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中苏建交;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敌视政策;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冷战;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一边倒;中日邦交正常化
2.1949年6月,美国认为,中共已拥有摧毁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并将于年底以前组建中央政府,而美国“不可能颠覆或有力阻止这一进程,中国共产党倒向苏联的状况在近期内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这一判断( )
A.影响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立场 B.标志着冷战的重心已转移到亚洲
C.导致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D.促使美国放弃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3.1960年至1966年,中日两国间的围棋交流互访,为缓解冷冻的中日关系开启了政治对话的大门;“乒羽一家亲”使中泰关系飞速升温后建立了外交关系;“篮球外交”成为中国和菲律宾关系改善的起点。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 B.文体事业正持续发展
C.体育成为外交的先行官 D.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
4.据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回忆,1964年年初,戴高乐将军曾表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法国不可能不与之发生关系。戴高乐将军说:“法国应直接倾听中国的声音,与中国对话”。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注重发展中欧关系 B.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C.得到西方普遍认可 D.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5.20世纪50年代,中日署多次《民间贸易协定》。1962年,中方代表承志和日方代表高琦达之助签署《中日综合贸易备忘录》,并在东京和北京分别设立“底承志办事处”和“高碕达之助”事务所。此活动统称“LT贸易”,一直延续到1973年。“LT贸易”
A.旨在大力发展中日民间贸易 B.加快了日本政治经济的分离
C.有利于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D.得于中国外交僵局被打破
6.下方为某同学为“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活动课发言所做的示意图。其中,①-④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全球治理体系 对外开放
C.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D.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建国之初,新中国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外交方针,同社会主义国家,不经谈判迅速建交;同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一般是先谈判后建交。这一举措( )
A.利于开拓新中国外交空间 B.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C.成为中国外交的一贯原则 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8.截至2016年,中国共帮助非洲 50多个国家实施近 500个农业援助项目,包括成套项目、技术援助项目、物资项目等,涉及农业种植、粮食仓储、农业机械、农田灌溉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这说明我国
A.助力非洲保障粮食安全 B.将非洲作为外交优先方向
C.重点关注非洲饥饿问题 D.对外援助重心发生了变化
9.1955年,中国艺术代表团前往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14个欧洲国家进行访问演出,轰动了整个欧洲,获得广泛赞誉。1956年,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演出,受到日本各界的欢迎。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背景是( )
A.中苏之间关系严重恶化 B.双百方针促进文艺发展
C.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0.中共十二大改变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确立了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即不和任何大国结盟,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这一外交战略的调整是基于
A.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 B.经济体制根本转变
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 D.世界格局发生剧变
11.如图为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长征”。这反映的是
A.中国开始正式迈入国际舞台 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C.中美间关系由此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写入中印、中缅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
A.顺应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需要 B.推动建立新型区域国际组织
C.完全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促进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形成
13.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大国战争威胁完全消失 B.发展中国家合作密切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14.2013年,外交部部长杨洁箎在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山,“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村’,所以我们出行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可见中国的外交态度是
A.秉承求同存异的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消除意识形态的对立 D.奉行独立自主的精神
15.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中国迫切需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世界各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同时也有对国际法发展做出自身贡献的主观要求。为此,新中国( )
A.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提出并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6.《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规定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是:“1.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2.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5.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这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一个重要特征是
A.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B.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
C.致力于加强地区防务合作 D.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1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8.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印证这一论断的史实不包括
A.中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中国促成亚非万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1个,1989年增加到37个,同期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由71个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两者分别增加到52个和1163个。1977年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有45项,至1991年增加到112项。这说明中国
A.改革开放后积极融入国际体系 B.全方位外交提高了国际地位
C.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方案 D.受国际时局影响对外韬光养晦
20.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指出,“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次会议(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冲击了美苏在亚非的霸权
C.有利于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D.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二、材料分析题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上图中出现了三次与我国建交的高潮,指出促成每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22.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新华网《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2018年)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
23.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中( )
A.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C
7.A
8.A
9.C
10.C
11.C
12.A
13.C
14.B
15.B
16.D
17.A
18.D
19.A
20.D
21.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天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限奉公行司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国际环境挑战严峻。
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
23.D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