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表为我国上世纪制定的法律。
制定时间 法律名称
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B.中国法治建设适应改革开放需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贯彻落实科学立法全面依法治国
2.如表所示为2017年6月—2022年7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 )
时间 表彰
2017年6月、2022年7月 “八一勋章”(13人)
2018年12月 “改革先锋”(100人)
2019年9月,2020年9月 “共和国勋章”(9人)、“国家荣誉称号”(31人)
2018年6月,2019年4月,9月,2020年11月 “友谊勋章"(9人)
2021年2月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10人+10个集体)
2021年6月 “七一勋章”(29人)
A.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
C.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 D.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
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各地农村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乡村中包办、买卖等不合理的婚姻家庭关系得到调整,并把《婚姻法》列为农村冬学的中心教学课程之一。据统计,1954年,河南省西平县自由结婚的有3905对。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基本肃清了封建陋俗 B.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
C.社会新风尚得以弘扬 D.注重群众性的普法教育
4.图1所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阶段中国制定法律的相关情况。据图可知
A.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制建设加速 B.中国逐步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C.“依法治国”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
5.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制定和修订的法律统计表。据此可知,中国着力于( )
届次 时间 制定、修订的法律
第五届 1978-1982 18部
第八届 1993-1997 10部
第九届 1998-2002 73部
第十届 2003-2008 115部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政府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6.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因时机不成熟,均未成功。2020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图)。该法典的颁布
A.奠定了非公有制经济起步发展的基础
B.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学家的重要作用
C.标志着成熟完备的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D.厘定了民事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边界
7.改革开放后民事活动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反映了我国( )
A.日益发展民主管理机制 B.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健全
C.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 D.法治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8.下图所示为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批注版)第一条。据此可知,新中国婚姻法( )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妇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封建婚姻制度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包办强迫。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妇的婚姻……
①注重群众普法教育②坚持社会主义原则③彰显反封建民主精神④体现保护弱势群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爱国主义思想萌发
10.下图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制作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 )
A.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背景 B.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C.揭露了人们道德与违法乱纪问题 D.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遵纪守法的热情
11.1900年1月,德国颁布施行的民法典分为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五编,至今仍在使用;2020年制定实施的我国民法典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与德国民法典相比,我国民法典(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C.更加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借鉴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12.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理论。以下最能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凝聚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是
A.“两弹一星”精神 B.“五讲四美三热爱”
C.“四有”公民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第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19条第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14.新中国的某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颁布于
A.1954年 B.1981年 C.1982年 D.2018年
15.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中共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A.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B.弱化爱国主义教育
C.推动社会风气异变 D.提高公民文化素养
16.这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7.人民教师张桂梅,为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状况,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张桂梅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主要是( )
A.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
C.推动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D.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18.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 )
A.公民的权利得到制度保障 B.依法治国理论得到国家认同
C.民主法治建设在不断完善 D.逐步建立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9.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 )
A.法制建设历程的开启 B.宪法修订的与时俱进
C.法治建设理念的提升 D.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20.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
C.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曾说:“法律之书,甚资致理。”他在科举中设置明法科乘致变文人的知识结构,宋神宗时期进一步对已及第士人增设官试以选拔法律素养较高者。宋代司法独具特色的是“鞠谳分司”,即“审”与“判”两分,终审机构承唐制为大理寺、审刑院、脚史台,审判中分差官录问、法司检断制。在传统人证外,物证和书证普遍使用,凸显了浓厚的集体参与、集体负责的色彩。宋代主张慎刑,因此将财产继承、商事纠纷等与刑事加以区分处理,针对重大犯罪事件和普通且频发的地产纠纷、交易契约纠纷等划归不同的处理机构,后者仍遵循传统的“欲合情,欲息讼,必当酌其法之中者而行之“的理念。
——摘编自张俊杰《人文主义理念下宋代司法中的理性与经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必武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国家本质改变了,法律也改变了。”在司法改革运动中,对旧司法人员机械地搬弄诉讼程序,就案办案,不关心政治;主观臆断、坐堂问案;漠视群众利益等审判方式与作风加以批判,并提出了要搞清“什么是人民司法”这一本质任务。为彻底摆脱传统人治,不断推进司法的理性化运作,在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监察体系的改革中,着重关注司法公正与司法标准统一的构建,同时对个案权威与价值判断进行结合,做好“法与情“的兼顾。
——摘编自丁勤亮《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司法实践中“理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宋代司法的“理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理性化的发展,并简析其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热血青年革命者的“圣地”。党中央及时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青年干部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先后创办起来,培养了大批干部。同时,加强党报党刊、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等舆论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学创作和戏剧演出。1940年9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根据地还重视初等教育工作,因陋就简地创办中、小学校。
材料二 21世纪党和政府领导的文化建设(部分)
2005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着重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展开。
2007年10月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10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
2020年11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从战略和全局上做了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2022年10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党和政府领导的文化建设新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文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展开论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王权,从而在欧洲第一个开始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英国现代化是一个和平的过程,传统的社会在和平和渐进上得到改造……。 在上书光绪帝的奏折中,康有为摘引了《孟子》和《周礼》中的相关内容,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主”符合“先王之制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其后的孙中山却指出:“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只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传统的社会在和平和渐进上得到了改造”。结合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2)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D
6.D
7.D
8.D
9.A
10.B
11.B
12.D
13.B
14.C
15.A
16.A
17.A
18.C
19.D
20.C
21.(1)表现:组织规范严格的司法考试;主要司法机构之间的分权与制衡;重视多种证据;对民事与刑事事件进行区分。
(2)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对旧法系进行破旧立新;司法中监察和制约机制制度化;保证司法公正下兼顾“情与礼”。意义:有利于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推动了法制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新生政权的稳定和巩固。
22.(1)新发展:全国性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文化成就更加辉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
(2)论题: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推动文化建设发展;民族复兴内涵包括文化繁荣兴盛等论述均可。
示例:论题:文化建设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论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加强党报党刊等舆论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学创作和戏剧演出,激发了民众爱国主义思想,提高民众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宣传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建国初期,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之,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3.(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和完善内阁制度。
特点:由倡导君主立宪到提倡民主共和,民主化进程曲折艰难。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2年修改宪法;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仪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