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1: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如表是《1811—1860年英国格林成治大雾变化表》,以下关于该现象的推论,合理的是( )
年代 1811—1820年 1821—1830年 1831—1840年 1841—1850年 1851—1860年
每年大雾平均天数 18.7 19.6 26.3 22.1 33.0
每年浓雾平均天数 2.4 2.5 5.2 3.9 7.6
A.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 B.取决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C.缘于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D.与能源的转型密切相关
2.狄更斯(1812—1870年)曾这样生动的描绘了英国兰开夏郡的焦煤镇:在这座城镇里,由于煤烟的污染,到处呈现出“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这座焦煤镇“时常把煤烟不仅吹在自己头上,并且吹到临近地区”。由此可见( )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的化工原料 B.英国出现了喧杂、拥挤的大城市
C.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政府应禁止煤烟排放,保护环境
3.18世纪晚期,英国人韦奇伍德首创计时系统来管理工人,他雇佣专门的监工,以打铃的方式召集工人进入各种工序车间上班,奖励准时的工人,处罚迟到的工人——从提醒直到停发工资。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
A.促进了“中间阶层”的崛起 B.扩大了手工作坊经营规模
C.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 D.适应了大工厂时代的要求
4.1869—1874年,英国兴建了47所女子中学;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儿童必须到校接受学习,这是英国女孩获得和男孩平等受教育权的开始。这主要由于( )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B.妇女具有道德优势
C.民主政治开始完善 D.女权运动不断促进
5.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发展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重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6.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得益于社会转型
C.依赖于交通变革 D.推动了工业革命
7.《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目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的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已经被工业所消灭,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消灭了小资产阶级 D.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8.19世纪末,英国大量进口新兴工业制成品,其中,机械、化学制品、加工食品以及金属工业品,都依赖于从美国和德国进口,基本上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这反映出当时( )
A.德国后来居上掌握世界贸易霸权 B.英国的国际竞争力遭到严重削弱
C.美国实现了自由贸易政策的愿景 D.世界贸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9.19世纪初,欧洲流行棉布、麻布、蝉翼纱等多种面料。19世纪中后期,各种化学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舒适、耐用等各种要求。这表明( )
A.民众需求决定社会发展 B.欧洲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C.科技进步丰富社会生活 D.环保意识得到普遍认可
10.英国在1802年的工厂法中有如下规定:每个学徒无论男女,至少在前4年内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时间受教育……学习读、写、算或其中任意一种……教师的工资由雇主提供,学校办在工厂和作坊,上学时间都应计入学徒工工作时间内。”这些规定( )
A.有助于适应工业化大生产需要 B.严重侵害雇主群体的经济利益
C.提高了学徒工的社会政治地位 D.旨在维护学徒工人的受教育权
11.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英国社会的深刻变化,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工厂法”。对下表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议会立法相关内容
1802年 《学徒道德健康法案》,保障棉纺厂和其他工厂学徒工的健康和道德情况
1819年 规定工厂童工的工作条件,任何纺织工厂不得雇佣不满9岁的儿童,16周岁以下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1825年 禁止儿童在夜间工作
A.英国由此建立现代福利国家 B.雇佣童工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
C.英国立法重在维护下层民众利益 D.立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2.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英国人大卫·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两位学者
A.在经济上都认同自由放任主义 B.都深受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
C.对获得财富渠道认识完全不同 D.对财富认识基于不同历史时期
13.下图所示为18世纪英国主要港口的运输量(单位:千吨)。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港口 1702年 1788年 增长倍数
伦敦 140 315 1.3
利物浦 9 76 7.4
怀特黑文 7 52 6.4
布里斯托尔 17 38 12
A.已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B.工业发展促进市场开拓
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14.下表为美国1791一1855年每隔五年棉花的平均产量表。该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刺激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开展
C.美国南北方的矛盾逐步解决 D.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
15.前一时期未开始使用的新的交通工具——铁路和海船——现在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起来;它们事实上创造了以前潜在的世界市场。这个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中心是指(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逐渐脱离了农业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巨型工业”又震撼了世界,使整个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A.对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有必然要求 B.让各国意识到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C.使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D.助推英德两国并驾齐驱领先世界
17.1886—1900年,德国6所最大的化学公司取得化学染料专利948项,是英国6所最大的化学公司所取得专利数量的11倍多。到1900年,德国染料公司生产的染料量占当时世界染料总产量的4/5。1913年世界化工产品的24%都是由德国生产的。德国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源于( )
A.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B.科学技术革命的进行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
18.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市民涌入公园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对政府市政建设不满意 B.市民备受空气污染的困扰
C.工人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提高 D.工人只有用娱乐方式救赎
19.表: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据表判断( )
A.欧洲丧失了工业革命机遇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C.亚非工业化发展后劲强大 D.美国的工业化成就突出
20.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冷战日趋激烈 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
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对比表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6 16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060 290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力量,自己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表现。
22.两次工业革命
史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怎样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虽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已经有学校式职业教育的存在,但规模不大,职业教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学徒制。19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职业教育模式开始产生转变,学徒制逐渐衰退,学校模式开始成为其主要模式。而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式,由于其采用集中传授技术的班级授课方式,可为大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从而成为当时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各主要国家在19世纪中期先后建立大量职业学校,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
——摘编自马洁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之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列举工业革命中“动力的革命”和运输的革命”的成就各一例,并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职业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B
6.B
7.B
8.B
9.C
10.A
11.D
12.D
13.B
14.D
15.D
16.A
17.B
18.B
19.D
20.B
21.(1)现象: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法,但殖民地占有份额少于英法。
影响:激化帝国主义矛盾,引发一战。
(2)表现:西欧走向联合;第三世界兴起;中国振兴;日本崛起等。
22.(1)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②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的人使用汽车;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23.(1)动力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运输革命: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影响: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特点:以学校模式为主;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发展迅速。影响:有利于劳动者素养的提高;为工业革命培养了专业的人才;推动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