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1课 荷塘月色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第1课 荷塘月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31 18: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荷塘月色
编写: 蒋振华
审核: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2.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重点难点】
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
【学法指导】:
《荷塘月色》及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抒情的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习这类文章,我们应先着眼于文章内容,看他写了哪些物、景,这些物与景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去揣摩作家借此表达的情感。
有的情感就在文字里,要找出这些语句来,看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情与景的关系。有的情感就比较含蓄,你可以从景的特点中去感受。有时还要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等,“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本文共8个自然段,每段自有其独立性,但从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8个自然段还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的,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了就能较好地去探索内容和主旨了。
我们还要对散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品味,主要从某个词或某种修辞怎样把景物的形象逼真地写出来,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联想等。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 “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时代背景: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3.知识回顾:
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第一练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蓊蓊( ) 踱步( ) 袅娜( ) 霎时( )
弥望( ) 倩影( ) 脉脉( ) 独处( )
参差( ) 煤屑( ) 敛裾( ) 斑驳( )
渺茫 ( ) 点缀( )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从游踪和情感两个角度)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幽僻 诅咒 没精打彩 历尽沧桑
B.弥望 斑驳 专心至志 小心翼翼
C.寂莫 缥缈 蓊蓊郁郁 游目骋怀
D.嬉游 坐落 豁然开朗 迥然不同
4.下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脉脉:拟声词,形容水流的声音
宛然:仿佛 倩影:美丽的影子
B.袅娜:轻盈的样子 风致:美的姿态
弥望:满眼 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C.妖童媛女: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 尔其:那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羽杯:酒杯
D.迁延顾步: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 斑驳:明暗不一
敛裾:提一提衣裳 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
二、详细品味课文
(一)缘由。
  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二)去荷塘。
1.第二自然段写荷塘的环境,写这一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
(2)
2.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心理描写照应上文中哪一句话?
(三)观荷塘。 
  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
1.这一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_______而_______,由_______则_______,由 _____而_______。
3.“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4.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5.这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
 A.托物言志   B.融情于景   C.触景生情    D.直抒胸臆
 第五自然段:塘中月色。
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出倩影之真)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
2.“酣眠”和“小睡”分别指:( )
A.熟睡和田较少时间的浅睡
B.满月和淡淡的云
C.朗照和淡云遮掩的朦胧的月照
D.黑影和残月
 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
(1)  
(2)  
(四)离荷塘。
第7、8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
1.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 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2.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第二练
一、问题探究
1.月色下的荷塘写了那些景物?
、 、 、 、
2.“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写了什么的风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3.“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像明珠、星星、美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5.“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6.“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本段有三个动词,用得很形象生动,试加以分析。
泻 :
浮:

7.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8.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
二、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歼20试飞成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工位于世界一流水平,这不但使民航机市场看到了收复失地的曙光,而且使国产战机确保了国土制空权。
B.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到世界影都洛杉矶。
C.本着朝阳、有适当坡度、排水良好、牧草繁茂、无污染、无噪音,威海市将台湾赠送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的圈舍建在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南侧。
D.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2.在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荡气回肠,只顾要吃;去身边取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
C.全球经济波谲云诡,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货币政策紧缩、国内资金面紧张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国内A股不断下跌,很多普通投资者或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出场,令人扼腕叹息。
D.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文化中有这样一种对“苦难”的崇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似乎这也是获得话语权力的资本。 , 。 ? 。 , 。“苦难”成了一种霸权,并因此衍生出一种价值判断。
①至多只是一点坎坷
②将自己经历的自认为风暴
③因此有人便习惯性地要去渲染“苦难”
④在他们的“苦难”与“经历”面前
⑤而别人,下一代经历过的又算什么
⑥我们只有“闭嘴”
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②⑤①④⑥ C. ③②⑤④⑥① D.④③⑤①②⑥
【自助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说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 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国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注音并解词:
⑴ 踞 ( )_______ ⑵ 绺 ( )_______
⑶ 倏 ( )_______ ⑷ 皱缬( )_______
⑸ 挹 ( )_______ ⑺ 掬 ( )_______
⑹ 明眸( )善睐( )_______
2.选词填空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__着我们;我们开始__她那离合的神光了。__草,__乱石,小心__下去,又__过了一个石穹门,便__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到了 揪着 鞠躬 招引 攀着 追捉 探身)
3.将下列比喻句分别填入文中空白处,然后分别说明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⑴ 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⑵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⑶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⑷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那醉人的绿呀!___,满是奇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___;她滑滑的明亮着,___;她不杂些儿尘滓,___,只清清的一色——但我却看不透她!
4.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梅雨潭四周的景色和潭名的由来。作者是从哪几个立足点来写的?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自助练习答案】
1.⑴jù:蹲。 ⑵liǔ:许多根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丝状的东西顺着聚在一起。 ⑶shū:极快的,忽然。 ⑷zhòu xié:潭水泛起皱纹,好象有花纹的丝织品皱折着。 ⑸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⑹móu lài:明亮眼珠善于左右顾盼。 ⑺jū:两手捧。
2.招引,追捉,揪着,攀着,探身,鞠躬,到了
3.⑷⑶⑴⑵
比喻句的作用
⑴“仿佛……荷叶铺着”与下文的“满是”相应,写出绿的广阔和平坦。
⑵“象少女拖着的裙幅”,写出它的优美和活泼。
⑶“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写它的明亮柔软娇嫩。
⑷“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写出它的洁净、温润和高雅。
这些比喻句不仅用得准确、贴切,而且传情传神,表达了作者对绿的无比热爱。
4.两个立足点,先写在“山边”所见,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在“梅雨亭”所见。在“山边”勾画出梅雨潭的概貌;在梅雨亭边所见景物的顺序是:下面是梅雨潭;三面是山,象半个环儿拥着;上面是微微的云在流动;岩面与草丛透着绿意;最后重点着墨梅雨瀑,先写声,再到整体,再写飞花——点明梅雨潭的得名。
【美文欣赏】
诗一样的江南 郭津嵩(上海高三学生)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江南不是我的故乡,但我却来到了江南。
“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恒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过程。先是还操着“洛阳音”的东晋士大夫们,一直到宋代的“南渡”诗人,前赴后继。他们来,为的是江南的和平和富庶,但到后来,更多的人,是冲着江南的诗意而来。
有李白,他徘徊在六朝古迹和江南丘陵之间,尽管也还望着长安,最终却把生命留在了采石江边;有苏轼,他常常几个月不在任上,却总不能忘情于江南。
然后我也来了。虽然我是那样的渺小,但亦是这条路上的一个行人。
路,通向诗一样的江南。
在乌镇,我停步在立志书院的门前,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昭明太子读书的地方。柴扉静静地锁着,却可以望见院子里的草木。这大概便是《游园不值》的意境吧。其实也并非“不值”,到乌镇来看一看水就够了。“河水清且涟漪”,涟漪仿佛诗行。
在苏州,我一直把笔和纸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手里。我要记——随处都是诗。沧浪亭上,“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护城河边,“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最有意思的是在拙政园,听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讲那些楹联,辨认那些篆体写就的句子。
其实也不必行色匆匆。就在住处不远,就有让闺中钗裙“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陌上杨柳色”;柳下是池塘,“小荷才露尖尖角”;荷下,“鱼戏莲叶间”。
我就坐在池塘边读书。读白居易的“江南好”,读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读得痴了,醉了……
一抬眼,已到了冬天。
柳不再那么绿了,荷也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不禁也像陆游一样,起了风尘之叹:江南是这样的脆弱!
金陵的脂粉,西湖的歌舞,隔江的《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庭花》……我突然想到,江南的角色并不总那么完美。因为它太过娇柔和纤弱,就像她所养育的林妹妹一样,只教人怜爱,却着实经不起生命的考验。
多少楼台,都付烟雨中!
难怪鉴湖女侠要“四海为家”,难怪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也难怪那点醒我的陆游,期盼着“尚及清明可还家”。
江南总让人徘徊,生命却不能总是徘徊;西北边陲上“衡阳雁去无留意”,可过了寒冬,雁还是不肯留在衡阳。
我要把诗一样的江南永远留在记忆里,但我的理想,却在远方。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答案
1、《荷塘月色》导学案答案
第一练
一、1、2略
3.D(A 没精打采 B 专心致志 C 寂寞)
4.C(A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的样子。B 柔美的样子 D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二、(一)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正是夜阑人静出游观赏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
(二)1(1)交代没有月色夜晚的荷塘四周的景色,为下面写月色荷塘做铺垫;(2)交代作者的心情特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三)第四自然段:1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 3D 4B 5B 
第五自然段:1B 2C 
第六自然段 (1)从内容上看,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2)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四)1、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2、A
第二练
一、1.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
3.袅娜: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羞涩:拟人,含苞欲放的娇媚情态
4.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
5.通感,光与影若暗若明,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搓、高低均匀的和谐是相通的。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入一种幻境
6.“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动感和立体感,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
“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
“洗”能理所当然地把叶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 ( http: / / www.21cnjy.com )薄的轻雾联系起来,“薄薄的轻雾”也成为了“牛乳”、“轻纱”。7.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8《采莲赋》是写采莲女的爱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说明作者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西洲曲》写采莲女则为的是思恋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这里,与前面的情景形成对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自然将思绪拉回到现实。
总之,末两节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
二、1.B [解析] A项“位于”与“水平”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在“无噪音”后加“的原则”。D项搭配不当, “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2.B(A项,“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B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能形容吃喝;C项,“波谲云诡”形容事物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变化莫测;D项,“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3. B [解析]B(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中第三空用最后是问号,可根据此判定此句应该是个问句,所以可以排除A选项。文段开头部分说了一种现象,而③句有个“因此有人便……”显然是承着上文说的,所以③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样排除D项,B和C相比,“至多只是一点坎坷”可以看作是前一句设问句的回答,所以最佳答案应该是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