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母、分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层层设疑,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意义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有一天唐僧师徙四人来到火焰山的脚下,火焰山的热浪烤得唐僧师徙四人口干舌燥,这时孙悟空翻一个筋斗找来一个苹果,围绕如何分这个苹果,八戒和悟空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能帮悟空解决这个问题吗?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2.米尺来测量木板的长度,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许多例子都可以告诉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我们通过计算或是测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为了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而产生了新的数——也就是分数表示。同学们知道吗?我国还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其实分数对于同学们来说不会太陌生,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分数的意义。
二、互动探究
(一)复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今天我们就分成小组,四个人一起来研究分数的意义,老师发给每一组的材料要充分利用。小组内成员要通力合作,成为学习研究的主人,比一比谁的学习效率高,完成这张表格。
把“谁”分 怎样分 分几份 表示几份 用分数表示
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结果:
(1)学生分组合作研究
要求:表示的分数尽量不要相同
材料:一个饼、一张正方形纸、一分米长的线段,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研究过程。
(2)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1.汇报:你是拿什么操作的,表示的是什么分数?
(1)把一个饼平均分(切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
若分4份,怎样分?(对折)怎样折?
学生有以下三种折法:
质疑:空白部分表示几分之几?( )
为什么三种折法不同,这其中一份的形状都不同,却都可以用 1/4 表示呢?
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出示一个不是平均分成4份的,其中能叫1\4吗?)
(3)把线段平均分
把线段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2.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请举例。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2.思考:
这里有一堆苹果,你能拿出它的1/4 吗?你是怎样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个苹果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讨论:
把6只熊猫平均分,有几种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1)汇报分的情况。
(2)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注意叙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把六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一只熊猫就是这个整体的1/6。要表示这个整体的2份呢?3份?5份?
还可以怎样分呢?
(三)归纳分数的意义
1.观察:刚才用来平均分的物体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呢?
以前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刚才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2.启发:
像这样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单位“1”。我们所看到的1个饼、1张纸、4个苹果、6只熊猫都可以看作单位“1”。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看作单位“1”呢?(人、无限的不可以分)
3.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单位“1”,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叫做分数?
(1)汇报。
(2)出示分数的意义,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单位“1”为什么要用引号?
“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1”很特殊,所以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若干份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在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
(四)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及意义
请学生说出几个分数,先说说意义,再概括分母、分子含义。齐读86页最后一段。
(做一做)87页1、2
三、巩固练习
87页下面的“做一做”第一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在用分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延伸练习
师: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得很好,有很多同学都举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请发过言的同学举手,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还有几次机会,请发过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他们,好吗?
全班多少人?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呢?没有发过言的占几分之几?
请今天第一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他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一会儿是……,一会儿是……,一会儿是……?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
本节课,我从学生喜欢的《西游记》入手,说有一天唐僧师徙四人来到火焰山的脚下,火焰山的热浪烤得唐僧师徙四人口干舌燥,这时孙悟空翻一个筋斗找来一个苹果,围绕如何分这个苹果,八戒和悟空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能帮悟空解决这个问题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而且,这种感知是对分数意义的本质的、整体的感知,而非割裂的、支离破碎的。在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分数概念。
二、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认识并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由于数学学习情景的新异程度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处于适度的关系,所以学生便可以将四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二年级学习平均分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用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我就适时抓住“同是,为什么具体数量却不同”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和谐、民主的空间
心理学表明:良好的、愉悦的环境能激发人积极向上。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信息多向交流,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使他们兴趣盎然,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四、精心设计小结、注重梳理
课堂结尾,师问:现在你们能帮悟空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兴致很高回答问题。师又问: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得很好,有很多同学都举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请发过言的同学举手,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还有几次机会,请发过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他们,好吗?
全班多少人?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呢?没有发过言的占几分之几?
请今天第一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他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一会儿是……,一会儿是……,一会儿是……?(巩固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