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1: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人数统计。对此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高科技军事技术占优势
C.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D.海湾战争是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
2.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借助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推行霸权主义,其表现有( )
①不经联合国授权,军事打击南斯拉夫联盟
②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武装入侵伊拉克
③提出先发制人为手段的“新遏制”战略
④军事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为华人后裔,深受儒学文化影响,如执政期间倡导宽容与各民族和谐生活、吃苦耐劳,提倡社会优先。同时新加坡还注重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高效作风、竞争意识等。新加坡独特的执政理念( )
A.受其历史文化影响 B.体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是美苏冷战的缩影 D.说明殖民体系依然存在
4.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发展到1000余个;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B.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壮大
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6.下表是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概况简表。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印度 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人信奉基督教等;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民族文化面临巨大威胁
C.对本土和西方文化选择与重构 D.全盘吸纳接受西方文化
7.1937年至1945年,云南先后修筑了滇缅公路、滇蜀铁路、中印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中美航空队还开辟了中印之间的驼峰航线,昆明是其重要的降落点。这种立体交通网的建设( )
A.有利于为持久抗战树立信心 B.便利了云南各地间的交通
C.给云南带来的只是沉重负担 D.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导
8.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在文化上,它们也有共通之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
D.把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
9.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的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订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材料中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区域集团化加强 D.民族的解放运动
10.19世纪70年代前,西欧社会主义和俄国社会主义就其基本精神而言是彼此隔绝的,西欧社会主义要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工人阶级数量、质量上的足够准备为前提;俄国社会主义追求一个植根于村社传统的,不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前提,避免资本主义的侵害来实现社会主义。两者的分歧在于(  )
A.无产阶级政党的引导 B.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C.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 D.东西欧文化思想的隔绝
11.苏俄《和平法令》宣布:“如果某个民族被强制留在别国版图之内,如果违反这个族的愿望……那么合并这个民族的行为就是兼并,即侵占和暴力行为”。几乎同时美国总统威尔逊也提出:每个民族有权选择生活其中的国家;世界上的小国同样有享有大国所期望并坚持的对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等。这些思想( )
A.维护了战后世界的长久和平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崩溃
C.彰显民族自决成为共同追求 D.推动了世界政治伦理的进步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具体表现在
①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四大帝国纷纷解体
②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
③英帝国疆域内的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
④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是
A.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召开万隆会议
C.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4.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 )
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
C.体现出殖民文化的影响 D.利于增强民众文化认同
15.韩国原属东亚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连续35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据此可知,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多元文化融合促进现代化进程 B.通过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C.发展经济是独立后的主要任务 D.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16.在1941年英、美两国首脑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的条款。该条款体现的原则是
A.委任统治 B.民族自决 C.集体安全 D.严守中立
17.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戏剧《琼斯皇》讲述了美国黑人琼斯犯罪后逃到一个小岛,通过在白人那里学习的社会规则成为小岛皇帝。他自己制定法令,同时又在无时无刻违反这些法令。因为他相信在这个岛上没有人可以击败他,可以征服他。只有“银弹”才能结束他的生命,唯一一颗银弹在他自己的手中。据此可知该剧( )
A.抨击黑人政治地位低下 B.体现现代主义的特征
C.回归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D.突出控诉了种族主义
18.学者金重远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步文化和反动文化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因为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然而正是通过战火的提炼,人类的文化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该学者意在强调现代战争( )
A.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 B.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C.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19.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中国要经俄国现在所用的方法,无产阶级专政乃是唯一无二的方法,舍此无方法。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回信说:“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这表明在他们看来中国( )
A.要走俄国式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D.适应了抗日战争的时代需要
20.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是
A.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
B.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区域文化碰撞交融
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
D.亚洲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的五四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雍正皇帝表示:“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又认为所谓“夷狄”仅是地域上的一种划分,“本其所生而言,犹今人之籍贯耳”,“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否认这是“中外”划分的标准,并认为“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为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
——摘编自李大龙《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较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下了革命火种。1936年5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提出了党的民族平等主张及对回族解放的关切。1936年10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却写下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尝试。
——摘编自郑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雍正帝对于传统“华夷观’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并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落实民族政策的意义。
22.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 ,西方国家开始推行文化多元主义 。其基本范式:让少数族群在地区与中央政府 机构中具有代表性;改组制度组织结构 , 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采取措施促进平等、互 相包容与尊重 , 尤其是促进人口主体对少数族群的尊重和包容;提供资源 , 支持移民群体保 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对本民族的认同(而不是同化)。随着西方难民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日益深化 , 美国学者开始对一直以来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 。他们认为 , 多元文化主义使西方文明在面对外来威胁时脆弱不堪 , 使极端主义如虎添翼 。 多元文化主 义使得许多外来移民社区成了一个个孤岛 , 长期下去将导致美国的巴尔干化。
——摘编自郭才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西方国家推行文化多元主义的主要原因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西方国家文化政策的认识 。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包含的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C
6.C
7.A
8.D
9.D
10.C
11.D
12.A
13.A
14.D
15.A
16.B
17.B
18.B
19.A
20.D
21.(1)看法:华夷是地域上的划分,无优劣之分;反对以人和禽兽、中与外来区分华夷。
影响:为边疆民族人主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和促成中国疆域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任答3点即可)
(2)民族政策: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评价:中华民国政府不仅追求民族平等,还从法律上促使民族政策与现代国家制度相适应,体现了平等自由、主权在民和民主共和思想,符合时代潮流,具有进步性。(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因俗而治”的历史传统。
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尝试;有利于赢得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壮大革命力量,夺取革命胜利;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借鉴。(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2.(1)主要原因:世界大战,造成了大规模的国际性人口流动;如何合理安置外来移民成为战后各国急需解决 的问题;反对战争、稳定秩序,成为二战结束后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2)认识:文化政策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从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即使在一 国之内,也要根据不同 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全国一种模式“一刀切”;要注意发挥文化政策“缓和民族冲突,减轻社会压 力”的积极作用,趋利避害 。
23.(1)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影响: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
(2)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或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或苏俄诞生与美国崛起);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任答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