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22: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百年战争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但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认为法语是“敌人的语言”。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A.民族意识得到强化 B.社会阶层矛盾缓和
C.封建王权战胜教权 D.民众文化素养提升
2.历史地图是展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下图反映了
A.波斯帝国的崛起 B.俄罗斯帝国的建立
C.拜占庭帝国的兴盛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3.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
A.俄罗斯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4.下表所示为602年日本推古天皇颁行的日本《宪法十七条》节选。据此可推知,《宪法十七条》的颁行意在( )
第一条 以和为贵,无性为宗……是以或不顺君父,乍违于邻里……
第三条 承语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是以君言臣承,上行下摩,故承语必慎,不谨自败
第四条 群臣百察,以礼为本。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上不礼而下非齐,下无礼以必有罪
A.推行君主立宪政治 B.打击镰仓幕府势力
C.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D.强化天皇政治权威
5.8世纪中期,帝国极盛之际,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然其疆域之辽阔,为历史之空前。这里的“帝国”指的是
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埃及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下图所列知识结构,符合下列哪一古代地域文明的特征
A.古典时代的雅典 B.古代伊斯兰世界
C.中世纪的西欧 D.东汉后期的中国
7.“在向外拓疆的过程中,他们从落后的游牧民族,迅速成长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他们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间承前启后,又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当媒介”。材料中的“他们”来自
A.阿拉伯帝国 B.意大利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帝国
8.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以你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源于种姓制度的残留 B.对禅让制度的怀疑
C.是世袭制度的真实写照 D.控诉封建等级制度
9.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述: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百峰,还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布匹……运销埃及等地。这能得出的信息( )
A.当地商贸是重要经济活动 B.当地治安环境不好
C.旅行家的记录虚假不可信 D.东非海上运输发达
10.从罗马帝国建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其时间跨度是:
A.约500年
B.约1000年
C.近1300年
D.近1500年
11.1077年,德皇享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史称“卡诺莎之辱”。1309年起,共有7位教皇被迫居住在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阿维尼翁,长达70年之久,被称作“阿维尼翁之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B.西欧王权逐渐得到加强
C.教会统治中心的转移 D.法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2.如图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古城遗址属于( )
A.南部非洲文明 B.玛雅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 D.印加文明
13.英王约翰曾投靠法王腓力二世,成为其封臣,并在法国拥有大量封地。后来腓力二世借口约翰与其他领主有纠纷,召其来法国受审,约翰拒绝出庭,腓力二世趁机指责约翰对自己不忠,宣布剥夺其在法封地。这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  )
A.加剧了社会动荡 B.维护了庄园法庭权威
C.强化了西欧王权 D.孕育了民族国家因素
14.“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奥尔梅克、玛雅、托尔特克、阿兹特克、印加……数不清的故事在密林中悄然上演”,这段描述可能出自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
B.《亚历山大远征记》
C.《探寻古罗马文明》
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
15.16、17世纪,俄国沙皇在对一些重大的内政、外交问题作出决策时,一般要召开缙绅会议进行讨论。缙绅会议是一个参政议政的等级代表机构,其成员有大贵族、小贵族、高级僧侣、工商业者的代表。这表明,当时的俄国( )
A.出现资产阶级代议制机构 B.仿效法国建立了等级君主制
C.沙皇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D.受到拜占庭帝国的深刻影响
16.自黑格尔以来,“黑人没有哲学”被认为是“正统观点”。在欧洲学术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非洲黑人没有历史、没有哲学、没有文明,只有黑暗和停滞。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学者撰写的《非洲史》 B.古代埃及文明
C.大津巴布韦文明 D.唐代杜环的《经行记》
17.16世纪,伊凡四世规定,由国君直辖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此举
A.打击了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
B.标志着基辅罗斯臣属于金帐汗国
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D.建立起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18.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9.下图所示的符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20.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
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摘编自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欧洲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西欧大陆上的有些地区,农民组成公社进行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引发其变化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另外一些城市,如法国的巴黎、奥尔良、里昂和英国的林肯、牛津等,只享有不完全的自治权,由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及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最早为城市的重新兴起作出贡献的社会阶层有哪些?
(3)根据材料总结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各城市都采取了哪些手段或方式?
23.贵族的生活:
画家往往在无意中勾勒出时代的痕迹。因而图像有时会成为比文字更加可靠的史料。中世纪画家为我们描绘了14世纪早期一位法国大贵族举行圣诞宴会的场景。
问题:
(1)宴会主人过着奢华富裕的生活,他的收入可能有哪些来源呢?
(2)参加他宴会的,除了同阶层的贵族以外,还有主教与附近城市的富商。这些人在日常政治中是什么关系?维持这一关系的制度在西欧称作什么?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种制度在西欧是在何时何以终结的?新的制度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
6.C
7.A
8.A
9.A
10.D
11.B
12.D
13.D
14.D
15.C
16.C
17.A
18.B
19.C
20.C
21.(1)特点:地租剥削,农奴劳役,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2)趋势: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经济趋向瓦解。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
22.(1)时间:10—11世纪。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阶层:手工业生产者和商人。
(3)方式:赎买、武装斗争。
23.(1)庄园农奴劳动、地租剥削、城市自治的赎金等。或世袭财产、征税等合理答案
(2)关系:合作关系(共同参政,分享权力)。 制度:等级君主制
作用: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15世纪下半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西欧政治制度的转变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