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1: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2.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 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
3.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将欧洲的流行疾病带入美洲,造成了大量美洲印第安人染病身亡。造成印第安人死亡的主要是以下哪种传染病( )
A.鼠疫 B.黄热病 C.斑疹伤寒 D.天花
4.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单位:百万)
时间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撒哈拉以南 拉丁美洲
1400年 70 74 52 60 36
1600年 110 145 89 104 10
1800年 330 180 146 92 19
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人口呈上升的趋势
B.近代殖民活动影响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结构
C.撒哈拉以南人口变化的根源是传染病入侵
D.殖民侵略导致亚非拉人口下降与生产破坏
5.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英国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并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殖民者的防疫措施( )
A.增强了殖民地民众的民族和独立意识 B.改变了殖民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 D.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6.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到了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遗痕。这些现象( )
①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 ②是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③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④是不同文化融合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879 年在美国创办的“卡莱尔印第安学校”以“融入白人文明社会”为目标,对印第安人实施同化教育。下图为该校学生汤姆·托尔利诺入学前后的形象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
入学时 入学三年后
A.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已经缓解 B.印第安人生活实现了现代化
C.美洲原住民正遭受文化灭绝 D.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学习
8.如表为1935年美洲种族分布的统计数据。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美洲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B.黑人在中美洲的种族分布比例最低
C.大量欧洲人开始涌入北美洲导致白人比例激增
D.拉丁美洲独立后根除了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
9.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伴随着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英国在当地发展起采矿业。这表明英国( )
A.移植本国生产方式 B.国内犯罪的减少
C.帮助发展当地经济 D.国家实力的下降
10.美国早期的清教徒恪守“内心苦行”原则,把严格自律的生活与勤勉的工作,视为对神圣职责和信仰的检验;把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看成是上帝偏爱他们的明证。据此可知,美国早期清教教义( )
A.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 B.为宪政民主奠定了基础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 D.为西进运动提供了动力
11.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来看,如图所反映的现象
非洲黑奴被贩卖上船,送往美洲大陆
A.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加强了美洲和非洲地区联系
C.加速了西欧工业时代的到来 D.促进了西欧殖民主义的发展
12.读下图《世界人口统计图》( 1968年绘制,单位:百万) ,对其中人口数量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英美等国陆续颁布奴隶贸易禁令后非洲人口开始缓慢增长
②18世纪亚洲人口快速增长与外来高产作物传入和推广有关
③美国独立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消失推动人口飞跃
④澳大利亚金矿发现是大洋洲人口摆脱停滞状态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官方资料显示,19世纪末,已有中国人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属大洋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岛上种植椰子、香蕉的华工一度达数千人。留居岛上的华人多与当地人通婚,21世纪初,萨摩亚独立国的混血华裔超过3万人,在外来血统居民中居于首位。材料可用于说明
A.南太平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 B.殖民者对大洋洲土著的屠杀
C.大洋洲华裔居民的生产生活 D.中华文化圈覆盖的空间范围
14.“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B.重商主义的推行
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 D.国际组织的推动
15.1850年,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萨克拉门托三角洲),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提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结合所学,下列关于这段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华工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 ②华工为加州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③该铁路由林肯总统批准修建 ④华工在美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6.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兴起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大量移民涌入西部地区,开拓荒地,发展农业,他们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品完全仰仗东部,反过来西部又为东部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及原料。这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人口布局实现均衡 B.拓宽移民生存空间
C.美国东部优势凸显 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7.在近代早期,美洲经历了彻底的转型。天花和其他疾病引发了凶猛的瘟疫,严重摧毁了本地人口并动摇了他们的社会稳定。在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欧洲人颠覆了土著的帝国。一些土著作为群体彻底消失了,还有一些虽然保留了原有的社群、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却日益屈从于欧洲移民和他们的欧裔美洲后代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导致美洲文化发生了替代性的变化
②美洲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文化
③由于美洲人口的大量减少,大批华工进入美洲,促进了其发展
④美洲转型指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8.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美洲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各国来华招工,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时有发生。李鸿章建议遣使设官,拯救华民,清政府迅速向美洲派驻使臣。这( )
A.促使了中外文化隔阂加深 B.保护了海外华工的基本利益
C.推动了清政府外交近代化 D.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19.有学者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前,移民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已基本上融合在一起,铸造成美利坚民族的雏形,但来自非洲的黑人移民并未能有效融入其中。这是由于( )
A.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在 B.缺乏共同的语言交流
C.非洲与北美缺乏了解 D.启蒙思想未传入北美
20.有学者指出,现代拉美文明是一种多元混合的文明,具有和谐性与不平等并存、开放性与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与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论”。这主要是由于( )
A.新的美洲文化趋于形成 B.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转移
C.美洲人口及族群的变动 D.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玉米”是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在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前,美国东西部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巴拿马运河没有开通,美国人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乘船绕行整个南美洲,最短的也要6个月。
……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了修建太平洋铁路和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决定以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修路资金。为早日开通铁路,美国政府在法案中颁布了现金补助法。规定无论哪一家公司只要其铺轨,两旁的土地即归其开发利用。由于公司所获的公债、授地及补贴是根据修建铁路的里程来发放的,所以两家铁路公司都想加快建设建设速度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1849—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大多数集中于西部。最初,绝大部分人是为采掘黄金而来,后来则主要人事筑路。
这条铁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完工了。自此,……美国经济以展开始进入狂飙突进时期。
19世纪的美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铁路成功史。交通运输业极大地刺激了对铁路沿线地区的投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州的分工和专门化生产。到19世纪末,美国西部经济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俄亥俄河以北的“小麦王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棉花王国”。铁路大通道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西部的城镇化进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部催生了众多的“铁路城镇”。五大铁路干线所到之处,一大批中小城市从无到有、欣欣向荣,使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日益繁荣。
——高连奎《为何美国是老大》
(1)写出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及其中一条途径,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影响全球贸易网形成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铁路修建得以完成的因素及其重大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中地区人口在全国总人口(户数)所占比例统计表(部分)
朝代 西汉 东汉 西晋 隋代 唐代 宋代
年代 元始二年 永和五年 太和一年 大业五年 开元二十八年 大观四年
关中户数(户) 647180 107741 70700 492294 540174 684871
占全国户数(户)的比例(%) 5.29 1.11 2.87 5.53 6.42 3.28
——摘编自唐杰等《中国古代核心城市变迁与雄安新区》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宋代关中地区户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影响这一时期户数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
2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予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摘编自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丁龙被贩卖至美国的历史背景,并简述近代留美华人的历史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D
6.C
7.C
8.A
9.A
10.D
11.C
12.B
13.C
14.C
15.B
16.D
17.A
18.C
19.A
20.B
21.(1)时间:明朝路径: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2)得以完成的因素:政府通过立法,给予修路诸多优惠政策大批修路华工的辛苦劳动铁路公司的成功操作铁路修建对美国的重大影响:使美国东西部终于连成一体,有利国家统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和西部开发提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
22.(1)趋势:户数起伏多变;东汉时人口锐减,到隋唐得以恢复,宋代又有所下降。(或先下降后上升,又有所下降)
因素:政治中心的转移;长期战争的破坏;自然条件的变化;政府组织移民;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2)原因: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新式学校建立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交通的发展;企业中亲友和同乡推荐员工。
23.(1)特点 :持续时间长;规模不断扩大;种族灭绝;经济掠夺 ;移植本国生产方式;文化殖民。
(2)背景:黑奴贸易受到限制;西方工业革命扩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晚清政府统治无能;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署《北京条约》;人民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中国经济落后,就业困难。贡献:推动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为美国工业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为后来祖国的革命、独立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3)基本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国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逐渐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