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12.人生(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12.人生(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1 11:18:51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人生》课时练习题
原备单位:郝岗一中 重备人:闫翠梅
一、基础积累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攫取(jué) 诱惑(yòu) B.臆测(yì) 欢愉(yù)
C.瞭望(liáo) 陷阱(xuàn) D.坑道(kàng) 停滞(zhì)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将其找出并改正。
蜂围蝶绕 一泻千里 难以致信 连根拔起 引颈受戳 岩浆横溢
万籁具寂 百鸟啾啾 乐此不疲 瘦骨伶丁 机不可失 精力充沛
二、句段精读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生动贴切,揭示了人生的总体特征。
B.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占有欲强,渴望征服,喜欢权力,但他们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热爱生活,顽强勇敢。
C.文章写了三大人群,主要是为了赞美那种顽强勇敢、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D.挖掘坑道的人是指那些技术工人、发明家,像爱迪生等。
4、“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5后来的攀登,作者认为会产生“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的心理感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三、创新综合应用
6、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20字以内。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仿句:友谊说:人生就是
奋斗说:人生就是
勤劳说:人生就是
困难说:人生就是
挫折说:人生就是
四、中考链接(四川成都中考)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2.“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6分)
3.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2分)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4.《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答案:1.A 2.致——置 戳——戮 具——俱 丁——仃 3.D
4.“往上走”意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件都“似曾相识”。
5.作者的这种感受也许是对的,是他的亲身感受或真切观察所得;但未必全正确,因为作者似乎对老年人的弱点看得比较清楚,而忽略了老年人的眼光、洞察力,也许老年人会更留恋生命。
6.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成功路上一行行坚守的脚印。
勤劳说:人生就是收获希望时洒下的一滴滴汗水。
困难说:人生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丛丛荆棘。
挫折说:人生就是优美乐章中的一串串低音。
四、中考链接(四川成都中考)
1.(4分)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2.(6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一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3.(5分)
(1)(2分)(能准确分析所选词语表达的内容给1分,能品析出它的表达效果给1分。可选择“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交会”等词语进行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
(2)(3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1分)。(语意相近即可)
4.(3分)(任选一个角度谈均可。观点明确且源于文本计1分,阐释合理计2分)
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
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12 人生
原备单位:郝岗一中 修订人:闫翠梅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
这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课。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中招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赋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人生经历很短,生活阅历少,要透彻地理解课文不容易,学习时要注意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要让学生多读谈人生的书,多积累谈人生的名言,从古今中外圣贤哲人的著作中吸取营养。由于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做充分的预习。主要是:A.排除字词障碍。B.读熟课文。C.课外查找资料:谈人生的文章、格言。D.了解家长对人生的看法。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
2.通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说出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幻灯展示课题、作者及国籍。
(二)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瞭望 瞻望 攫取 鲑鱼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
流连 乐此不疲 微不足道 停滞不前
3、作者简介: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
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边读边用笔给各自然段标序号,并勾画出有用信息。
时间:15分钟。
要求:默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自学检测一:
归纳概括描绘的四个场面。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2.本文一开头作者把人生比做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3.作者还将人生比作地洞、广阔领域、工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分别指哪类人?这些人具有什么特点?   4.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5.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场面(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5~6):描述一些人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第三个场面(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第四个场面(8~9):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
2.文章开头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因为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人生确实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马克思也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3.地洞里挖掘的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既复杂又简单。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他们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在工场劳作的人,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等普通的劳动者。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4.作者想借此来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5.作者写作本文旨在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光彩,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能抓住
“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
四个词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1.找关键句
2.抓关键词
1.看题目
2.抓关键句
学习目标2.通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说出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5分钟。
要求:跳读课文,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自学检测二: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明确:“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作者对老年人的看法过于片面,事实上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能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也更加珍惜生命,留恋生命。黑格尔就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明确: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4.“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这写出了阿基米德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它告诉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为了劳作、为了事业甚至可以忘却生命。
能总结出赏析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1.看修辞
2.抓关键词
3.明主旨句
(四)课堂总结
《人生》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五)当堂训练
课文在写法和构思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   明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作业
1.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用时3分钟)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板书
课件23张PPT。勃兰兑斯人生原备单位:郝岗一中 修订人:闫翠梅预习检测1. 读准下列字音瞭望 ( ) 瞻望 ( )
攫取( ) 鲑鱼 ( )zhānjué
guīliáo2. 解释下列词语流连  乐此不疲 
微不足道  停滞不前 3. 作者简介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
2.通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说出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课文。
方法:边读边用笔给各自然段标 标上序号,并勾画出有用信息。
时间:15分钟。
要求:默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旨自学指导(一)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
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归纳概括描绘的四个场面。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自学检测(一)2.本文一开头作者把人生比做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这个比喻较为恰切。
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比喻)
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设喻奇特) 自学检测(一)3.作者还将人生比作地洞、广阔领域、工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分别指哪类人?这些人具有什么特点? 自学检测(一) 参考答案:
地洞里挖掘的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等普通的劳动者。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罗马,暴君沙拉大肆搜捕他在政治上的敌人,年轻的恺撒因为受到牵连而被捕,沙拉命令手下将军庞培处死恺撒,但庞培被恺撒的英勇气概所感动,悄悄让他连夜出逃。沙拉死后他回到罗马,他的女儿朱莉娅为帮助父亲在政治上发展,委身于庞培,恺撒终于登上权力的宝座,与庞培共同统治罗马。埃及女王以身相许,恺撒由此得以将埃及疆土并入罗马。但最终,在元老院,恺撒死于布鲁托斯等人的匕首下,此后罗马正式进入帝制。 年轻時的凯撒,不畏强权,征战无数,终于胜利政府罗马,称霸大帝。
军事家、政治家恺撒
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 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 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毕昇(?-1051)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毕昇生活在雕版印刷全盛时期的宋朝。他在总结前人和当时雕版印刷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很快传遍世界,使印刷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


4.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5.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自学检测(一)
参考答案:
4.作者想借此来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5.作者写作本文旨在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光彩,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内容:课文
方法:自学,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5分钟。
要求:跳读课文,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自学指导(二)目标2.通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说
出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自学检测(二)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自学检测(二)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
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自学检测(二)4、“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写出了阿基米德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它告诉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为了劳作、为了事业甚至可以忘却生命。 自学检测(二)文章主旨 《人生》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课文在写法和构思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 当堂训练 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作 业1.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用时3分钟)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