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复习(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复习(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1 10:52:57

文档简介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原备学校:袁老二中 重备人:王桂香
一、复习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复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3、中招考点
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的考查。2012年、2015年河南中招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曹刿论战》的考查点出了实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
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基础知识还需要复习强化掌握,对作品主旨的理解还需通过练习巩固。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点文言词语。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找出每篇课文的主旨句和几个特殊句式,同桌互相翻译。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口头填空解答。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口头填空解答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和字音检测
(1)文学常识检测: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记录的战争是齐鲁“长勺之战”。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原作早已不见,今本《列子》八篇,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来,可能是晋人的作品。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曹刿论战》刿(guì) 鄙(bǐ) 孚(fú) 间(jiàn) 徧(biàn) 靡(mǐ)
帛(bó) 轼(shì) 竭(jié)
《邹忌讽齐王纳谏》昳yì   窥 kuī  
间进 jià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 cháo
《愚公移山》高万仞 rèn 惩山北之塞 chéng sè出入之迂也 yū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éng sǔn kuí 荷担者三夫hè
箕畚jīběn 霜妻shuāng 始龀chèn
智叟 s?u无穷匮也kuì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 shuò雍南yōng无陇断焉lǒng断焉
(二)课堂复习
复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复习目标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复习指导一:
内容: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方法: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要文言词语(按重点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分类)。
时间:20分钟。
要求:自学后完成ppt出示梳理性题目。
自学检测一:
看ppt口头作答。
能合作区分本单元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字词: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古今异义。
复习目标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自学指导二:
内容:21、22、23课主旨句和特殊句式。
方法:找出这三课的主旨句和特殊句式,运用翻译“五字诀”,借助课下注释,同桌互相翻译。
时间:10分钟
要求:用直译的方法,不漏掉关键词。
自学检测二:
以推火车的形式翻译下列句子,翻译的时候先解释重点词语,然后翻译整句。
《曹刿论战》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在公共场合议论(君王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人,受下等奖赏。
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燕、赵、韩、魏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愚公移山》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甚矣,汝之不惠。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能独立直译句子,能运用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诀”:替、 留、删、补、调。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倒装句、
判断句
(三)两类结构(见ppt)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
复习过程:
(一)课文背诵复习检测:
1、《曹刿论战》全文背诵。
2、《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背诵。
3、《诗经》两首背诵。
以推火车的形式或全班齐声背诵。
(二)课堂复习
复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复习目标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复习指导三:
内容:21、22、23课。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从文中寻找答案,独立解答。
时间:10分钟。
要求:独自完成口头解答。
自学检测三:
看ppt口头作答。
《曹刿论战》(1)理解填空。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体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曹刿战中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战后分析中,曹刿认为最佳追击敌军的时机是: 。(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纵观全文,请你说说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文中原句填空:邹忌将自己的家事与齐王的国事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 。齐王的三赏是: 。能表明齐王因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能表明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句子是:
《愚公移山》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杂然相许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表明愚公移山愿望实现的句子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能从文中寻找原文,独立解答问题
复习目标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
自学指导四:
内容:21、22、23课。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小组合作解答,并做好小组发言分工。
时间:10分钟
要求:联系文章主旨和当下生活。
自学检测四:
《曹刿论战》(1)结合全文,分别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曹刿:有强烈的爱国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军事上沉着冷静,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急躁冒进;但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礼贤下士,是一位才能平庸的开明君主。
(2)结合文章,概括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引导下认识到“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并作了充分准备;鲁庄公听取曹刿一件,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战中,曹刿指挥得当,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战机。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对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邹忌用自己的家事来设喻说理,以小见大,类比推理,自然巧妙地推及到国事,使齐王明白除弊纳谏的道理。启示:良药也可甜口,忠言也可顺耳,只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场合、身份,充分尊重对方,含蓄委婉地劝说,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即使批评、意见也能让对方愉快地接受。
(2)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有善于进谏的臣子邹忌,有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国君齐王,君臣精诚团结。
《愚公移山》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哪里得出的结论?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能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发表观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通过故事把握。
(2)借助描写分析。
(3)通过背景介绍。
(4)注意作者评价。
劝说的方法和技巧:
(1)看清劝说的对象;
(2)明确劝说的目的;
(3)注意劝说的态度;
(4)重视劝说的技巧。
理解寓言寓意的方法:
1、梳理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言行;
3、细品结尾语句。
(三)两类结构(见ppt)
课件27张PPT。第六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人教版九下第六单元原备单位:袁老二中 重备人:王桂香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预习检测《左传》是记载 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记录的战争是齐鲁
《战国策》是一部 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由汉代 整理编辑。全书共 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春秋左丘明“长勺之战”。国别体刘向33预习检测《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 所著。原作早已不见,今本《列子》八篇,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来,可能是晋人的作品。它的内容多是
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 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列御寇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道家目标一: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复习指导一:
内容: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方法: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要文言词语(按重点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分类)。
时间:20分钟。
要求:自学后完成ppt出示梳理性题目。
目标一: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复习检测一:《曹刿论战》
重点字词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衣食所安:
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必以情
忠之属也:
公将驰之:
彼竭我盈:攻打 参与 目光短浅 养 虚报 为人所信服 案件 :(以)实情判断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驱车追赶 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盛。盈:满《曹刿论战》
一词多义
故 公问其故:
故克之: 温故而知新:
于 战于长勺:
舜发于畎亩之中:
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信 小信未孚:
必以信: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原因 因此 旧的知识 在 从 对于 比 凭借 把根据 信用 实情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曹刿论战》

古今异义
小大之狱
牺牲玉帛
忠之属也
肉食者鄙
可以一战
再而衰
通假字
小惠未徧: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舍弃一方的利益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品质低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古义:第二次或两次 今义:又一次通“遍”,遍及,普遍《邹忌讽齐王纳谏》
重点字词
昳丽:
何能及君也:
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面刺:
谤讥:
市朝:
时时而间进:比得上 光艳美丽 偏爱 因受蒙蔽而不明 当面指责 议论 公共场合 不时,有时候;偶尔进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多义
间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声:
于 皆以美于徐公:
战胜于朝廷:
皆朝于齐:
孰 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词类活用:
私我也:
客之美我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偶尔 参与 夹杂 比,表比较 在 到谁,疑问代词 详细,形容词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名词作状语,当面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窥镜而自视
今齐地方千里

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式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讥讽 古义:照 今义:常指从小孔里偷偷看 古义:领土方圆(面积) 今义:指某一区域 古义: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诬陷,在背后说坏话《愚公移山》
重点字词(1)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
这里是周围的意思。(2)指通豫南 通“直” 一直(3)阳
阴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5)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8)汝心之固固执,顽固(9)虽我之死即使(10)何苦而不平愁《愚公移山》
重点字词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臾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通假字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1、吾与汝毕力平险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3、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愚公移山》
词类活用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愚公移山》
重点字词荷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愚公移山》
重点字词要点归纳
识记文言词语,可以这样分类梳理: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字目标一: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自学指导二:
内容:21、22、23课主旨句和特殊句式。
方法:找出这三课的主旨句和特殊句式,运用翻译“五字诀”,借助课下注释,同桌互相翻译。
时间:10分钟
要求:用直译的方法,不漏掉关键词。自学检测二:
以推火车的形式逐人逐句翻译,翻译的时候先解释重点词语,然后翻译整句。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自学检测二:
《曹刿论战》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自学检测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在公共场合议论(君王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人,受下等奖赏。
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燕、赵、韩、魏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自学检测二:
《愚公移山》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甚矣,汝之不惠。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要点归纳
文言句子翻译“五字诀”:
替、 留、删、补、调。
特殊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
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两类结构九下第六单元复习文言词语翻译方法重点字词一词多义替留词类活用删补古今异义调通假字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课件17张PPT。第六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人教版九下第六单元原备单位:袁老二中 重备人:王桂香复习目标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背诵检测
1、《曹刿论战》全文背诵。(推火车)
2、《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背诵。(推火车)
3、《诗经》两首背诵。(齐背)目标三: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自学指导三:
内容:21、22、23课。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从文中寻找答案,独立解答。
时间:10分钟。
要求:独自完成口头解答。《曹刿论战》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体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曹刿战中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战后分析中,曹刿认为最佳追击敌军的时机是: 。(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纵观全文,请你说说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文中原句填空:邹忌将自己的家事与齐王的国事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 。齐王的三赏是: 。能表明齐王因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能表明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句子是:
《愚公移山》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5.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句子是:
6.表明愚公移山愿望实现的句子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目标三: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复习检测三:
《曹刿论战》
(1)理解填空。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体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曹刿战中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战后分析中,曹刿认为最佳追击敌军的时机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目标三: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复习检测三:
《曹刿论战》
(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纵观全文,请你说说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战前,认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沉着冷静,善于观察战场形势,把握有利的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战后,细致分析取胜原因,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少数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中:不懂得观察战场形势,急躁冒进;战后,茫然不知取胜原因。此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引出下文二人的表现,也突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目标三: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复习检测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纵观全文,请你说说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战前,认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沉着冷静,善于观察战场形势,把握有利的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战后,细致分析取胜原因,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少数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中:不懂得观察战场形势,急躁冒进;战后,茫然不知取胜原因。此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引出下文二人的表现,也突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目标三: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复习检测三:《邹忌讽齐王纳谏》
(1)用文中原句填空:邹忌将自己的家事与齐王的国事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
齐王的三赏是:
能表明齐王因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能表明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句子是:王之蔽甚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目标三: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复习检测三:《愚公移山》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5.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句子是:
6.表明愚公移山愿望实现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杂然相许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目标三: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目标四: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复习指导四:
内容:21、22、23课。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小组合作解答,并做好小组发言分工。
时间:10分钟
要求:联系文章主旨和当下生活。目标四: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复习指导四:
《曹刿论战》(1)结合全文,分别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2)结合文章,概括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对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2)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愚公移山》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哪里得出的结论?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复习检测四:《曹刿论战》
(1)结合全文,分别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曹刿:有强烈的爱国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军事上沉着冷静,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急躁冒进;但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礼贤下士,是一位才能平庸的开明君主。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引导下认识到“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并作了充分准备;鲁庄公听取曹刿一件,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战中,曹刿指挥得当,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战机。目标四: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2)结合文章,概括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复习检测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对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邹忌用自己的家事来设喻说理,以小见大,类比推理,自然巧妙地推及到国事,使齐王明白除弊纳谏的道理。启示:良药也可甜口,忠言也可顺耳,只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场合、身份,充分尊重对方,含蓄委婉地劝说,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即使批评、意见也能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有善于进谏的臣子邹忌,有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国君齐王,君臣精诚团结。目标四: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复习检测四:《愚公移山》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哪里得出的结论?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人定胜天?
不畏艰险终会有人助其成功?目标四: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自立!
自强!
换个思路天地宽!要点归纳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通过故事把握。(2)借助描写分析。
(3)通过背景理解。(4)注意作者评价。
劝说的方法和技巧:
(1)看清劝说的对象; (2)明确劝说的目的;
(3)注意劝说的态度; (4)重视劝说的技巧。 ?
理解寓言寓意的方法:
1、梳理故事情节 ;
2、揣摩人物言行;
3、细品结尾语句。目标四: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人物特点,说出从中受到的启发。两类结构第六单元复习分析形象交往启发通过故事把握借助描写分析看清劝说对象明确劝说目的通过背景介绍注意劝说态度重视劝说技巧注意作者评价理解寓意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言行细品结尾语句九下第六单元复习限时训练
原备学校:袁老二中 重备人:王桂香
一、(2014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答案
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
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二、(2014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B. 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C. 数烛邹已毕 (数:数量)
D. 寡人闻命矣 (闻命:接受教导)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13.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分)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分)
答案
10.C;11.A;12.C;
13.(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重点词语“面”“刺”)
(2)让我们的君王因为鸟的缘故杀人。(重点词:“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