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参赛选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件、教学设计(南京市高淳区第一中学 杨剑春)(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参赛选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件、教学设计(南京市高淳区第一中学 杨剑春)(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0-31 22:38:15

文档简介

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
课题1??分子和原子
南京市高淳区第一中学杨剑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
2.知道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结合成分子间接构成物质,初步建构分子概念。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能够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宏观与微观的必然联系,建立“见微知著”的化学方法论。
2.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模型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科学假设、想象类比、事实验证、模型等化学学习方法。
3.用定量的角度对分子质量和个数形成初步认识和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实验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间接或直接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
???????????同点。
2.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化学变化中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许许多多的星球组成了浩瀚的宇宙,星球又是由许许多多的物质组成,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本单元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引导学生体验】
这些现象,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分子、原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小粒子。本课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
【过渡】物理课上,其实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相关知识了,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温故一下。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
【分组实验】碘升华实验
【小结】1.物质有许许多多的微小粒子构成,如分子、原子。
2.微粒(如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演示实验】
1.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内滴加酚酞观察;
2.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
【提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感知微观世界??。
?
?
?
?
【体验】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你们闻到了什么??还有湿衣服经过晾晒后变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体验并思考,感受微小粒子的存在。
?
?
?
学生观察并思考。
分组动手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分子的性质。
观察并思考。
?
?
【学生实验】分别向塑料药片孔穴中滴加浓氨水和酚酞,然后罩上塑料盖,观察;
通过PPT图片从宏观世界引导到微观世界。
?
?
在感知自然现象时,体会微观粒子的存在与运动。
?
?
?
?
?
?
?
?
?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感受并温故有关分子的性质。
?
?
通过实验再次检验学生对于微小粒子的认识。
【讲述】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刚才的三个实验都让我们感受到微观粒子的存在,可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它们呢?
【PPT】1滴水中的分子数目。
【讲述】分子、原子很小,但是客观存在。
其实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已经可以观察到这些微观粒子,并且可以移动原子,这就是移动硅原子,形成的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中国。
【讲述】人们通过名称、符号、模型等方式来表示分子、原子。
【PPT】展示一些微粒的符号、模型。
【学生活动】组装分子模型。
学生思考并回答,分子原子很小。
?
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 感悟。
?
?
学生组装分子模型。
并展示成果,描述自己搭建的过程,认识分子的构成收获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由相同的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构成。
通过数字,对分子原子形成量的认识,为高中物质的量进行衔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通过图片展示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分子、原子的存在,并了解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通过学生自主搭建模型,建构宏观物质的微观模型。
【提问】干冰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一样吗?
【演示实验】1.在澄清石灰水中,放入1小块干冰,观察。
【提问】为什么化学性质一样呢?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吗?
【提问】干冰升华后的物质还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吗?
【演示实验】2.将1小块干冰放入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提问】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学生观察并思考,作答。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升华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仍然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
?
?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使同学们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提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又是怎样的呢?
【视频】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活动】加热氧化汞的微观过程。
???????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并表述。
学生活动并描述。
通过模拟动画,促进学生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的认识。
通过活动强化学生对原子概念的理解。
【过渡语】通过学习,同学们都了解到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哪些知识了呢?请你们试着归纳一下。
【归纳】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
通过整理加深学生将分子原子的认识。
【拓展】科学家们在外星球发现水分子,寻找生命的迹象。
【结束语】我们今天从化学的视角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不仅使我们更了解物质世界,而且也为我们探索神秘的宇宙奠定基础。
学生倾听与思考。
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宏观物质和神秘的宇宙。
?
课件16张PPT。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让我们再次感受分子的性质热水中品红扩散的快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在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加入等量的少量品红。
【实验目的】
比较品红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实验用品】
品红,冷热水,烧杯,药匙。【温故】让我们再次感受分子的性质管内充满了紫色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增大,气体间间隔比固体间间隔大。 【分组实验】加热碘管。【温馨提示】加热碘管后的碘管,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实验步骤】1.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内
  滴加酚酞,观察。2.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观察。3.(分组实验)。滴有酚酞的孔穴中液体变成了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中,使其变成了红色。每个水分子3×10-23g让我们一起来计算3年0000每滴水中的水分子数为:
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10亿人数,
每人1分钟
数100个分子很多、很小! 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分 子原 子证实分子、原子真实存在Cu分子、原子的表示:粒子名称、化学符号、模型等CO2二氧化碳分子铜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表述H2OH2让我们一起来搭建分子【收获】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些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温馨提示】
红色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白色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塑料棍代表相互作用力。分子在变化中是怎样的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干冰和二氧化碳气
体的化学性质相同
吗?【收获】二氧化碳2.为什么氧气和二氧化碳
气体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呢?为什么?分子在变化中是怎样的呢? ——升华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3.干冰升华后的物
  质还能保持原来
的化学性质吗?
为什么?【收获】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怎样的呢?化学变化实质上分子破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请8位同学来模拟“加热氧化汞分解”这一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模拟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了解到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的哪些知识呢?请试着归纳一下。构
成构
成构成破裂物 质分 子原 子 【科技讯】2014年
9月10日消息,据
媒体报道,科学家
宣称,最新发现的
一颗太阳系外行星
大气层中有大量的
水分子,可能存在着“水云”。行星被命名为“CoRoT-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