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1: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为确保某项交通工程在北京奥运会前顺利开通运营,为实现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提供有力支撑,交通部门争分夺秒地完成了近百项测试项目,确保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以下对该交通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B.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C.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D.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2.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着“治未病”中的预防和救治中的独特作用,我国古代某医学著作确立的“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施治原则至今适用。该著作( )
A.是一部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是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 D.系统总结了中药学的经验
3.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  )
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 C.天津飞往北京 D.广州飞往上海
4.20世纪以来,整合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各种交通运输手段,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联运,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建设关注的重点。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快速发展 B.技术飞跃进步 C.制度日益规范 D.国际交往增加
5.1993年至1997年,上海先后架起杨浦、徐浦两座大桥和延安路越江隧道复线,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另外,还建成了城市内环路高架系统和外环线工程,以及沪宁和沪杭高速公路。1997年10月15日,浦东机场举行隆重开工仪式。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完善
B.上海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C.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有效地解决了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
6.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7.新技术的运用把空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下列相关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英法海底隧道开通 ②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艇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
③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④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8.下图是1988——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图,材料中曲线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A.思想解放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B.三线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迅速开展
C.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成
D.改革开放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9.珠海见证了当代中国交通的发展。下列交通发展的重大史实发生在珠海的是( )
A.中国国内第一条地铁完工 B.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C.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 D.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10.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千米,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我国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的进步,这说明了(  )
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1.下表是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据此表判断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13.“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14.1906年,即胶济铁路全线贯通的第三年,青岛港贸易额超过了比它开埠早35年的烟台港。相比1905年,到1906年,青岛港贸易额上升至863430海关两,烟台港贸易额则降至818322海关两,青岛港贸易收入约增长了58.4%,而烟台港贸易收入约减少了6.1%。青岛港这一变化( )
A.反映了西方侵略方式的转变 B.得益于近代交通方式革新
C.确立起青岛外向型经济模式 D.为铁路的推广扫清了障碍
15.下表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 ( )
A.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状况 B.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
C.体现了政府的民本理念 D.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16.中华民国建立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 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国交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17.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发展交通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成就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②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
③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④中国第一条地铁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18.下列交通成果源于德国的是
A.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B.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C.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D.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19.如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A.技术发展制约人们生活 B.城市公共管理的精细化
C.汉口地区城市人口稠密 D.汽车普及造成城市拥堵
20.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近代以来,无数科学家为了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的是
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 D.旧金山至洛杉矶航线的开通
二、材料分析题
21.主题一 古代的陆路和水陆交通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 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罗马人在被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派总督进行统治,出现了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生产工具与技术取得进步,北非、埃及、多瑙河地区和行省的谷物生产十分发达,成为帝国的粮仓。在法国南部与莱茵河畔,兴起了一些冶金、纺织、陶器与玻璃制作中心。一批城市兴起,其中罗马是最大的都市,拥有120万人口。帝国商业交往兴盛,以大城市为中心,以若干市镇为据点,借助便利的水陆交通,形成了一个联系密切的地中海区域商业交换网。罗马的商人常常到波罗的海沿岸与北欧、东欧,用精美的工艺品换取皮毛与木材及琥珀,在非洲内陆用铁器、纺织品、玻璃换取黄金、象牙与香料。在中亚、印度乃至中国,则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用金银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印度的宝石与香料等。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马可·奥勒留)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6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皇帝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著《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主题二 对海洋的探索和全球航路的建立
材料五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主题三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材料七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八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九 工业革命时期,便捷的交通所带来的“支出少且迅速得到供应的确定性”,迅速激起了一种积极的耕作精神,也使更大面积的农业种植成为可能,一些以前因为交通不便而没得到充分利用的荒地逐渐得到开垦。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市场有了更紧密的联系。英国农民已不再仅仅为了本地居民的消费而生产,而是越来越多地把农产品当作商品投入市场。于是许多农民成为商品生产者,交通运输的拓展大大扩展了农产品的交易范围。
——摘编自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十 唐胥铁路,是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修建的。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塘口,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而竭力反对。为避开清朝顽固派的反对,李鸿章在筑路奏请中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力的“快车马路”。铁路于1881年6月9日开工,同年11月9日竣工,全长9.7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德·金达,使用标准轨道,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首先从开平煤矿收购唐胥铁路,独立经营铁路业务,然后开始展筑铁路。唐胥铁路后来成为京山(山海关)铁路的一部分,1994年在唐山因京山铁路压煤改线而成为七滦铁路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子明《晚清铁路发展史》
主题四 交通与社会变迁
材料十一 1865—1916年是美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美国大陆铁路里程由1861年的3万英里增长到1916年的25.4万英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材料十二 建国初的铁路建设促使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联成一体,深度互融,进而维护和增强了国家的政治稳定;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脉搏”,在打破敌人封锁、开展城乡交流、攻坚克难的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凸显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使得战备需求下的军事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国防事业;铁路国际联运业务的开辟,打破了我国在政治上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融,强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人民铁路事业的积极发展,彻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摘编自姜尧《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的铁路建设研究》
材料十三 在铁路出现之前,各城市有自己的时间,按照各自的经度确定。但在铁路形成网络,列车四通八达之后,时间的标准化就十分必要了。今天的美国人,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时区是铁路需要保持准确计时的产物……虽然很多早期的乘客是为了做生意而乘火车,但铁路公司很快就高兴地发现,休闲旅游能带来巨大的新市场。可以说铁路使得休闲大众化并把它变成大生意。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交流的特点,并简要说明研究早期文明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5)根据材料五,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7)材料七、八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能力提升
(8)根据材料九,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交通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根据材料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二,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0)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60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11)根据材料十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历史纵横
(12)根据材料十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以来铁路发展的认识。
22.铁路百年巨变见证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一些矿山、工厂、林场的专用铁路线,未计算在内。
——整理自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材料二
1921年10月,中国铁路工人中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长辛店机厂建立。至此,铁路工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向革命道路。当年11月20日,陇海铁路举行大罢工。12月,京绥铁路大罢工。1922年5月,李大钊向京汉、京奉、京绥、正太、陇海、津浦等六路派去共产党员,领导工人运动。8月24日,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为争取工人权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强《中国铁路百年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材料三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节选)
到2035年,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1.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公众号:浙睿talk
2.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3.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高效率的全程服务体系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20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当时中国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到2035年中国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意义。结合所学,以高铁为例,简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依据。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67年之后,朝廷上下就为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很多大臣认为,铁路是“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惊动山神、龙王等神灵,招来巨大灾难。也有人提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在曾国藩看来,铁路网络一旦修成,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势必大大加快,那么,运行数百年、基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结构将被彻底打破,新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将可能发生:……到1891年,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铁路零落建设,总共才只有360余公里而已。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从I865年—1916年,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轶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大陆有3万英里铁路线,到1916年,美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25.4万英里,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请回答:
(1)火车的出现,是利用哪一动力机器的产物?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清朝铁路建设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六十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交通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D
6.D
7.D
8.D
9.D
10.A
11.C
12.C
13.B
14.B
15.D
16.A
17.C
18.B
19.B
20.B
21.(1)影响:进一步推动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以后的中外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2)表现:贸易港口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政府的积极鼓励。
(3)原因:罗马疆域不断扩大,控制着欧亚非众多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帝国境内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商业和城市发展;水陆交通的便利;私法发达;商人活动范围广;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4)特点: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限,基本是相互隔绝的。问题:论从史出;不过分解读史料,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
(5)特征: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
(6)因素:国家实力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调。
(7)看法:材料七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材料八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
(8)影响: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扩大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和农产品交易范围;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9)地位: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影响:便利了物资的流通;推动了铁路工业及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10)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南北战争的结束;国内市场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11)影响:维护国家政局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巩固国防事业;推动新中国的外交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12)认识:铁路发展让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铁路的发展使得人们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铁路的发展推动旅游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
22.(1)特点:铁路类型性质多元;以国有铁路为主;列强、日伪修筑占比较高。
主要原因:列强入侵,掠夺路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分崩离析,军阀等地方势力把持路权;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或官僚资本确立统治地位)。
(2)主要背景: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积极投身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在铁路工人中传播;铁路工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3)意义:覆盖大部分城市,服务大范围人流和物流;推动技术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依据:中国已进入高铁时代(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积极“走出去”,与多国开展项目合作(伊安高铁建成通车)。
23.(1)机器:蒸汽机。状况:铁路建设缓慢。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南北战争的结束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3)认识:观念的更新是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相辅相成;国家政策支持有助于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