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届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六下·模拟)中国传统节日有不同的风俗:( )
( )节穿针乞巧: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节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不生火: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节登高、插戴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七夕 寒食 中秋 重阳 B.寒食 重阳 七夕 中秋
C.重阳 七夕 中秋 寒食 D.七夕 中秋 寒食 重阳
2.(2024·汉阳模拟)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Q G R D B.D G Q R C.R Q D G
3.(2023·尉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前搜集材料时,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B.《北京的春节》《茶馆》《四世同堂》的作者都是老舍,他的“京味儿”语言独具特色。
C.《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鹤之舞表演大会”这个有趣的情节就是这本书中的。
D.《表里的生物》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4.(2022·黄岩)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5.(2023六下·安宁期末)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反问)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排比)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比喻)
D.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夸张)
6.(2024·汉阳模拟)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是( )
A.《三门记》 B.《兰亭序》 C.《玄秘塔碑》
7.(2023·江门)下列语句中唯一出自《道德经》的是( )
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B.德不孤,必有邻。
C.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D.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024·汉阳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依偎wèi B.僻pì静 C.唯恐kǒng D.挪nuó移
9.(2023·福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斩钉截铁 截然不同 B.声泪俱下 色色俱全
C.蜂拥而至 至高无上 D.望眼欲穿 德高望重
10.(2024·汉阳模拟)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
A.走马观花 远走高飞 B.赴汤蹈火 扬汤止沸
C.过犹不及 望尘莫及 D.昂首挺胸 群龙无首
二、积累运用。
11.(2024·汉阳模拟)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2)蓝色路牌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LU。
(3)“先阅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的阅读方法适合阅读所有的文学作品。
(4)“慷慨、慈祥、不屈、虚荣”这几个词语感彩相同。
(5)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12.(2024·汉阳模拟)句子加工厂。
(1)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走在回家的路上 读书 弹琴
心情好: 。
心情不好: 。
(2)小燕子说:“我要是不会筑巢,我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愉快的歌声。(修改病句)
(4)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修改病句)
(5)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中秋月圆,皎洁的月光下,王建发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 ”的感叹;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明代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则有“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
三、快乐阅读。(30分)
(2024·汉阳模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宇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材料二】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壮士们的牺牲,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13.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的“汉字危机”包含有( )
A.汉字的识字量下降。
B.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
C.汉字的拼读能力下降。
14.细读材料二,简要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
②
③
15.下面是一些有错别字的广告语,请你把正确的词语写在相应的表格里。
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补品广告 鳖来无恙
16.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文化做些什么呢?写一写。
(2024六下·洪山月考)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值得留恋
①在重庆足足呆了六年半,差不多天天都在诅咒重庆,人人都在诅咒重庆,到了今天好些人要离开重庆了,重庆似乎又值得留恋起来。
②我们诅咒重庆的崎岖,高低不平,一天不知道要爬几次坡,下几次坎,真是该死。然而沉心一想,中国的都市里面还有像重庆这样,更能表现出人力的伟大吗?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铲成了一座相当近代化的都市。这首先就值得我们拿来作为精神上的鼓励。逼得你不能不走路,逼得你不能不流点小汗,这于你的身体锻炼上,怕至少有了些超乎自学的效能吧?
③我们诅咒重庆的雾,一年之中有半年见不到太阳,对于紫外线的享受真是一件无可补偿的缺陷。是的,这雾真是可恶!不过,重庆的雾也实在有值得人赞美的地方。战时尽了消极防空的责任且不用说,你请在雾中看看四面的江山胜景吧。那实在是有形容不出的美妙。不是江南不是塞北,而是真真正正的重庆。
④我们诅咒重庆的炎热,重庆没有春天,雾季一过便是火热地狱。热,热,热,似乎超过了热带地方的热。头被热得发昏了,脑浆似乎都在沸腾。真的吗?零点有那样厉害吗?为什么不曾听说有人热死?过细想起来,这重庆的大陆性的炎热,实是热得干脆,一点儿都不讲价钱,说热就是热。这倒是应该以百分之百的热诚来加以赞扬的。
⑤广柑那么多,蔬菜那么丰富,东西南北四郊都有温泉,水陆空的交通四通八达,假使人人都有点相当的自由,不受限制的自由,这么好的一座重庆,真可以称为地上天堂了。
作者:郭沫若 选文时有改动
【相关链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县人。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重庆值得留恋》是他1946年4月25日即将离开重庆时所写。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沉心:
热诚:
18.作者主要描写的是重庆的 、 和 ,表达了作者相同思想感情,如果用一个词表达这种情感,这个词是 。
19.文章多次提到“诅咒”一词,是要表达作者对重庆的憎恨吗?为什么?至少举一个例子说说你的理由。
(2024·汉阳模拟)阅读《表里的生物》(节选),完成练习。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20.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 。
21.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列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个 的孩子。
2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于“声音”的认知与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B.尽管“我”对“声音”的认知有失偏颇,但也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
C.在“我”看来,“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也能发出和谐的声音。
D.列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到的声音,可以更有力地证明观点。
四、习作(30分)
24.(2024·汉阳模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结交伙伴,开展活动。我们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感受过失败的痛苦……原以为小学生活漫漫无期,可转眼间小学生活马上要结束了,你的心里一定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请你以“校园里的”为目(横线上只能从“酸、甜、苦、辣”中任选一字)写一篇习作。
要求:叙事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重要节假日的掌握情况。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诗句描写的是七夕节。在我国古代,七夕节有穿针乞巧的习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诗句描写的是中秋节。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出自唐代诗人孟云卿的古诗《寒食》,诗句描写的是寒食节,在我国民间,寒食节有不生火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句描写的是重阳节,在我国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
故答案为:D.
【点评】重要节假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促进国家民族认同、凝聚人心。
2.【答案】B
【知识点】字母顺序
【解析】【分析】要熟记26字母的大小写: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字母大小写的掌握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语文知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ABD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符合相关知识内容;
C项中《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有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捉弄了一个小精灵,被变成了大拇指的小不点,并被家里的大鹅带上高空,开始了一段奇异的冒险之旅经过了,开心,害怕,何被欺辱 等一些新鲜事情,他就是尼尔斯,他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秀丽的山山水水,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当然也遭遇了各种困难和险境,经过了这段神奇的旅行,尼尔斯逐渐改掉了许多坏毛病,也成为了一个聪明,勇敢,机智,乐观,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本书讲述了小顽童汤姆·索耶及其伙伴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乡村小镇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些荒唐冒险活动。他是个小顽童,他讨厌功课,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不过,他可是揭发一桩杀人罪恶,还找到了海盗的藏宝哦!主人公汤姆聪明活泼,天真淘气;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过上海盗式的刺激、冒险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6.【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要求学生了解书法家及书法风格,并识记他们的作品。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是《三门记》。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必须依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只有一定的积累量,才能驾驭此类题目。学生平时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7.【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出自《大学之道》,意思是:事物有主要的和次要的,做事要有始有终。
B.“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为伴。
C.“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出自《礼记》,意思是:见到不善的人不能够把他贬退下去,贬退了,又不能贬退得很远,这就是过失。
D.“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出自《道德经》,意思是: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满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老子认为,产生祸患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和野心,所以提出了知足常乐的观点,想要得到满足,就必须知足。
故答案为: D
【点评】 考查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8.【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依偎wèi改wēi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9.【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斩钉截铁”“截然不同”的“截”是切断,割断的意思。
B.不同。“声泪俱下”的“俱”是一起的意思。“色色俱全”的“俱”是很齐全的意思。
C.不同。“蜂拥而至”的“至”是到的意思。“至高无上”的“至”是最的意思。
D.“望眼欲穿”的“望”是盼望的意思。“德高望重”的“望”是威望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反复审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10.【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A、走,骑/离开。
B.热水。
C.达到/赶上。
D.头,脑袋/领袖;领导人。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11.【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家作品的积累。柳公权唐朝中期书法家、诗人,其中《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故错误。
(2) 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 Lu。故说法错误。
(3) 根据学习常识和经验不难得出,先阅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这种阅读方法适合阅读篇幅很长的小说,因为这样读者可以先了解大体内容,以此为基础,然后再去详细的读里面的具体情节。故说法错误。
(4) “慷慨、慈祥、不屈”是褒义词,“虚荣”是贬义词,这几个词语感彩不相同。故说法错误。
(5) 正确 。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 正确
【点评】考查了作家作品、地名人名拼写、学习交流、阅读策略和方法。
12.【答案】(1)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充满了欢声笑语;弹琴都觉得无法抚平内心的不悦
(2)小燕子说,它要是不会筑巢,它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
(3)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了他们愉快的歌声。
(4)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5)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遣词造句;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情景写话。题目要求从“走在回家的路上“读书~弹琴“这几个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来写几句话。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在描写时,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感受就会不一样,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语言、神态等描写间接表达出来的。
示例:读书:
心情好:书中那跌宕起伏的情节令我如醉如痴,让我感受到读书时的喜悦。
心情不好:读到书中人物的悲惨遭遇时,我难过极了,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弹琴:
心情好:隔壁的小弟弟在弹琴,悦耳的琴声伴着我入眠,真是一种亨受。
心情不好:隔壁的小弟弟在联系弹琴,杂乱无章的琴声弄得我心烦意乱,无法入睡,真是太痛苦了。
(2)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它”。
(3)搭配不当,把"和"改"听到了孩子们”。
(4)句式杂糅,删掉“的称号"或把“被评为”改成“获得了”。
(5)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结合题干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不知秋思落谁家 ”。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结合题干中的“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粉骨碎身浑不怕 ”。
故答案为:(1)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充满了欢声笑语。/弹琴都觉得无法抚平内心的不悦.
(2) 小燕子说,它要是不会筑巢,它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 (3) 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了他们愉快的歌声。 (4)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
【点评】(1)此题考查对人物心情与环境描写的关系,要求写作时会运用。从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2)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4)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
(5)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答案】13.B
14.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
15.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其乐无穷;别来无恙
16.①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认真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②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做到不写错别字,不滥用网络语言。③敢于指出在生活中遇到写错别字的广告牌。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阅读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引出了“汉字危机"这一问题,材料二介绍了“汉字危机”的主要表现,材料三介绍了书法学习的意义。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3.考查了获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可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的“汉字危机"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故选B。
故答案为:B
14.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句子"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可概括出“汉字危机"的第一个表现:电脑和手机的使用让人们“提笔忘字”。由句子“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可概括出"汉字危机"的第二个表现:中小学生在写作中滥用网络语言。由句子“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可概括出“汉字危机"的第三个表现: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层出不穷,商家为引人注意故意篡改成语。
故答案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
15.考查了错别字。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做某—件事,感到乐在其中。故“骑乐无穷"的“骑"错误。别来无恙:自从离别以来没有任何坏的事情发生。故"“鳖来无恙"的“鳖"错误。
故答案为: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其乐无穷/别来无恙
16.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针对材料二提到的三个表现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可,注意主体是小学生,如:①尽量少用电脑和手机打字,坚持用笔书写。②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③规范使用语言,不滥用网络语言。④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错别字,及时提醒他们纠正。
故答案为: ①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认真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②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做到不写错别字,不滥用网络语言。③敢于指出在生活中遇到写错别字的广告牌。
【答案】17.静心;热心而诚挚
18.崎岖;雾;热;值得留恋
19.多次提到“诅咒”一词,并不是表现了作者对重庆的憎恨,而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例如,云雾笼罩,一年中半年见不到太阳,前半部分是“抑”。但是,这样的雾既形成天然防控屏障又平添无限风景,后半部分就是“扬”,更突出赞美了重庆值得留恋。
【知识点】写景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文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重庆崎岖的路、雾、炎热,表达了作者对重庆的留恋之情。
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不能光着眼于本语段,要结合全文及所表达的主题完成。
17.考查词语解释。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沉心︰沉下心来,即心平的意思。在文中指静下心来想一想。热诚:热心而诚恳。在文中指重庆的天气热得干脆。
故答案为:静心、热心而诚挚
18.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借助2-4自然段的中心句,可知作者主要写了重庆崎岖的路、雾、炎热。借助开头和结尾体会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重庆的留恋之情。
故答案为:崎岖、雾、热、值得留恋
19.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作者“先抑后扬"手法的作用,先写了例如,云雾笼罩,一年中半年见不到太阳,前半部分是“抑”;但是,这样的雾既形成天然防控屏障,又平添无限风景,后半部分就是“扬”,更突出赞美了重庆值得留恋。
故答案为:多次提到“诅咒”一词,并不是表现了作者对重庆的憎恨,而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例如,云雾笼罩,一年中半年见不到太阳,前半部分是“抑”。但是,这样的雾既形成天然防控屏障又平添无限风景,后半部分就是“扬”,更突出赞美了重庆值得留恋。
【答案】20.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1.活的生物自己发出声音;死的东西是有人在操作发出声音
22.善于观察、爱思考。
23.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选自《表里的生物》,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语段的理解,完成时要根据课文原文的理解及课内学习完成。
20.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1.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活的生物自己发出声音/死的东西是有人在操作发出声音
22.考查对人物的评价。从“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可以看出“我”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故答案为: 善于观察、爱思考。
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语段可知。A.错误。在“我”看来,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故选C。
故答案为:C
24.【答案】校园里的甜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许多事我已经渐渐淡忘了。但是发生在四年级的一件事,却令我难以忘怀,想起来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记得那天下午,我睡醒了午觉后,发现我的鞋子不翼而飞了,心里十分着急。我光着脚丫子,焦急地在走廊上转来转去,我多么希望能够尽快找到鞋子呀。这时,我们班的十几位同学知道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我:有的同学发动起每个班的好朋友帮我找;有的同学扶我到座位上休息;有的同学则求助于老师,老师鼓励大家开动脑筋,看谁最先找到。我知道了十分感动,就像有一股暖流从我心里流过,真是“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呀。
这时,一位比我小几岁的小弟弟提着一双鞋子径直朝我走来,稚气十足地问:“姐姐,这是你的鞋子吗?”我急忙接过鞋子,一穿,呀!这真的是我遗失的鞋子。我喜出望外,穿上鞋子就立马欢蹦乱跳地跑回了教室向老师报喜了。老师听了,把我叫到了跟前,温和地问我:“小弟弟是怎么找到的?你有没有向他道谢啊?”我听了,不由得愣住了,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哎呀,我刚才急着穿鞋子,竟然忘了跟那位小弟弟表达自己的谢意。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跑出了教室,去寻找帮我的那位小弟弟。
可是,茫茫人海中哪儿还能找到他呀!我心想:老师不是应该要恭喜我吗?为什么还要我找那个小弟弟呢?真是太麻烦了!老师不是要加重我的负担吗?我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走进了教室,等着接受惩罚。可是,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只是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孩子,老师想经过这件事情,让你懂得两个道理。第一,别人给予了你帮助,就一定要说谢谢。这是最基本的礼貌。第二,遇到了困难,不要太慌乱,要冷静想办法去解决,不能轻易向困难低头,也不能太依赖父母和老师。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一人去拼搏。老师就要磨练你的意志,让你学会独立,你明白吗?”“嗯!”我听了,恍然大悟,也明白了平时老师和父母的用心良苦。
在那个下午,我收获到了友情,也意识到了,我要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校园里的甜!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校园里的 ”为题,从“酸、甜、苦、辣”中选择一种感受,写写你的校园生活。回顾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经历的很多很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成长道路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想想哪些事或人让我们难忘,为什么难忘,过程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有意义,最想分享的去写。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点评】作者回忆了校园生活中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经历过的快乐的事情,突出了中心“甜”。结构合理,语句连贯。
1 / 1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届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六下·模拟)中国传统节日有不同的风俗:( )
( )节穿针乞巧: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节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不生火: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节登高、插戴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七夕 寒食 中秋 重阳 B.寒食 重阳 七夕 中秋
C.重阳 七夕 中秋 寒食 D.七夕 中秋 寒食 重阳
【答案】D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重要节假日的掌握情况。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诗句描写的是七夕节。在我国古代,七夕节有穿针乞巧的习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诗句描写的是中秋节。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出自唐代诗人孟云卿的古诗《寒食》,诗句描写的是寒食节,在我国民间,寒食节有不生火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句描写的是重阳节,在我国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
故答案为:D.
【点评】重要节假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促进国家民族认同、凝聚人心。
2.(2024·汉阳模拟)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Q G R D B.D G Q R C.R Q D G
【答案】B
【知识点】字母顺序
【解析】【分析】要熟记26字母的大小写: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字母大小写的掌握能力。
3.(2023·尉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前搜集材料时,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B.《北京的春节》《茶馆》《四世同堂》的作者都是老舍,他的“京味儿”语言独具特色。
C.《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鹤之舞表演大会”这个有趣的情节就是这本书中的。
D.《表里的生物》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语文知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ABD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符合相关知识内容;
C项中《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4.(2022·黄岩)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有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捉弄了一个小精灵,被变成了大拇指的小不点,并被家里的大鹅带上高空,开始了一段奇异的冒险之旅经过了,开心,害怕,何被欺辱 等一些新鲜事情,他就是尼尔斯,他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秀丽的山山水水,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当然也遭遇了各种困难和险境,经过了这段神奇的旅行,尼尔斯逐渐改掉了许多坏毛病,也成为了一个聪明,勇敢,机智,乐观,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本书讲述了小顽童汤姆·索耶及其伙伴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乡村小镇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些荒唐冒险活动。他是个小顽童,他讨厌功课,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不过,他可是揭发一桩杀人罪恶,还找到了海盗的藏宝哦!主人公汤姆聪明活泼,天真淘气;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过上海盗式的刺激、冒险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2023六下·安宁期末)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反问)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排比)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比喻)
D.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夸张)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6.(2024·汉阳模拟)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是( )
A.《三门记》 B.《兰亭序》 C.《玄秘塔碑》
【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要求学生了解书法家及书法风格,并识记他们的作品。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是《三门记》。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必须依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只有一定的积累量,才能驾驭此类题目。学生平时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7.(2023·江门)下列语句中唯一出自《道德经》的是( )
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B.德不孤,必有邻。
C.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D.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出自《大学之道》,意思是:事物有主要的和次要的,做事要有始有终。
B.“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为伴。
C.“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出自《礼记》,意思是:见到不善的人不能够把他贬退下去,贬退了,又不能贬退得很远,这就是过失。
D.“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出自《道德经》,意思是: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满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老子认为,产生祸患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和野心,所以提出了知足常乐的观点,想要得到满足,就必须知足。
故答案为: D
【点评】 考查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8.(2024·汉阳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依偎wèi B.僻pì静 C.唯恐kǒng D.挪nuó移
【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依偎wèi改wēi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9.(2023·福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斩钉截铁 截然不同 B.声泪俱下 色色俱全
C.蜂拥而至 至高无上 D.望眼欲穿 德高望重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斩钉截铁”“截然不同”的“截”是切断,割断的意思。
B.不同。“声泪俱下”的“俱”是一起的意思。“色色俱全”的“俱”是很齐全的意思。
C.不同。“蜂拥而至”的“至”是到的意思。“至高无上”的“至”是最的意思。
D.“望眼欲穿”的“望”是盼望的意思。“德高望重”的“望”是威望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反复审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10.(2024·汉阳模拟)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
A.走马观花 远走高飞 B.赴汤蹈火 扬汤止沸
C.过犹不及 望尘莫及 D.昂首挺胸 群龙无首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A、走,骑/离开。
B.热水。
C.达到/赶上。
D.头,脑袋/领袖;领导人。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二、积累运用。
11.(2024·汉阳模拟)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2)蓝色路牌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LU。
(3)“先阅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的阅读方法适合阅读所有的文学作品。
(4)“慷慨、慈祥、不屈、虚荣”这几个词语感彩相同。
(5)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家作品的积累。柳公权唐朝中期书法家、诗人,其中《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故错误。
(2) 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 Lu。故说法错误。
(3) 根据学习常识和经验不难得出,先阅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这种阅读方法适合阅读篇幅很长的小说,因为这样读者可以先了解大体内容,以此为基础,然后再去详细的读里面的具体情节。故说法错误。
(4) “慷慨、慈祥、不屈”是褒义词,“虚荣”是贬义词,这几个词语感彩不相同。故说法错误。
(5) 正确 。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 正确
【点评】考查了作家作品、地名人名拼写、学习交流、阅读策略和方法。
12.(2024·汉阳模拟)句子加工厂。
(1)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走在回家的路上 读书 弹琴
心情好: 。
心情不好: 。
(2)小燕子说:“我要是不会筑巢,我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愉快的歌声。(修改病句)
(4)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修改病句)
(5)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中秋月圆,皎洁的月光下,王建发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 ”的感叹;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明代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则有“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
【答案】(1)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充满了欢声笑语;弹琴都觉得无法抚平内心的不悦
(2)小燕子说,它要是不会筑巢,它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
(3)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了他们愉快的歌声。
(4)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5)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遣词造句;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情景写话。题目要求从“走在回家的路上“读书~弹琴“这几个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来写几句话。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在描写时,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感受就会不一样,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语言、神态等描写间接表达出来的。
示例:读书:
心情好:书中那跌宕起伏的情节令我如醉如痴,让我感受到读书时的喜悦。
心情不好:读到书中人物的悲惨遭遇时,我难过极了,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弹琴:
心情好:隔壁的小弟弟在弹琴,悦耳的琴声伴着我入眠,真是一种亨受。
心情不好:隔壁的小弟弟在联系弹琴,杂乱无章的琴声弄得我心烦意乱,无法入睡,真是太痛苦了。
(2)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它”。
(3)搭配不当,把"和"改"听到了孩子们”。
(4)句式杂糅,删掉“的称号"或把“被评为”改成“获得了”。
(5)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结合题干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不知秋思落谁家 ”。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结合题干中的“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粉骨碎身浑不怕 ”。
故答案为:(1)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充满了欢声笑语。/弹琴都觉得无法抚平内心的不悦.
(2) 小燕子说,它要是不会筑巢,它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 (3) 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了他们愉快的歌声。 (4)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
【点评】(1)此题考查对人物心情与环境描写的关系,要求写作时会运用。从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2)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4)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
(5)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三、快乐阅读。(30分)
(2024·汉阳模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宇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材料二】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壮士们的牺牲,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13.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的“汉字危机”包含有( )
A.汉字的识字量下降。
B.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
C.汉字的拼读能力下降。
14.细读材料二,简要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
②
③
15.下面是一些有错别字的广告语,请你把正确的词语写在相应的表格里。
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补品广告 鳖来无恙
16.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文化做些什么呢?写一写。
【答案】13.B
14.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
15.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其乐无穷;别来无恙
16.①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认真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②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做到不写错别字,不滥用网络语言。③敢于指出在生活中遇到写错别字的广告牌。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阅读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引出了“汉字危机"这一问题,材料二介绍了“汉字危机”的主要表现,材料三介绍了书法学习的意义。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3.考查了获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可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的“汉字危机"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故选B。
故答案为:B
14.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句子"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可概括出“汉字危机"的第一个表现:电脑和手机的使用让人们“提笔忘字”。由句子“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可概括出"汉字危机"的第二个表现:中小学生在写作中滥用网络语言。由句子“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可概括出“汉字危机"的第三个表现: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层出不穷,商家为引人注意故意篡改成语。
故答案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
15.考查了错别字。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做某—件事,感到乐在其中。故“骑乐无穷"的“骑"错误。别来无恙:自从离别以来没有任何坏的事情发生。故"“鳖来无恙"的“鳖"错误。
故答案为: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其乐无穷/别来无恙
16.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针对材料二提到的三个表现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可,注意主体是小学生,如:①尽量少用电脑和手机打字,坚持用笔书写。②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③规范使用语言,不滥用网络语言。④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错别字,及时提醒他们纠正。
故答案为: ①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认真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②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做到不写错别字,不滥用网络语言。③敢于指出在生活中遇到写错别字的广告牌。
(2024六下·洪山月考)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值得留恋
①在重庆足足呆了六年半,差不多天天都在诅咒重庆,人人都在诅咒重庆,到了今天好些人要离开重庆了,重庆似乎又值得留恋起来。
②我们诅咒重庆的崎岖,高低不平,一天不知道要爬几次坡,下几次坎,真是该死。然而沉心一想,中国的都市里面还有像重庆这样,更能表现出人力的伟大吗?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铲成了一座相当近代化的都市。这首先就值得我们拿来作为精神上的鼓励。逼得你不能不走路,逼得你不能不流点小汗,这于你的身体锻炼上,怕至少有了些超乎自学的效能吧?
③我们诅咒重庆的雾,一年之中有半年见不到太阳,对于紫外线的享受真是一件无可补偿的缺陷。是的,这雾真是可恶!不过,重庆的雾也实在有值得人赞美的地方。战时尽了消极防空的责任且不用说,你请在雾中看看四面的江山胜景吧。那实在是有形容不出的美妙。不是江南不是塞北,而是真真正正的重庆。
④我们诅咒重庆的炎热,重庆没有春天,雾季一过便是火热地狱。热,热,热,似乎超过了热带地方的热。头被热得发昏了,脑浆似乎都在沸腾。真的吗?零点有那样厉害吗?为什么不曾听说有人热死?过细想起来,这重庆的大陆性的炎热,实是热得干脆,一点儿都不讲价钱,说热就是热。这倒是应该以百分之百的热诚来加以赞扬的。
⑤广柑那么多,蔬菜那么丰富,东西南北四郊都有温泉,水陆空的交通四通八达,假使人人都有点相当的自由,不受限制的自由,这么好的一座重庆,真可以称为地上天堂了。
作者:郭沫若 选文时有改动
【相关链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县人。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重庆值得留恋》是他1946年4月25日即将离开重庆时所写。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沉心:
热诚:
18.作者主要描写的是重庆的 、 和 ,表达了作者相同思想感情,如果用一个词表达这种情感,这个词是 。
19.文章多次提到“诅咒”一词,是要表达作者对重庆的憎恨吗?为什么?至少举一个例子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7.静心;热心而诚挚
18.崎岖;雾;热;值得留恋
19.多次提到“诅咒”一词,并不是表现了作者对重庆的憎恨,而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例如,云雾笼罩,一年中半年见不到太阳,前半部分是“抑”。但是,这样的雾既形成天然防控屏障又平添无限风景,后半部分就是“扬”,更突出赞美了重庆值得留恋。
【知识点】写景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文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重庆崎岖的路、雾、炎热,表达了作者对重庆的留恋之情。
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不能光着眼于本语段,要结合全文及所表达的主题完成。
17.考查词语解释。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沉心︰沉下心来,即心平的意思。在文中指静下心来想一想。热诚:热心而诚恳。在文中指重庆的天气热得干脆。
故答案为:静心、热心而诚挚
18.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借助2-4自然段的中心句,可知作者主要写了重庆崎岖的路、雾、炎热。借助开头和结尾体会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重庆的留恋之情。
故答案为:崎岖、雾、热、值得留恋
19.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作者“先抑后扬"手法的作用,先写了例如,云雾笼罩,一年中半年见不到太阳,前半部分是“抑”;但是,这样的雾既形成天然防控屏障,又平添无限风景,后半部分就是“扬”,更突出赞美了重庆值得留恋。
故答案为:多次提到“诅咒”一词,并不是表现了作者对重庆的憎恨,而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例如,云雾笼罩,一年中半年见不到太阳,前半部分是“抑”。但是,这样的雾既形成天然防控屏障又平添无限风景,后半部分就是“扬”,更突出赞美了重庆值得留恋。
(2024·汉阳模拟)阅读《表里的生物》(节选),完成练习。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20.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 。
21.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列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个 的孩子。
2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于“声音”的认知与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B.尽管“我”对“声音”的认知有失偏颇,但也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
C.在“我”看来,“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也能发出和谐的声音。
D.列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到的声音,可以更有力地证明观点。
【答案】20.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1.活的生物自己发出声音;死的东西是有人在操作发出声音
22.善于观察、爱思考。
23.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选自《表里的生物》,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语段的理解,完成时要根据课文原文的理解及课内学习完成。
20.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1.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活的生物自己发出声音/死的东西是有人在操作发出声音
22.考查对人物的评价。从“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可以看出“我”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故答案为: 善于观察、爱思考。
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语段可知。A.错误。在“我”看来,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故选C。
故答案为:C
四、习作(30分)
24.(2024·汉阳模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结交伙伴,开展活动。我们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感受过失败的痛苦……原以为小学生活漫漫无期,可转眼间小学生活马上要结束了,你的心里一定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请你以“校园里的”为目(横线上只能从“酸、甜、苦、辣”中任选一字)写一篇习作。
要求:叙事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答案】校园里的甜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许多事我已经渐渐淡忘了。但是发生在四年级的一件事,却令我难以忘怀,想起来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记得那天下午,我睡醒了午觉后,发现我的鞋子不翼而飞了,心里十分着急。我光着脚丫子,焦急地在走廊上转来转去,我多么希望能够尽快找到鞋子呀。这时,我们班的十几位同学知道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我:有的同学发动起每个班的好朋友帮我找;有的同学扶我到座位上休息;有的同学则求助于老师,老师鼓励大家开动脑筋,看谁最先找到。我知道了十分感动,就像有一股暖流从我心里流过,真是“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呀。
这时,一位比我小几岁的小弟弟提着一双鞋子径直朝我走来,稚气十足地问:“姐姐,这是你的鞋子吗?”我急忙接过鞋子,一穿,呀!这真的是我遗失的鞋子。我喜出望外,穿上鞋子就立马欢蹦乱跳地跑回了教室向老师报喜了。老师听了,把我叫到了跟前,温和地问我:“小弟弟是怎么找到的?你有没有向他道谢啊?”我听了,不由得愣住了,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哎呀,我刚才急着穿鞋子,竟然忘了跟那位小弟弟表达自己的谢意。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跑出了教室,去寻找帮我的那位小弟弟。
可是,茫茫人海中哪儿还能找到他呀!我心想:老师不是应该要恭喜我吗?为什么还要我找那个小弟弟呢?真是太麻烦了!老师不是要加重我的负担吗?我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走进了教室,等着接受惩罚。可是,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只是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孩子,老师想经过这件事情,让你懂得两个道理。第一,别人给予了你帮助,就一定要说谢谢。这是最基本的礼貌。第二,遇到了困难,不要太慌乱,要冷静想办法去解决,不能轻易向困难低头,也不能太依赖父母和老师。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一人去拼搏。老师就要磨练你的意志,让你学会独立,你明白吗?”“嗯!”我听了,恍然大悟,也明白了平时老师和父母的用心良苦。
在那个下午,我收获到了友情,也意识到了,我要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校园里的甜!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校园里的 ”为题,从“酸、甜、苦、辣”中选择一种感受,写写你的校园生活。回顾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经历的很多很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成长道路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想想哪些事或人让我们难忘,为什么难忘,过程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有意义,最想分享的去写。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点评】作者回忆了校园生活中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经历过的快乐的事情,突出了中心“甜”。结构合理,语句连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