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检测:
关于孟子及《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他主张 “仁政”。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二、字音检测 给下面加线红字注音?
1、不为( )苟得也 ?????
2、?为( )宫室之美为( )之?????
3、一箪( )食????????
4、一豆羹( )
5、蹴( )尔???????????
6、不屑( )?????????????
7、苟( )得??????????
8、如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wéiwèiwéidāngēngcùxiègǒuwù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听读、自由朗读。
时间:7分钟。
要求:⑴ 读准字音;⑵ 掌握节奏;⑶ 注意语调。
节奏举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自学指导一:内容:课文
方法:学生听示范录音,划出文章中的生字词。
再听示范录音,小声跟读,注意节奏。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时间:10分钟
要求:读准节奏,停顿要恰当,重音要明确。
自学检测一 小组比赛
1.从每小组中抽查一名学生朗读。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要点归纳一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
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停顿;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注意通假字读音,通谁读谁的音。学习目标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0分钟。
要求:
1. 能准确翻译课文。
2. 归纳重点实词、虚词自学检测二:(一)每人一句轮流翻译
(二) 向全班同学展示你归纳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看ppt口头作答。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 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
答案:①“辟”通“避”,躲避。 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乡”通“向”,从前。 ④“辩”通“辨”,辨别。《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一词多义
与: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与通欤,做疑问语气词给,动词而:蹴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承接连词,不译转折连词,却于:所欲有甚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比介词,对于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代词,这种,这个代词,这种做法 《 鱼我所欲也 》重要实词解释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贤者能勿丧耳
蹴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妻妾之奉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同时得到)(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患:祸患,灾难。)(假如,假使)(不丢掉)(用脚踢)
(指高位厚禄)(有什么益处)(侍奉)(停止,放弃。)(本性,天性)重点句子翻译1)、舍生而取义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要点归纳二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 调、替。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用现代词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一 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替”,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两类结构鱼我所欲也文言词语翻译方法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替留词类活用删补古今异义调当堂训练:1、填空18分
(1)孟子,名 ,字 ,是 时期的 家、 家、 家。他继承并发扬了 (人名)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有 之称。
(2)用原文填空4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 ,
。
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1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故不为苟得也
(3)蹴尔而与之
(4)乡为身死而不受
(5)万钟于我何加焉
(6)此之为失其本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政治孔子“孔孟”“亚圣”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苟且用脚踢。“乡”通“向”,从前。益处天性,天良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课件18张PPT。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自学指导一:
内容:整篇课文。
方法:默读、质疑、讨论、总结
时间:10分钟。
要求;理解孟子的观点,并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自学检测一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论证过程图解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正正反反生、欲 死、恶甚于生甚于死不为苟得不避祸患欲恶莫甚于生莫甚于死何不为何不用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义重于生人应保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对比论证3、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闲着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见利忘义”。最后得出结论,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补救强化练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这个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目标一 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要点归纳
论证思路答题方法:首先引用……名言(举……事例)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事例(用……做比喻)论证了……(分论点),接着又用……论证了……(分论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或发出……号召或劝勉。
目标二 .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讨论
时间:5分钟
要求: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出本文的语言特色。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 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1)逻辑严密,具有雄辩力量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颇富说服力 。
3)语言流畅,气势充沛。 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⑵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⑶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要点归纳迁移应用练 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
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
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
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2、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 舍。请仿照文中第一句话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答:
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3、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提出“舍生取义”的道理
4、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观点: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5、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完全不同。6、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规范,你认为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还有用吗?为什么?
仍然有用。孟子在几千年前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天我们虽处于和平年代,不再是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战事频繁,但还需要这种精神,将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能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在必要时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贡献。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参考译文:(二)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4.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有什么益处什么处)感激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19《鱼我所欲也》限时训练(共8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一箪食( )
(3)贤者能wù( )丧耳 (4)一豆gēng( )
(5)所恶有甚于死者( )(6)cù( )尔而与之
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以不可以已乎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8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4、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8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以不可以已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5、翻译下列句子8分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为失其本心
6、用原文语句填空9分
(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
(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 , 。
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B、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C、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回答问题17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
(4)何故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足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5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 )
(2)蹴尔而与之 (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甲】文中的行道之人、乞人,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4分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完【甲】【乙】两段文字获得启示。4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1)gǒu(2)dān(3)勿(4)羹(5)wù(6)蹴
2、(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以不可以已乎
3、(1)“辟”通“避”,躲避(2)“辩”通“辨”,辨别(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4)“乡”通“向”,从前。
4、是:这种;这种做法。为:宁愿;为了;接受。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于:比;对。
5、(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2)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6、(1)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B 表达的主要观点应该是“舍生取义”
第二课时
一、1、(1)祸患,灾难。(2)这,这种。(3)对……说(4)缘故,原因
2、(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回答出“正义、大义”即可)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二、1、(1)通“向”,从前(2)用脚踢
2、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3、3、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品质
4、答案可围绕“舍生取义,宁死不屈”来回答。
19 《鱼我所欲也》
原备单位:平店一中 修订人:李艳菊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教材分析
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
3.中招考点
本文在2008年与主之相关的《吕氏春秋》节选对比形式考查过。考查内容为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因此,学习本文要把文言词语积累、文句翻译、主旨理解和写法特点作为重点。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而对本文文句的理解问题不大。但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学生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因此,要把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作为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组活动,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重大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抉择呢?孟子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检测:
关于孟子及《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他主张 “仁政”。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不为(wéi)苟得也 ??????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蹴(cù)尔??????????? 不屑(xiè)?????????????
苟(gǒu)得??????????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四)新授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听读、自由朗读。
时间:7分钟。
要求:⑴ 读准字音;⑵ 掌握节奏;⑶ 注意语调。
节奏举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自学检测一:
小组比赛
1.从每小组中抽查一名学生朗读。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0分钟。
要求:
1. 能准确翻译课文。
2. 归纳重点实词、虚词
自学检测二:
(一)每人一句轮流翻译
(二) 向全班同学展示你归纳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看ppt口头作答。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一词多义
与: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做疑问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给,动词
而:蹴尔而与之 承接连词,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于:所欲有甚有甚于生者 介词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 介词,对于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代词,这种,这个
是亦不可以已乎 代词,这种做法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实词梳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指高位厚禄)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妻妾之奉(侍奉)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
(6)乞人不屑也
(7)万钟于我何加焉
(8)是以不可以已乎
(9)此之为失其本心
(参考答案:1、(1)“辟”通“避”,躲避。(2)“辩”通“辨”,辨别。(3)“得”通“德”,意思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4)“乡”通“向”,从前。2、(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患:祸患,灾难。(3)如使:假如,假使。(4)勿丧:不丢掉。(5)蹴:用脚踢。(6)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7)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何加:有什么益处。(8)已:停止,放弃。(9)本心:天性,天良。)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参考答案:(1)、那么一切可以用来得到生存的办法、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2)、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3)、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4)、用脚踢着来给别人吃的东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5)、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6)、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
当堂训练:
1、填空
(1)孟子,名 ,字 ,是 时期的
家、 家、 家。他继承并发扬了 (人名)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有 之称。
(2)用原文填空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 , 。
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故不为苟得也
(3)蹴尔而与之
(4)乡为身死而不受
(5)万钟于我何加焉
(6)此之为失其本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能准确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过准停顿。
通过做自学检测二,让学生能正确疏通文意
。总结方法,并会用这一方法解决句子翻译这类问题。
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注意通假字读音,通谁读谁的音。
朗读节划分技巧 :
主谓之间要停顿;
谓宾之间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调、替。“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一 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五) 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教材分析
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
3.中招考点
本文在2008年与主之相关的《吕氏春秋》节选对比形式考查过。考查内容为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因此,学习本文要把文言词语积累、文句翻译、主旨理解和写法特点作为重点。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而对本文文句的理解问题不大。但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学生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因此,要把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作为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组活动,通过自学检测一,能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学检测二能说出《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及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鱼我所欲也》,现在,我们抽查一下背诵情况。
(抽查背诵,对不上情况进行点评)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三)课文研讨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通读全文,画出能概括全文的关键句。
时间:5分钟
要求:理解孟子的观点,并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自学检测一: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闲着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见利忘义”。最后得出结论,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
补救强化练一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这个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讨论
时间:5分钟
要求: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出本文的语言特色。
自学检测二
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 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迁移应用练
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
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
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
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
舍。请仿照文中第一句话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答:
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
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
人格。
3、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提出“舍生取义”的道理
4、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观点: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5、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完全不同。
6、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规范,你认为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还有用吗?为什么?
仍然有用。孟子在几千年前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天我们虽处于和平年代,不再是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战事频繁,但还需要这种精神,将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能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在必要时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贡献。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文后各题。(2008河南中考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置廪丘①之邑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君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4.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参考答案:1.(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共2分)
2.(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3.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2分)
1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论证过程
2、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语言特色及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1、论证思路答题方法:首先引用……名言(举……事例)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事例(用……做比喻)论证了……(分论点),接着又用……论证了……(分论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或发出……号召或劝勉。
赏析语言主要从修辞 、景物描写、用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修辞角度赏析。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