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世界遗产公约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世界遗产公约标志的设计有何寓意?
你知道"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吗?
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程标准:
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二、《世界遗产公约》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概念解读
文化遗产:
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从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包括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概念解读
文化遗产: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自然遗产: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双重遗产: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
确定三种类型
2003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一)保护的原因
★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故宫的一些宫殿经过几百年的风雨腐蚀早已成了危房。
酸雨,乐山大佛所在的岷江上游仍然有造纸和制药企业排放废气、废水。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一)保护的原因
★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复原图
战 争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一)保护的原因
地
震
尼泊尔的故宫,拥有超过700年历史。自15世纪末起,就成为加德满都历代马拉王朝国王的正式官邸,是尼泊尔现存历史遗迹中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艺术、宗教和历史博物馆。
★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一)保护的原因
1.文化遗产的价值: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
(2)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3)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文化遗产的现状:
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与城市化、恐怖袭击等)。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而且不可再生。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二)各国的经验与措施
1.古代:
欧洲
中国
法国国王收藏的
《蒙娜丽莎》
赵明诚《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
汉斯 斯隆
卢浮宫:古典绘画和雕刻
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以收藏(从艺术珍品开始)为主,是财富和权力的体现。
知识拓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金石学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是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其学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这一名称。
在关于金石学的著作中,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资料,甚至有的书籍还辑录了一些器物的图像以及其名称和用途,这些使得金石学的著作具有了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未对器物的形制、划纹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没能进行断代研究,故而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兰亭集序》
《宣和画谱》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二)各国的经验与措施
欧洲
世界
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1964年,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会议,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为《威尼斯宪章》。这是关于文物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这一规定有着深远的意义。
2.近现代:
通过立法保护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指必须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原貌。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二)各国的经验与措施
中国 清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
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
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于1956—1959年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到2019年已公布8批,总数为5058处。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2.近现代:
通过立法保护
思考探究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二)各国的经验与措施
思考: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
材料一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材料二 主持人介绍到,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材料三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当时著名国学家陈寅恪曾这样感慨。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藏经洞的藏品,大约有1.37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是全世界敦煌经卷的三分之一。但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这些经卷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真实性
完整性
世界性
基础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关史料
(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史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1.从文化层面看: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从历史层面看: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3.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
4.从政治经济层面看: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基础梳理
二、《世界遗产公约》
相关史料
(一)联合国制定《世界遗产公约》
阅读《世界遗产公约》前言部分,并概括颁布这一条约的原因有哪些?
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以及应予保护的财产的所在国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存。
1.原因:
(1)遗产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2)各国保护能力有限;
(3)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2.时间: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22年《世界遗产公约》已有194个缔约国)
4.地位:
3.宗旨:
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
基础梳理
二、《世界遗产公约》
相关史料
(一)联合国制定《世界遗产公约》
5.内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
能力检验
二、《世界遗产公约》
相关史料
(一)联合国制定《世界遗产公约》
判断:以下属于哪种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梵净山
布达拉宫
基础梳理
二、《世界遗产公约》
相关史料
(一)联合国制定《世界遗产公约》
5.内容:
6.发展完善: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
(1)自197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2)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3)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纵横
二、《世界遗产公约》
相关史料
(一)联合国制定《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图1 大同云冈石窟
文物
图2 云南丽江古城
建筑群
图3 良渚古城遗址
遗址
基础梳理
二、《世界遗产公约》
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2)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较大的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昆曲
基础梳理
二、《世界遗产公约》
相关史料
(二)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措施:
(1)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2)2004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3)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4)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意义:
(1)使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2)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问题探究
二、《世界遗产公约》
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为为“研究性保护项目”?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大原则。
——摘编自《故宫古建怎么修》,《人民日报》2018年9月4日第13版
(1)可以保留这里的古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2)可以保留这里古建筑的原状,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
(3)可以使古建筑传统的修缮技艺得以传承。
古代文明的历史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等。一般地说,遗迹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
基础梳理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相关史料
(一)世界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历史遗迹的含义:
2.代表性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1)古代:
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阿布辛拜勒神庙
古罗马城
雅典卫城
基础梳理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一)世界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2.代表性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2)近代:
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
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美第奇时代达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顶峰。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
意大利佛罗伦萨皮蒂宫天花壁画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帕拉蒂纳美术馆
基础梳理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相关史料
(二)中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
(1)1987年,中国第一批6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2)截至2023年9月,中国共有57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敦煌莫高窟
明清皇宫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长城
知识拓展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泰
山
帝王之山:
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
宗教之山:
是佛、道、儒共存。
文化之山:
碑刻题名冠中国名山之首。
35亿年前,这座大山就屹立于中国东部平原上,巨大山体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化。
中华流派
分界地
中华文明
汇集地
泰山以西
儒家学说
泰山以东
齐国文化
泰山以南
以离骚及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
知识拓展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中国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泰山
基础梳理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相关史料
(二)中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
(1)截至2022年,中国共有43项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2)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截至2022年共公布了五批1557项。
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知识结构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必要性:价值、威胁
如何保护
《世界遗产公约》
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
宗旨、内容、发展完善、成就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近现代:立法保护
古代:收藏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世界
中国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
近代:
佛罗伦萨
雅典卫城等
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