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夷坚志》是南宋的文言志怪集,内容大多记录宋人奇闻异事以及普通居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特殊之事。书中描绘了临安城中:瓦市有“卖冻鱼吴翁”;太庙前徐道寿在此居住,“以鬻香为业”:清晨街头“有卖豆乳者来,数女妇从宅出就买”等场景。这有助于了解
A.中外经济联系的频繁 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主流文学体裁的发展
2.“元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发行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徽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④棉花种植在南方得到大力推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91年,元政府制定的“市舶法则”二十二条,涵盖“舶物进口抽解和舶税”“有关上船出海和返航手续”“违禁物品查处”等多方面内容。该法则的制定是基于( )
A.厚往薄来,宣扬国威 B.官方主导,闭关自守
C.抵御倭寇,实施海禁 D.规范贸易,保障税收
4.根据如表信息可知,清朝中后期( )
时间 契约内容
嘉庆二年(1797年) 四川米商周正纪“凭苏允受做中向罗树基买谷两石,当付价钱二千文,约定八月内交谷,立有字约”
嘉庆十五年(1810年) 四川“杨应明向张台赊买黄牛一只,议定价钱十二千文,立有约据”
道光二年(1822年) 湖南“张棕位赊欠益阳县人夏有庭竹钱五千文,立有欠字”
A.契约订立注重程序规范 B.契约凭证是民间贸易的前提
C.商人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D.商业贸易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5.雍正皇帝的谕旨中说:“此辈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飘外国者益重矣。嗣后礼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海外贸易已经禁绝 B.海禁政策的不断强化
C.清政府对航海者的关注 D.西方国家吸引力较强
6.下面是对古代某一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描述,据此判断,该地区应该是( )
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公元前3000年,已广泛使用契约。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
A.中国 B.两河流域 C.埃及 D.罗马
7.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
C.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D.商业贸易的诚信精神缺乏
8.“南海一号”是世界古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从目前清理出的瓷器来看,所出的德化瓷器与中国传统瓷器器形、纹饰等区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为南宋时期“来样定做”的外销瓷。这则材料可以用于佐证( )
A.南宋对外交往繁盛 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
C.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D.南宋经济水平领先世界
9.宋太宗下令让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田宅文契,知会各地庄宅行人,“立为榜样”,并表示“(如果)交易有争,官司定夺,止凭契约”。这从侧面反映出宋初( )
A.官府厉行抑商政策 B.土地典卖活动频繁
C.商业契约开始出现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10.据考古发现,下图所示瓷器出土于今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A.当时坦桑尼亚与中国有直接的贸易往来
B.东非国家很早就开始模仿中国制造瓷器
C.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非洲
D.当时已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11.中国纸币的起源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北宋民间商人在商品流通中使用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合券取钱,即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由此可见
A.商人注重构建纸币的“防伪”功能 B.汉唐政府制定诚信经营章程
C.纸币起源于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减弱 D.纸币在宋代是主要流通货币
12.据历史学家普林尼记载,公元1世纪,罗马每年要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进口总价值为1亿塞斯退斯的奢侈品。一系列崭新的、奢华的元素——丝绸、东方家具、珠宝首饰和音乐宴会等进入罗马人的视野中。由此可知( )
A.罗马人生活奢靡加速其灭亡 B.东方手工业水平领先于罗马
C.人口迁移促进东西文明双向交流 D.东方贸易影响了罗马的社会风尚
13.清代户部所属共二十四关,嘉庆十六年(1811年),粤海关的税收额约为117万两,其余二十三关税收总额是311万两;嘉庆十七年(1812年),粤海关的税收总额为135万两,二十三关税收总额为313万两;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粤海关的税收额达180万两。而嘉庆十七年(1812年),广东全省实征地丁银为105万两。这一时期( )
A.清朝海外贸易获得发展 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萌发 D.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14.桑弘羊曾向汉武帝提出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如下,据此可知,这一计划的执行
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反映了汉代国力衰退
C.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 D.说明政府对商业禁止
15.春秋时期,齐桓公集中全国力量煮海制盐并大量储存,同时严禁民众向其他诸侯国贩卖。不久楚国、燕国、宋国、卫国等国的盐价上涨十多倍。这说明
A.齐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诸侯国间存在较强经济联系
C.关税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D.齐国控制着大部分战略资源
16.1567年,明穆宗在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商民出海。其后,出海人数不断增加。据记载,在作为国际贸易中转站的吕宋岛(今属菲律宾),“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 )
A.弃农经商现象日益普遍 B.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发展 D.民间海外贸易规模较大
17.小王的老师给他布置了一份历史作业,要求以下面3幅图片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写成研究性小论文。请你帮助小王,给他的这份作业定一个题目( )
A.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沿革 B.中国古代信用票据的演变
C.中国传统金融典当业起源 D.中国古代契约的广泛应用
18.1414年,右图中的动物作为礼物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时人以为是麒麟,举国轰动。为此,当时的宫廷画家绘制了《瑞应麒麟图》。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此画可窥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现象
B.画中动物和汗血马、葡萄等一同传入中国
C.当时以欧洲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此画创作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时期
19.汉代“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逐驱歼罔置,掩捕魔彀,耽湎沈酒铺百川”,巨大的需求带来了高额的利润,“一文杯得铜杯十”,“纨素之贾倍缣(素娟)”。这种利润率的差别( )
A.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与来源 B.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易导致民间投资结构畸形 D.壮大了地方豪强的势力
20.明朝实行“开中制”(开中,即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山西有幸成为“试点之区”,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晋商发展势头迅猛。材料反映出晋商
A.经营的商品范围较为狭窄 B.借助国家政策调整的契机而勃兴
C.崛起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 D.在长途贩运贸易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高峰,宋朝的发展更为突出。首先,表现为宋朝经济的全面繁荣。宋朝彻底完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海外贸易直接面对富庶的中国沿海。其次,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最后,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完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宋朝的造船技术世界第一,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宋朝商人的贸易范围。
——摘编自代谦高雅婷《刀锋上的商业革命》
材料二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指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与前朝相比,宋代不仅有完善的征税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的征税网点,而且形成了完善的商税法律体系;宋朝政府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包括市舶司、盐井监、酒务(酿酒厂)、造船务、纺织院、染院、磨坊、茶磨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经济部门就有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市易务、检校库、抵当所等。
——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在国家经济思想和经济职能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长安城商业区的特点。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代长安城商业区相比,北宋东京城商业区有何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城市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材料三 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 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观念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2)材料三中反映出清政府坚持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危害。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B
6.C
7.C
8.A
9.B
10.C
11.A
12.D
13.A
14.A
15.B
16.D
17.B
18.D
19.C
20.B
21.(1)原因:商品经济发达,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重心南移;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等。
(2)影响:经济思想:从与民争利到与民分利;经济职能:国家经济职能加强;在经济活动中逐渐承担起管理者而非经营者的角色。
22.(1)①政府在商业区设置管理机构;②商品种类繁多;③有邸店等商业服务机构;④西市的商业店铺比东市密集;⑤经营西北、西域、波斯商品的店铺众多。
(2)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区广泛分布在城市聚居区;②时空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③城市服务业发达,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肆)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直接监管。
(3)①唐宋时期城市繁荣、商贸发达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的。②唐长安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社会稳定、南北交流顺畅、对外交流规模空前的基础上的。③唐长安的繁荣建立在隋朝建设的基础上。④宋代城市文化市井气息浓厚,具有平民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趋势。
23.(1)本:农业;末:商业。社会观念: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发展。合理性:在农业社会它是必要的,在稳定小农经济、推动农业发展、确保国家赋役摊派、安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政策:重农抑商。危害: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