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53年,江西省通过宣传、调查和预防实验,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955年冬天,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B.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C.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D.主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 )
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 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3.“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到1977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C.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4.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下图是1953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画。由此可见,当时(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增进健康保证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
A.公共卫生问题彻底解决 B.国家关注人民身体健康
C.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D.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5.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 )
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 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
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
6.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前进。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材料现象必然( )
A.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企业利润 B.降低医疗费用,扩大企业规模
C.提高消费水平,决定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民众健康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逐渐在国家机关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88年,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到2001年底,全国97%的地市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7629万人。材料表明
①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②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辐射范围较广
③中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
④公费医疗已全部被医疗保险所取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农村合作医疗是由群众集资、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B.适应中国国情但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C.在全国整齐划一的模式下进行 D.随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而被废止
9.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的《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这反映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 )
A.医疗卫生体系已经完备 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
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10.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 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11.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了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这些“努力”包括
A.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B.建立“福利国家”
C.恢复高考,普及义务教育 D.提出“双百方针”
12.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
A.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B.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D.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13.1910—1911年间,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当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一做法( )
A.利于增强人们公共卫生意识 B.标志着近代防疫体系的健全
C.使媒体成为抗疫的主力 D.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4.下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
C.农村医疗事业获得发展 D.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15.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曾经饱受疫病的折磨。人类改变了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状态的发现是( )
A.牛痘接种法 B.巴氏消毒法
C.青霉素 D.青蒿素
16.截至2021年9 月5日,近 14亿人口的中国自武汉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到今天,共感染123181人,死亡 5685人。3亿多人口的美国,共感染40761851人,死亡665463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美国不可复制中国抗疫奇迹。这一抗疫成效的不同主要是两国(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城市人口数量不同 D.医疗技术不同
17.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这些成就( )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 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18.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倡导建立大同世界,那里有公共医院、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没有私有财产;同时他提出将妇女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毛泽东就曾受到其影响,能体现在下列哪项运动中 (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 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 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以下关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相关史实中有误的是( )
A.中国的卫生事业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B.“福利国家”为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C.一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推广
D.赤脚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材料分析题
21.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历来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的突出成就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对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从总体上说,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殇》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走的是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道路,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暴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体系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医院是慈善事业的典范。以英格兰为例,11世纪中叶以前的医院一般依附于修道院,其职责主要是为宗教团体中患病的成员提供服务。11—13世纪,它们开始成为病人集中的重要机构,但病人管理时所遵循的规章制度大多来自修道院。医院院长一般由内部成员推荐,但要经过所在地区主教的认可。医院中的修女(或修士)主要承担照看病人、抚养孤儿、护理伤者等服务工作。15世纪,英格兰王国有约20%的医院破产关闭,剩下的一些也为其他宗教收客所或者大学学院所教并。
——摘编自陈凯鹏《中世纪西欧医院的形成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除了少数能够承担私人医生高昂费用的上层人士,大部分民众需要求助于营利性的公共医疗服务。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济贫法医院,属于政府监管下的济贫法体系;另一类是志愿医院,属于民间慈善资本捐助成立的医疗机构。两者都需要相关人员推荐方能入院,普通患者缺乏自主权。1919年,英国成立卫生部,首任卫生大臣克里斯托弗·艾迪森提出:“与照顾和治疗病人相关的服务不应作为济贫法的一部分,而应作为国家卫生服务的一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地方政府改组济贫法医院为市立医院,市立医院由此兴起。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国有化潮流的兴起。市立医院逐渐转型为国有医院。
——摘编自李文慧《20世纪英国市立医院的兴起与转型》
某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成近代以来西方医院功能定位转型的主要原因。以英国为例,概括中世纪和近现代医院的不同功能定位,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北地区自晚清以来就是一个鼠疫灾害多发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依然严重的鼠疫流行给执政初期的党和政府以严峻的执政考验,促使东北地区党和政府与社会积极应对,不仅迅速成立了专业鼠疫防治机构,组织实施了有效的疫区处理工作,开展了积极的鼠疫临床治疗,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鼠疫救疗机制,而且从群众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两个方面迅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积极的鼠疫预防接种,开展了大规模的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宣传与教育等。……这些措施为东北地区成功的鼠疫防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鼠疫应对机制》
(1)根据材料二,概括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的鼠疫应对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B
6.D
7.A
8.A
9.B
10.D
11.A
12.A
13.A
14.C
15.C
16.B
17.B
18.D
19.A
20.C
21.(1)原因:传教士传医以促传教;租界示范和刺激作用;留学生带回的先进思想;民国政府的重视。
(2)特点: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服务人民;覆盖面广。 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2.功能:中世纪医院职责主要是为宗教团体中患病的成员提供服务;11—13世纪,医院开始成为病人集中的重要机构;近代以来医院成为医疗、科研为一体的临床机构。
评述:该观点有一定道理。中世纪前的医院主要是以庙宇形式存在,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医院,中世纪的医院几乎完全在基督教控制之下;16、17 世纪后,世俗医院得到发展,基督教对医院的影响渐渐减弱;科学技术对 18、19世纪医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医院从以社会功能为主向以医疗功能为主转变,医院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机构;进入 20 世纪,随着医院医学在医疗技术方面所创造的重大成就,医院技术建设已经渐趋成熟,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国有化潮流的兴起,市立医院逐渐转型为国有医院;二战后,医院的功能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进一步固定,且出现了分化和专业化趋势。综上所述,科技发展对不同时期的医院功能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该观点有一定道理。
23.(1)措施:成立专业鼠疫防治机构;建立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鼠疫预防接种;开展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卫生防疫宣传与教育。
意义:奠定了鼠疫防控的基础;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后来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进步提供经验借鉴;支援了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民间社会力量;防疫与救治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