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柏拉图指出“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产生此观念的历史背景是( )
A.古希腊海外殖民与商业活动 B.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形成和发展
C.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D.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
2.《汉谟拉比法典》中出现了专职法律事务的官员——推事。但法典第2条却规定“无故以符咒蛊惑他人时,受蛊人应至圣河:投入河中”。由河神加以处决,是因为时人相信神喜欢正直无罪者,对于侵犯神明及邪恶的人则深恶痛绝。由此可知,该法典( )
A.仍然具有原始特性 B.注重调和社会矛盾
C.体现商品经济发展 D.明确界定法官职责
3.“在帝国的鼎盛时期,‘罗马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像西塞罗(C.icero)所说的‘来自粗俗和野蛮地区的人’,都能参加政治活动,分享帝国的权力和荣耀。”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
A.加强军事统治
B.重视法律制定
C.进行文化同化
D.力图经济扩张
4.下图是1世纪意大利庞贝城镶嵌画,反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伊苏斯战役激烈战斗的情景。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A.罗马与马其顿 B.马其顿与波斯
C.拜占庭与俄罗斯 D.阿拉伯与土耳其
5.观察下面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图片,通往公民大会的交通禁行标志的含义是指
A.不得携带家禽入内 B.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民主范围之外
C.老人和孩子禁止入内 D.不受人民欢迎的贵族不得入内
6.有学者指出;“经过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多世纪的斗争,平民所取得的胜利是很显著的。从平民有权担任国家最高公职这点说,对于大多数的平民,这只是一条空洞的具文。早期的罗马官职和早期的雅典官职一样,都是无给职。在实际上能够享受担任公职权利的,只限于那些有足够财产的人……因此所谓一切公职都向平民开门的制度,其实只是在法理上如此。”该学者意在说明
A.民主与法制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B.贵族和平民的斗争推动古代西方历史的发展
C.一定的财产基础是平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保障 D.古代西方民主建立在对奴隶的专政基础之上
7.一个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A.可以和他的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B.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C.可能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D.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8.雅典城邦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誓词中宣称:“我绝不污辱神圣的武器……我将理性地服从现存的政府和已设立及将要设立的法律,如果有人企图破坏或不服从法律,我绝不容许,我必须独自或与众斗争此人,我当尊崇祖国的神坛。耿耿此心,天神为鉴!”这体现了古代雅典
A.人文主义精神衰落 B.重视培养公民意识
C.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D.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9.古代雅典约束公民行为,以此维护城邦民主制度的重要的措施是( )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1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影响深远。当时为保证民主制度正常运作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集体管理 B.建立五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群众有权监督公务人员 D.实行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等制度
11.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出现了持续2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其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城邦国家的管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希腊本土多山少平原需要解决粮食供给等问题
②希腊所有公民出席公民大会直接决定城邦大事
③希腊人组织能力强且航海技术和武器装备先进
④军事征服以传播希腊文化并建立行省制度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古罗马从弹丸小国到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火的编年史。它的兴衰成败已成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它留给后世最主要的文明成果是
A.罗马法 B.元首制 C.民主制 D.贵族制
13.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城邦不能够由公民自己来治理,而是要由“知道如何统治的人来治理”。这一看法是针对
A.直接民主的弊端 B.民主范围的扩大
C.参政方式的平等 D.贵族统治的专横
14.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A.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C.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D.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15.如图是公元前4世纪某个国家的版图,它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述帝国
16.埃及最早的金字塔显示出对苏美尔建筑有意识的模仿,但埃及人使用的原料是尼罗河下游的丰富的石料,而不是苏美尔人用遍地粘土精心烧制的土坯,并由此迅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技术和艺术风格。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建筑风格 B.埃及文明来自于两河流域
C.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D.埃及文明发展程度比较低
17.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中西方帝国发展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经济 B.维护统治 C.对外殖民扩展 D.加强东西交往
18.下列关于基督教的兴起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始人相传为耶稣 B.兴起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
C.创教初期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D.它是犹太下层民众反对罗马共和国暴政的产物
19.下图为地中海地理位置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历史文化得以延续 B.多元文明相互浸润
C.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D.科学精神较早萌生
2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世界古代文明时,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B.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古文明的多元性
C.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状态
D.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象征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大都是行政中心、军事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限定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被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贸易中心。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不同的原因。
22.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史记》与《历史》的题材有何不同?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23.史学在不断进步,历史认识也会随着更多可靠的史料不断接近客观事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历史1
材料二 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风时代是希腊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农业仍是希腊人赖以为生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最好的财产形式……但手工业和商业在部分先进地区,如科林斯、雅典,已同农业完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其突出表现是制陶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勃兴……此外,铁器冶炼与制造业、采矿业、造船业均有明显发展……希腊斯巴达、雅典等城邦的形成,雅典的梭伦改革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古风时期。
——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材料三 无论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材料都少有关于手工业的记载,唯一有充分历史证据的手工业是雅典的制陶业,根据考古专家们的估算,即使在制陶业最兴盛时期,雅典从事制陶业的总人数也不超过200人。从社会的各个侧面看,希腊城邦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不少学者认为,梭伦代表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历史根据。梭伦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实际上主要是雅典的农业危机,其主要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废除所有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它同工商业并没有什么关系。梭伦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干的和湿的”(亚里士多德语,“湿的”即指橄榄油)收获,而不是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收入。
——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概括材料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者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学者黄洋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综上,专家学者们对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各不相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不同的?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B
6.C
7.A
8.B
9.A
10.B
11.C
12.A
13.A
14.B
15.B
16.C
17.B
18.D
19.B
20.A
21.(1)不同:古代中国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古代雅典城市的政治(行政)、经济(商业)、文化(宗教)功能完备;体现出民主、平等和宗教色彩;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
(2)原因:中国古代实行集权政治;宗法观念(思想)浓厚;农耕经济模式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工商业不受重视。古代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工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繁荣;原始崇拜盛行,思想开明开放。
22.(1)题材:《史记》——纪传体通史;《历史》——叙事体
共同: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
(2)历史: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
史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
(3)要素: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
23.(1)地理环境: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的特色。
认识: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其商品经济的发达,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兴起,不满旧贵族的专横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2)前者强调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后者强调农业是希腊的主要生产部门。
(3)认识:黄洋认为古典文献的记载和考古资料都无法证实希腊手工业发达,希腊城邦实际上是一个农业社会。梭伦代表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说法缺乏可信的历史依据,梭伦改革的措施反映其面临的是农业危机,雅典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农业收入。
理解:历史理解和认识是多元的,中学教科书选取的历史认识应该是相对权威的,是经过多方考证的;同时,史学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孤证不立,现代学者的观点必须有可靠的和多方面的史料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