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年级 上册 学科: 语文 科 著作人: 李代艳 审稿人:
教学课题: 《崂山道士》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自读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通课文,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态度与情感
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
解题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简介
劳山
崂山道教 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 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10年,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学生回忆《神笔马良》故事。
利用资料书了解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小组自学
布置小组自学内容,然后进行检测
1、小组内互读课文,找出难以读准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2、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小组交流
3、解释下面加点词
词类活用:
请师之 ( )
月光辉室 ( )
诸门人环听奔走( )
“乃”字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 乃以著掷月中( )
4、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小组内进行概括。
就组员的表现,组内进行评价,并选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诵读代表及讲故事代表)
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也可从书本出发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全班交流
引领同学对课文进行结构梳理: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高潮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1、选小组代表分自然段诵读课文,全班品评。
2、就难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师相机进行引导。
3、选代表进行故事概括PK
全班分组再读课文,进行题目抢答:
1.劳山道士的法术怎么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有了这样法术高深的师父,王七学得怎么样?你是怎样看待王七的?
3、如果你碰到了王七,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激励自己。
5、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
作为自读课文,我以学生自读为主,师讲导为辅。这篇课文的教学,课文比较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
让学生试试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
课外活 动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板书设计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课件34张PPT。神笔马良劳山道士 教学目标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
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
知识检测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 》,作者 , 代 家。字 ,又字 。别号 。
知识检测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 》,作者 蒲松龄 , 清代 文学家。字 留仙,又字剑臣 。别号柳泉居士 。
2字词积累2字词积累3、翻译句子a.恐娇惰不能作苦。
b.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c.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d.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e.何术之求?
f.归宜洁持,否则不验。3、翻译句子a.恐娇惰不能作苦。
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
b.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c.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d.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e.何术之求?
f.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3、翻译句子a.恐娇惰不能作苦。
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
b.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王生不能忍受这样的苦楚,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c.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d.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e.何术之求?
f.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3、翻译句子a.恐娇惰不能作苦。
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
b.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王生不能忍受这样的苦楚,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c.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
d.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e.何术之求?
f.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3、翻译句子a.恐娇惰不能作苦。
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
b.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王生不能忍受这样的苦楚,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c.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
d.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美好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起享受。
e.何术之求?
f.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3、翻译句子a.恐娇惰不能作苦。
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
b.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王生不能忍受这样的苦楚,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c.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
d.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美好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起享受。
e.何术之求?
想学什么法术?
f.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3、翻译句子a.恐娇惰不能作苦。
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
b.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王生不能忍受这样的苦楚,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c.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
d.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美好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起享受。
e.何术之求?
想学什么法术?
f.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回家后一定要洁身自守,否则就不灵验了。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第二自然段:随众采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第二自然段:随众采樵
第三自然段:看师演法(剪纸成月、饮酒
不尽、著化嫦娥、席移月中)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第二自然段:随众采樵
第三自然段:看师演法
第四自然段:师父教法
第五自然段: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第二自然段:随众采樵
第三自然段:看师演法
第四自然段:师父教法
第五自然段:演法失灵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第二自然段:随众采樵
第三自然段:看师演法
第四自然段:师父教法
第五自然段:演法失灵故事线索求师学法
↓
看师演法
↓
师父教法
↓
演法失灵复述故事探究思考:为什么王生演法会最终失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探究思考:为什么王生演法会最终失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恐娇惰不能作苦
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王窃欣喜,归念遂息
苦不可忍,未谙此苦
自诩遇仙,惭忿
探究思考:为什么王生演法会最终失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恐娇惰不能作苦
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不愿吃苦
王窃欣喜,归念遂息
苦不可忍,未谙此苦 投机取巧
自诩遇仙,惭忿
故事线索求师学法
↓
看师演法
↓
师父教法
↓
演法失灵
隐线:王生不愿吃苦明 线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不愿吃苦
投机取巧
持念不正
虚荣,爱炫耀
有理想,有追求
明道理本文讲述的是王生娇惰不能做苦,拜师学习却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最终“碰壁”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道理:
明道理本文讲述的是王生娇惰不能做苦,拜师学习却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最终“碰壁”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道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会处处“碰壁” 。
相关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提高升华阅读第三自然段,展开想像,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何为神仙之乐?人能否享受到这种
乐趣?应该怎么做?课外拓展 1.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你可以练练笔。
2. 读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佳作,如《促织》《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