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案(无答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案(无答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1: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课 题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目标 导学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27年“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34年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重点 难点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_______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二次北伐:________,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______________”,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 (3)东北易帜:_____________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__________,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 南京国民政府为何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新军阀继续拥兵自重,各占一方; 2.中共陆续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港澳台仍然在殖民统治之下,租界依然存在; 综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军阀割据依然存在,列强依然对中国采取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政策,军阀就是列强控制中国的代理人。 2.经济:发展与危机并存 (1)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 ②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2)表现 (1)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 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虽有发展,但依然发展艰难(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座大山压迫)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必要性: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武装起义和重大会议 (1)南昌起义 ①概况:1927年_______月_________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10月初,因遭到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转战_________和_________。 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教训: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取得革命胜利的苏联模式,在中国行不通。是“左”倾。 (2)八七会议 ①召开:1927年_____月_____日,在汉口。 ②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________________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3.开辟革命新道路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核心);根据地建设(立足点 (2)井冈山会师:______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建立苏维埃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②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学习俄国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失败;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农民阶级主要集中在农村。 三、红军长征 1.背景 (1)1930年10月—1933年3月,红军先后四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2)1933年9月,蒋介石“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____________”失利。 2.过程 (1)开始:____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____________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_____年_____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红一军长征过程: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4)结束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_____________,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紧密团结、艰苦奋斗 课堂小练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对地主阶级等一切反动阶级和派别实行专政;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一切工矿企业,否认外债和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保障八小时工作制;没收地主阶级军阀豪绅的一切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和红军兵士。”这表明苏维埃政府( ) A.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B.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C.坚决奉行共产国际的指导D.大力推行生产资料公有 3.1927年毛泽东在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写道:“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但以前总认为这是1905年,这是以前极大的错误。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这说明毛泽东( ) A.未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B.认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很有必要 C.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革命者D.未从中国实际认识中国革命 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下面思想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中体西用B.维新思想C.民主科学D.工农武装割据 5.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对国民政府此举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一切不平等条款B.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 C.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D.扩大税源,增加军费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毛洋东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这重要思想形成于( ) 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7.据统计,1931年4月,全国的中共党员,除苏区外,不足11500人;城市中的党员人数仅4000人左右,其中工人党员人数不足一半;受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的工人,除满洲外,不足千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可说明( ) A.中国革命目标发生变化B.农村根据地群众基础薄弱 C.中共城市工作受到削弱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8.如表是1927到1930年中共党员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出身的党员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1927年50.818.71928年10.976.61929年71930年5.5
A.工人阶级丧失领导地位B.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 C.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D.社会结构出现剧烈 9.林治波撰文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实现了两次战略转变:从城市到农村,使共产党找到了立足之地和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南方到北方,则使共产党取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由城市向农村、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的起因分别是( ) A.八七会议的决定、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B.遵义会议的决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需要 C.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D.南昌和长沙起义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反思与收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