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2: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为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统计(1987~2010年)。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
A.中国的文化遗产门类较齐全 B.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C.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
2.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
A.文化遗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
3.截止2018年,意大利有49项历史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然而,其文化遗产景点的票价普遍不高,甚至相当多的文化遗址不收取门票。意大利政府此举意在( )
A.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B.提高意大利的国际影响力
C.保护古迹的历史真实性 D.保护和宣传历史文化遗产
4.中国是历史上不曾中断过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下列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表述正确的是
A.布达拉宫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见证民族团结
B.故宫中和殿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C.皖南古村落体现了晋商“贾而好儒”的特点
D.昆曲唱腔精致细腻音转若丝,时称“水磨腔”
5.“妙应寺白塔~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是由尼泊尔建筑大师阿尼哥(Araniko)受元世祖之命建造。这一现象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 )
A.辅射周边国家 B.领域广泛 C.引领时代潮流 D.博采众长
6.“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下列与该诗歌描绘的时代相吻合的有
①有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可以合着音乐歌唱的文体盛行 ②汪彦济举家定居宏村
③欧洲出现了活字印刷品 ④夜市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法国将国家及公共机构所有的历史古迹低价对外开放;对个人所拥有的历史古迹,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对外开放;设立免费参观日、文化遗产日、25岁以下的公民以及教师可免费参观文化遗产等等。这些做法( )
A.体现了国家福利制度的优势 B.开发利用了历史文化遗产
C.开创国家创办博物馆的先河 D.提升了全体公民文化素养
8.英国“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二人从拥护法国革命发展为反对法国革命,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和该作品属于同一创作风格的是( )
A.《诗经·氓》 B.《百年孤独》 C.《九歌》 D.《老人与海》
9.如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
1 1959年,埃及政府为发展经济,决定在尼罗河的中上游建立“阿斯旺大坝”,这可能会淹没尼罗河河谷的阿布辛贝神殿等重要的文化遗迹
2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展开保护行动,得到50多个国家的参与和支持,阿布辛贝神殿等古迹得以迁址重建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B.国际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
C.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势
D.以标准方式管理文化遗产的体制亟待加强
10.近年来,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搬上舞台并开启世界巡演,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这一做法推动了( )
A.西方文化的转型 B.中国文化的传播 C.物质文明的丰富 D.学术理论的进步
11.如图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由此可知,商朝
A.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 B.实现了对湖南地区的有效管理
C.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 D.青铜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12.2008年公布的“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这表明
A.世界遗产保护要采取新对策
B.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
C.世界遗产当前遭到巨大损毁
D.新技术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
13.下表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
条目 规定
第六条 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第七条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十八条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禁止各国自行保护和利用本国的遗产
B.旨在集各缔约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保护
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14.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15.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西湖特色植物和植物景观是组成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六大要素之一。2022年5月,杭州西湖景观提升改造,在断桥边移走了7棵柳树,并换种成了月季花,瞬间引发杭州市民和网友热议。西湖景区随后在该路段补种柳树,但已经无法一下子恢复断桥边“杨柳依依”的景观效果。此事说明( )
A.断桥柳树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西湖景区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开发
C.文化遗产保护要确保真实性和完整性
D.政府应该注重文化遗产的改造和提升
16.2020年,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获得申遗成功。中外联合申遗( )
A.推动了传统贸易方式的复兴 B.增进了国家间相互理解和认同
C.有利于该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D.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趋同
17.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②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3年1月秦始皇陵博物院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籠3处;兵器秘(柄)多处、弓弩箭馆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考古发掘( )
A.反映了当时部分历史面貌 B.明确了武器种类与配属
C.展示出秦朝强大军事实力 D.弄清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19.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 )
A.属于文化遗产,实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
B.属于自然遗产,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C.属于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D.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20.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21年7月25日,共有56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下面展示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类型
B.都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C.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D.都为研究封建传统居民建筑形成提供了实物史料
二、材料分析题
21.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
22.2019年“万里茶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中蒙俄的文化交往、商贸往来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后,伴随俄国社会逐渐形成饮茶之风,以晋商为主力军开辟了一条由中国内地通往欧洲,长达13000余公里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1792中俄《恰克图市约》后,双方贸易快速发展。19世纪20年代,万里茶道上的茶叶贸易基本达到顶峰。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万里茶道有了新变化(如下表)。1862年的《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使俄商获得在华茶叶贸易免税、低税,及深入中国内地贸易的特权,晋商在与俄商的竞争中逐渐失势。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侵华动乱之机对在俄华商加重税收,加上1901年西伯利亚铁路建成通车,万里茶道受到致命打击。到20世纪初万里茶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俄商贩华茶数量与在华茶行、人数
年份 贩华茶盛(担) 占华商独俄茶比重(%) 茶行家数 茶行人数
1868 13251 0.86
1872 318996 16.40 9 49
1878 336467 17.20 17 55
1887 782875 28.98 11 94
1894 834166 40.02 12 106
1898 946500 61.50 16 165
1910 974400 62.42 298 49395
1913 907000 62.83 1229 56765
资料来源:据李康华、夏秀瑞、顾若增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对外贸易出版社1981年版)附表6、附表7相关数据梳理。
——摘编自张舒《清代万里茶道论述》等
材料二 万里茶道见证了中蒙俄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互动,见证了沿线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各地区各民族在开辟、维护、繁荣万里茶道的历程中,培育了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合作共赢、诚实守信的“茶路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以诚相待、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又赋予了开放创新的时代品质,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万里茶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是沿线各国人民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的体现,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万里茶道申遗,符合打造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黄柏权,巩家楠《万里茶道:跨越亚欧的“世纪动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万里茶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茶叶贸易有了新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及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时段 主要名称 沟通水系
春秋战国 吴王夫差邗沟 淮水与长江
齐国沟渠 淄水与济水
蜀国水渠 岷江与沱江
魏国鸿沟(水系) 黄河与淮水
秦朝 灵渠 长江湘水与珠江漓水
隋唐 永济渠,通济渠邘沟,江南河 南北主要水系贯通
宋元明清 运河,大运河 全国四通八达
——据史念海《中国的运河》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中国古代运河开凿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古代运河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突出价值。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D
6.A
7.B
8.C
9.B
10.B
11.C
12.A
13.B
14.A
15.C
16.B
17.B
18.A
19.A
20.B
21.(1)人口南迁,南方开发;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2)尊崇儒家伦理;聚族而居;族产共享;兴办族学,重视教育。
22.(1)特点:范围广;历时长;政府规范管理;华商主导到俄商主导;发展历程受边境形势影响大。
原因:俄商获得对华贸易特权;俄国政府对华商的排挤;交通发展使传统中俄茶路受损;清朝国力衰弱。
(2)理由:万里茶道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中外民族交往的见证;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国际商道;“荼路精神”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意义: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中华茶文化的世界影响;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23.(1)因素:统治者进行战争,扩大疆域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的客观需求;南北经济差异,政治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结果。
发展特征:由局部开凿向全国网状方向发展;由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向社会经济功能为主转变。
(2)突出价值: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仍然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利用价值;历史悠久,遗产种类丰富,具备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