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我国明代天启年间成书的《职方外记》中介绍秘鲁(印加)时说,秘鲁的方言很多,各不相同,但有一种方言是正音,是通用全国的标准语言,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秘鲁有全国通用的正音。秘鲁(印加)的正音
A.有助于加强其内部的凝聚力 B.促使印加帝国最终实现统一
C.证明印、中文明早有交流 D.说明人类文明有共同起源
2.古代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指( )
A.库施文明 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 D.埃及文明
3.印加帝国有几百个部族、几百种方言,印加法律规定不懂克丘亚语的人不能担任公职,百姓对官员讲话一律要用克丘亚语。印加帝国的上述措施旨在
A.统一印加各地的文字 B.强化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平等
C.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D.统一南美各地区的宗教信仰
4.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述:它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摩加迪沙布匹,是无上珍品,远销埃及等地。对其解读准确的有( )
①畜牧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②摩加迪沙城人口众多
③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④该城工商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印加帝国形成后,规定被征服的人民都要信仰印加人崇拜的主神并在各地建造太阳神庙。同时,被征服的人民可以保持对原有神灵的崇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神权干预政治发展 B.借助神权维护统一
C.地方行政体系完整 D.政治统治较为严密
6.下表是某学者对古代拉丁美洲文明研究内容的节选。据此判断,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拉丁美洲( )
农业 他们修筑的梯田和灌溉工程是举世无双的;自主栽培了许多农作物,如玉米、花生、殊椒、烟草等;没有马、牛等大牲畜,驯养了小型牲畜骆马,羊驼
宗教信仰 没有佛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印记,只崇拜自然神,如太阳神,雨神等
建筑 金字塔呈截面形,其上建有庙宇
交通 没有发明轮子和车,驮运物品使用人力或小型牲畜
A.文明的先进性 B.文明的独特性 C.文明的局限性 D.文明的保守性
7.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洲留下了辉煌璀璨的古代文明。其中有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城内有金字塔庙宇,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拥有上述成就的是( )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加帝国 D.桑海帝国
8.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他们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当欧洲征服者消灭了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后,当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识与文化。这说明( )
A.葡萄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
B.美洲无法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C.两个文明本身具有严重封闭性
D.文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
9.有学者说,美国文明是建立在欧洲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及宗教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在印第安人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观点是基于印第安文明( )
A.受地域限制 B.被外力破坏 C.后劲较充沛 D.基础太薄弱
10.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以下最能够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农业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B.当地发现的农作物遗存
C.非洲留下来的古代传说 D.《非洲文明史》的记载
11.印第安人做为美洲原住民,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文明。下列国家中,发明了“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的是( )
A.玛雅 B.加纳 C.印加 D.阿兹特克
12.九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大约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等十个数字,后来这篇论文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以上材料
A.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勃兴 B.意在搭建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
C.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D.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扩张的本性
13.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形成良独特的“阿兹特克文明”,以下对该文明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发明了浮动原地 B.以农业为基础
C.都城位于一个岛上 D.建立了许多金字塔庙宇
14.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掠杀玛雅祭司,将玛雅书籍当成魔鬼作品焚毁。这对玛雅文明造成
A.经济衰退 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 D.种族灭绝
15.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有一种古代文明曾经非常繁荣。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有独特的文字和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创造这一文明的是(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16.有研究者论及某一古代文明时说道:它非起源于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它没有金属工具,没有牛马猪羊,没有轮车,生产力水平只停留在石器时代,却建起了20层楼高的金字塔、遍饰精美浮雕的巨石祭坛、观测天体运行的天文台,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耀眼的一朵奇葩。“它”位于( )
A.巴尔干半岛南部 B.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C.中美洲尤卡坦半岛 D.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17.东非沿海地区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中国瓷片。图1、图2所示为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墓园内的瓷器碎片(推测出产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景德镇民窑),它们被镶嵌在墓柱之上。这些发展可用于印证( )
图1曼布鲁伊墓残存青花瓷盘(凤纹) 图2曼布鲁伊墓残存青花瓷碗(鹿纹)
A.帝国扩张推动文明发展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
C.非洲文明源于文明交融 D.丝绸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18.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面积可能达到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他们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据此可知( )
A.玛雅文明可能来自于外星文明 B.玛雅文明处于当时的最高水平
C.玛雅文明是东西方交汇的产物 D.玛雅文明源于当时的生产生活
19.考古发现,津巴布韦的许多地方采掘过的矿坑和熔炉多达六七万处,能生产铁制锄头、弓箭、斧头、刀、矛等工具和武器,还用金、银、铜制造各种精美的装饰品。这表明,古代津巴布韦(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军事力量的强大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手工业较为发达
20.15世纪末16世纪初,统治着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和约6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国君执掌行政、立法、军事等权力;全国被划分为四大行政区,各个行政区设立“一名长官,由贵族充任”。这段表述可用于说明印加帝国
A.地方行政长官在贵族中选举产生
B.主要以军事手段维持帝国的疆域
C.实行以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
D.农业生产过程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二、材料分析题
21.文明的交流有多种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请为以上两幅地图分别命制一个合适的名称。
(2)指出两幅地图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阐释。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商路上的“尼日尔河之岸”。14 世纪,世界黄金的 2/3 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巨大利润吸引了众多商人参与“黄金—盐”贸易,经过廷巴克图的驼队动辄成百上千,进城门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该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若论社会公共机构的稳固、政治权利、道德纯洁、人身安全、对外邦人的体贴和同情、对学生和学者的谦恭有礼,没有哪里能与廷巴克图相比”。14-16世纪是廷巴图克的“黄金时期”。“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的。在这里,潜水员捞上来的巴巴里的手稿和书籍,能卖出比其他任何商品都高的价钱”。
——摘编自占心磊《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4-16世纪的廷巴克图在西非文明史上的地位,并分析说明其成因。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二 中国瓷器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三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说明14世纪摩加迪沙的经济状况。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难以接近”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B
6.B
7.B
8.D
9.B
10.B
11.D
12.A
13.D
14.B
15.A
16.C
17.D
18.D
19.D
20.C
21.(1)图一:埃及扩张示意图。图二:罗马扩张示意图。
(2)共同主题:古代世界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阐释: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古代埃及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古代罗马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22.地位:西非地区(撒哈拉商路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
成因:位于尼日尔河岸,农业发展较好;处于撒哈拉商路,贸易兴盛;修建大学,吸引各地学者,扩大了影响力;经济繁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俗。
23.(1)城市规模宏大;手工业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繁荣。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外部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但该地区亦非完全与世隔绝,该地与埃及等地的贸易外来比较频繁,而且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