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算得对吗?(验算) 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看情境图、独立思考判断、交流、阅读、说一说,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检验学习目标1、2(加法验算)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独立尝试、集体交流、对比书上的方法,了解其他方法,检验学习目标1、2(减法验算)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的第1、2题,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是以后检查加减法计算对错的方法,即验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加法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价值;第二个问题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减法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价值;第三个问题进一步巩固验算的方法。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因此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 (
=
(元)
)1、我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2、我是这样这样判断的。 (
想法二:
) (
想法一:
) 教师活动1 1、出示主情境图,引导学生看懂图,以讲故事的形式说一说。 2、引导学生说256指什么,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判断算的256对不对。 3、告诉学生:这验证的过程就是验算,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加法验算算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有效的合作打下铺垫。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1、2(加法的验算))学生活动2 1、同桌交流 (1)说说我的方法。 (2)听听TA的想法。 (3)评评谁最棒。 2、全班汇报 (1)小组派代表发言。 (2)其余小组质疑、评价。 3、说说阿姨算对了吗。教师活动2 1、指导同桌交流的方法。 2、指导学生集体交流。 3、指导学生倾听。 4、引导学生比较。 5、及时板书记录。 6、引导学生说说阿姨算对了吗.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和在现实中验算的必要性。。环节三:探索减法验算方法(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 1、我是这样这样判断的。 2、听听TA的想法。 3、说说“找回44元,对吗?”教师活动3 1、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判断“付给售货员300元,找回44元”对不对。 2、指导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买书的情境,帮助理解验算的道理。教师及时板书。 3、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方法,对比,学习其他方法。 4、引导学生对照情境图回答“对吗”的问题,并说明理由。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独立尝试、交流、阅读对比,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理解减法验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环节四: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 1、计算并验算。 367+254 = 732-186= 2、归纳概括 我们为什么要验算?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分别有哪些?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活动4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1、引导学生说出验算的必要性。 2、概括具体方法。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加减验算方法,再次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6.作业与检测 1、P57:第1、2题,完成在书上。 2、一个数减325,小马虎将被减数百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是168,你能算出正确的差是多少吗?
7.板书设计 算得对吗(验算) 118+138=256(元) 300-256=44(元) 118 138 256 256 300 256 300 +138 验算:+118 -118 -138 -256 验算+ 44 - 44 256 256 138 118 44 300 256
8.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算得对吗?(验算)——试一试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整理自己计算中常见错误。 (2)关注怎样防止计算错误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讨论四道题错在哪里以及错误的原因,整理出计算中常见的错误,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独立整理错题、整理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集体交流好方法,检验学习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的第3—6题,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是整理计算中常见错误、关注怎样防止计算错误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堂整理课。两个问题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关注错在哪里,整理出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第二个问题关注的是怎样防止这些错误的发生,整理出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计算错误的原因,但是没进行过错题的整理,没对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进行整理,因此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整理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 1、认真观察并找出4道题目中的错误。 小结:说一说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验算。 234+256= 296+153= 515-49= 900-632= 教师活动1 1、出示主情境图,引导学生看懂图。 2、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并找到四道题目计算中的错误。 3、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说一说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验算。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四道题错在哪里,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明白“及时发现计算的错误、寻找原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 把日常作业中的错题整理到一起。 2、根据作业中的错误和第一个问题中的错误,说一说你有哪些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教师活动2 1、指导错题整理的方法。 2、指导学生集体交流。 3、指导学生倾听。 4、及时板书记录好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整理、交流过程中,关注怎样防止计算错误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环节三: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 1、P58:第3题(完成在书上)。 2、归纳概括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有哪些?教师活动3 1、先判断三道题的对错,然后指出错在哪里。 2、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再改正过来。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改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鼓励学生再次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6.作业与检测 1、P58:第4—6题,完成在本子上。 2、根据张贴出来的整理结果跟同伴进行交流。
7.板书设计 算得对吗(验算)——试一试 (学生总结的好方法)
8.教后反思
第五单元 加与减《算得对吗》导学案
学习 内容 算得对吗(验算)
学习 目标 1、我会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习 资源 课本、草稿纸、导学单、PPT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一、自主探索(应付多少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 (
=
(元)
)1、我可以这样列式。 2、我是这样判断的。 (
想法二:
) (
想法一:
) 二、同桌交流 1、说说我的方法。 2、听听TA的想法。 3、评评谁最棒。 三、全班交流 四、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 1、我是这样这样判断的。 2、听听TA的想法。 五、练习归纳: 1、计算并验算 367+254 = 732-186= 我们为什么要验算?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分别有哪些?你喜欢哪种方法?
作业 检测 1、P57:第1、2题,完成在书上。 2、一个数减325,小马虎将被减数百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是168,你能算出正确的差是多少吗?
学后 反思 1、我理解加减法验算几种方法?哪种最喜欢?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第五单元加与减《算得对吗》导学案
学习 内容 算得对吗(验算)P57-58
学习 目标 1、整理自己计算中常见错误。 2、关注怎样防止计算错误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 资源 课本,草稿纸,日常错题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任务一:“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 1、认真观察并找出4道题目中的错误。 小结:说一说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234+256= 296+153= 515-49= 900-632= 任务二:“说一说,减少计算错误有什么好方法” 把日常作业中的错题整理到一起。 2、根据作业中的错误和第一个问题中的错误,说一说你有哪些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 3、集体交流。 任务三:练习归纳 1、P58:第3题(完成在书上)。 2、 说说减少计算错误的方法。
作业 检测 1、P58:第4-6题完成在本子上。 2、跟同伴交流自己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后 反思 1、你有什么可以和经常计算出错的同学说的呢?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