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方程的意义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未知数X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堂课的概念多,“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而且学生容易混淆。
在教学设计时,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概念的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新旧知识(求未知数x)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考虑的是方程意义的教学。
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如:近期的“用方程解应用题”、远期的解较复杂方程或方程组时用到的“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集合”知识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过程与方法: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2.分组让学生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现象,也用式子表示。
3.出示小黑板:
30+20=502x+50>10080<2x
3x=180x÷11=5100+2x=50×3
x-18=2460÷20=3100+20<100+50
(1)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式子,想想能不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写下来)
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两大类:(生说师在小黑板作记号)
2x+50>10080<2x100+20<100+50
指出:这些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
谁再来说几个等式?同桌互相说几个等式。
30+20=503x=180100+2x=50×3
x-18=2460÷20=3
指出:这些用等号连接成的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都叫等式。(板书:等式)
(2)观察以上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30+20=5060÷20=3
3x=180100+2x=50×3x-18=24x÷11=5
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①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②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4.游戏练习: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卡片出示)是用“√”手势表示,不是用“×”手势表示。
6+x=143+x50÷2=25
6+x>2351÷a=17x+y=18
5.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刚才我们是从等式中找出方程的。这说明方程和等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你能画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画,请他们黑板展示并同时说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图与学生的图做对比,指出:有时可以借助简单明了的图来帮助理解深奥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很重要性的学习方法。
6.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三、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四、巩固练习:
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
(2)方程都是等式。( )
(3)3x=0也是方程。(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5)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
五、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
3.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教后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如:近期的“用字母表示数”将要学习“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应用题”、远期的解较复杂方程或方程组时用到的“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集合”知识等。
课堂上我通过天平的演示让学生得出两种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比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在“分类”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进行分类,在学生“不同标准”的分类中,分析感知“方程的意义”,同时,分类思想也渗透于教学中。因为我觉得新课程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指令性语言来主宰,把选择分类的权利留给学生,无疑是关注学生个性的表现。
这堂课上完,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在方程意义教学时天平的演示,只有一部分学生在演示,一部分学生在看,学生的自主性不够,因为时间有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