖岸东走,处处都是绿荫,水色空蒙,回头望望,湖中倒影非常好看。又走了半里路,面前忽然开朗,有一个水泥面的月形舞场,四周柱灯林立。摆池足可以容纳得下二三百人。当夕阳西下,各人完了工,邀集二三友好,或者泛舟湖面,或者就在这里跳舞,是多好的娱乐啊!对着太平街另外一门,杨柳分外多,一面青山带绿,一面是清水澄明,阵阵轻风,扑人眉发。晚来更是清静。再取道西进,路北有小山一叠,有石级可上,山上还有一亭小巧玲珑。附近草坪又厚又软。这里的草,是河南来的,出得早,萎枯得晚,加之经营得好,就成了碧油油的一片绿毯了。
  回头,我们又向西慢慢地徐行。过了儿童体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和清代时候盖的抱冰堂,就到了三个小山合抱的所在,这三个小山,把园内西南角掩藏了一些。如果没有这山,就直截了当地看到城墙这么一段,就没有这样妙了。
  园内几个池塘,共有二百八十亩大,1952年开工,就只挖了一百七十天就完工了,挖出的土就堆成七个小山,高低参差,增加了立体的美感。
这一趟游陶然亭公园,绕着这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座山共走了约五里路,临行还有一点留恋。为个面目一机关报的陶然亭,引起我不少深思。要照从前的秽土成堆,那过了两三年就湮没了。有些知道陶然亭的人,恐怕只有在书上找它陈迹了吧?现在逛陶然亭真是其乐陶陶了。
2、《故都的秋》导学案答案
第一练
一、预习检验
1、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混沌沌(húndùn) 潭柘寺(zhè) 落蕊(ruǐ) 一椽破屋(chuán)
廿四桥(niàn ) 房檩(lǐn) 颓废(tuí ) 鲈鱼( lú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⑵一椽破屋:一间屋⑶落寞:冷落,寂寞
⑷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⑸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理解题目。
(1)、“故都”两字指明 描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点 ,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 描写的内容 ,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故都”北平,即现在的北京,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明确:“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2、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
北国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3、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
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2段和13段。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从而,突出作者对它的热爱之情。
4、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前后呼应
5、文章还有没有前后呼应的段落?1段和14段
6、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那么他选取了哪些画面来写故都的秋?(提示: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绘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试着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五幅秋景图)
明确:3--11自然段。3段:秋花 4段:秋槐 5段:秋蝉 6—10段:秋雨 11段:秋树
秋晨院落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秋枣胜果
第二练
A 2.B 3.B 4.B 5.D 6.B 7.D 8.A
9. D.(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怎样进行都得心应手,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A.剖腹藏珠: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B.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跟平常一样,不慌不忙。不合语境。C.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者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比喻不会团结人,把本来可以团结的力量赶到敌对一方去。)
10. B(A.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掉句首“当”。C.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D.主客颠倒,应改为“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对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
11 D.六句话可以分为两组,这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从六句话的意思和横线后的标点看出来、分析六句话可以看出,概括性的语句有两个:⑤和⑥。⑤表述的是系统的改进,⑥表述的是界面的改进。分析其余四句话可以看出,①③是解说系统的改进的,②④是解说界面的改进的,再由横线后的“系统……使得操作界面……”可以知道,横线处的内容应先“系统”后“界面”。
12. ①“作品”改为“文章”(或“作文”);②“拜读”改为“审读”或“斧正”;③“赐教”改为“请求”或“求教”;④“欣慰”改为“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