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1:3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课 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目标 导学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内战爆发,1947年战略反攻,1948年三大战役,1949年渡江战役。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共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重点 难点 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出现了___________的建国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______________”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概况: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谈判的真实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取主动, 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3)结果:10月10日,国共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________________否决。 ※提示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因素 (1)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导致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国共两党关系的破裂。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___________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进攻 (1)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有效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3)实施结果: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___________。 3.重点进攻 (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攻。 (2)方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____________。 (3)成就: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陈毅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_____________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拓展 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从两党的本质看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争取和平、民主。 ◆从两党的主张看 国民党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一心准备内战;共产党方面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抱着和谈诚意,但没有放松对战争的准备。 ◆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看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 2.包办“国民大会” (1)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 (2)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 (3)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1)依据: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 (2)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_____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状况 ①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________,________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②1948年11月初,__________战军和__________野战军发起___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③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__________-战役,基本解放__________全境。 (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 (2)过程 ①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_____________代理其总统职务。 ②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国民党最终拒绝在____________上签字,谈判破裂。 ③1949年4月21日,_________开始。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只是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脏利,而非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5.七届二中全会 (1)概况: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_________召开。 (2)内容 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①国民党: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提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 人民解放战争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仍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不是杜会主义革命。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课堂小练 1.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这表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广大民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D.西方国家的援助 2.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字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3.“前几个月在晋冀鲁豫地区拉锯式的战斗……老百姓的耕牛、猪、鸡、鸭几乎打光了地上种不上粮食,部队没饭吃,怎么能打仗 ……我们早ー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此后采取的军事行动 ( ) A.沉重打击日军在华北的统治 B.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C.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 D.使得长江以北基本解放 4.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词所指的历史事件(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取得对国民党军队数量优势 C.标志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D.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主力 5.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突出肯定了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现代工业中目前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应当认真贯彻执行统战政策的要求,主张团结尽可能多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使大多数民主人士在各自岗位上做到有职有权。这一主张有利于( ) A.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B.城市接管后经济秩序的稳定 C.缓解社会主义改造阻力 D.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6.重庆谈判期间,大公报社负责人重提所谓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一事,毛泽东回答说:“如果蒋委员长是大锅饭让大家吃,共产党决不另起炉灶。如果他不给大家吃大锅饭,饿了两天还可以,饿到第三天,非另起炉灶不行。”毛泽东意在( )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B.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C.主张国共两党共治中国 D.铲除列强的残余势力 7.194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同时要求华东野战军在鲁西南外线的五个纵队策应刘邓的行动。中共中央发出该指导方针的战略意图在于( ) A.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B.攻克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C.开展全国性的战略大反攻 D.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 8.解放战争后期,人民政府确立接管企业的基本方针是“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但接管敌人的企业机构时,一般的不要打乱,应尽力保持完整以便于继续进行生产”,这一方针的直接目的是(   ) A.获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B.促进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C.保持企业机构的完整 D.证接收企业的平稳过渡 9.1944年,中国共产党在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同时,设计了一套备用方案,即准备在联合政府方案进拒绝时,单独成立解放区联合员会。”它将是地方性的联合政权,不是第二中央政府,但同时,又因为国民党政府必不承认它,故又是独立性质的地方政权。”该备用方案的提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国共两党实力的消长 B.统一战线政策的转变 C.抗日战场形势的紧张 D.国共作战方案的分歧
反思与收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