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复习(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 市优质资源评比优秀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复习(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1 11:25:48

文档简介

九下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修订人:李艳菊
一、复习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教材分析
这是新人教版九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
3、中招考点
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的考查。2006年、2008年河南中招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的考查点出了实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
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基础知识还需要复习强化掌握,对作品主旨的理解还需通过练习巩固。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点文言词语。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找出每篇课文的主旨句和几个特殊句式,同桌互相翻译。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和字音检测
(1)文学常识检测:
关于孟子及《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他主张 “仁政”。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孟子两章》
七里之郭 ( ) 米粟非不多也 (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亲戚畔之( )
畎( )亩 : 傅说( )
曾( )益: 胶鬲( )
拂( )士: 拂( ?)乱
《鱼我所欲也》
不为(wéi)苟得也 ??????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蹴(cù)尔??????????? 不屑(xiè)?????????????
苟(gǒu)得??????????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二)课堂复习
复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复习目标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复习指导一:
内容: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方法: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要文言词语(按重点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分类)。
时间:20分钟。
要求:自学后完成ppt出示梳理性题目。
自学检测一:
看ppt口头作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包 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2、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3、古今异义:
城 古:专指内城 今:泛指城市
兵 古:兵器 今:士兵
郭 古:外城 今:姓氏
委 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亲戚:
古: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 母系亲属。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__通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通___
困于心,衡于虑 __通___
2、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 。
1)、 劳( )其筋骨
2)、?饿( ) 其体肤
3)、?空乏( )???
4)、? 所以动( )心
5)、? 忍( )性??????
6)、?行拂乱( )其所为 7)、 人恒过( ) 8)、入则 出则( )
3、一词多义
发 发于畎亩 (举,被任用)
发于声 (表现)

拂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 (同“弼”,辅佐,辅弼)
4、古今异义词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版筑之间 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狱官
举于士 今义:士兵
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动词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一词多义
与: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做疑问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给,动词
而:蹴尔而与之 承接连词,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于:所欲有甚有甚于生者 介词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 介词,对于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代词,这种,这个
是亦不可以已乎 代词,这种做法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实词梳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指高位厚禄)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妻妾之奉(侍奉)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能合作区分本单元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字词: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古今异义。
复习目标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自学指导二:
内容:18、19、 课易考句和特殊句式。
方法:找出这两课的易考 句和特殊句式,运用翻译“五字诀”,借助课下注释,同桌互相翻译。
时间:10分钟
要求:用直译的方法,不漏掉关键词。
自学检测二: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下列句子,翻译的时候先解释重点词语,然后翻译整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思想受折磨,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受到饥饿,使他这个人身受贫困,在行事上使他受到扰乱和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强他(过去)做不到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才会知道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 鱼我所欲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那么一切可以用来得到生存的办法、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
2、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来给别人吃的东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
能独立直译句子,能运用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诀”:替、 留、删、补、调。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倒装句、
判断句
(三)两类结构(见ppt)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 孟子思想时代意义及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复习过程:
(一)课文背诵复习检测: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背诵。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背诵。
3、《 鱼我所欲也 》 全文背诵。
(二)课堂复习
复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复习目标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复习指导三:
内容:18、19课。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从文中寻找答案,独立解答。
时间:10分钟。
要求:独自完成口头解答。
自学检测三:
看ppt口头作答。
1、理解填空
用原文回答问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 ?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 ?3)、“战必胜”的条件是: 得道多助。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生活上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思想上要(苦其心志) ;行为上要 (行拂乱其所为)。
《 鱼我所欲也》
1)、孟子强调要“不为苟得”的原因 是:(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2)、“患有所不避”的原因是:(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3)、在“生”与“义”相冲突时,孟子的主张是:
(舍生而取义)
4)、在“舍生取义”的问题上,孟子认为贤者与一般人的不同在于:(贤者能勿丧耳)
2、梳理文章结构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攻不能胜——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 防不能守——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中需要“人和”
域民 类推 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
(道理论证)
得道多助 顺之
结论
失道寡助 畔之
本篇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主要讲了那两个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
(1)、造就人才 ( 2)、治理国家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梳理文章结构
一、列举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个别——一般)(举例论证)
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正面论证)
二、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一般——治国)(道理论证)
三、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结论)
(反面论证)
《 鱼我所欲也》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本文主旨: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3、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闲着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见利忘义”。最后得出结论,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复习指导四:
内容:ppt出示问题 。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从文中寻找答案,独立解答。
时间:10分钟。
要求:独自完成口头解答。
自学检测四:
看ppt口头作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和的理解。
示例:
1、“ 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毛泽东说过: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拥有八百万正规军的国民党。
二、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得道的理解。
示例:
得道可以理解为“实行仁政”即: 得人心
-----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毛泽东说过:得民心者 得天下。
------美国抱着罪恶的目的发动伊拉克战争,虽然摧跨了萨达姆政权,但是人民反抗外敌占领的斗争并没停止。不断发生的爆炸事件也足以说明美国不得人心。
三、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人和的重要性。作为 一个学生要和同学友好相处;作为 一个百姓要和邻居搞好关系;作为 一个国家要和邻国和睦 相处。
拓展延伸
四、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萨达姆政权,但是人民反抗外敌占领的斗争并没停止。不断发生的爆炸事件也足以说明美国不得人心。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 略。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 鱼我所欲也 》
简要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舍生而取义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2、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3、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完全不同。
4、 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规范,你认为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还有用吗?为什么?
仍然有用。孟子在几千年前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天我们虽处于和平年代,不再是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战事频繁,但还需要这种精神,将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能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在必要时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贡献。
要点归纳
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⑵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⑶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当堂训练;共 30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10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红字,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案:⑴儒家经典(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二、对比阅读2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参考译文:(二)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8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4.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4分)
能从文中寻找原文,独立解答问题
能说出文章论证思路及文章主旨。
能联系现实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
2、审请题目考察范围。
3、简要概括目标段落的内容,排除干扰信息。
论证思路答题方法:首先引用…名言(举……事例)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事例(用……做比喻)论证了……(分论点),接着又用……论证了……(分论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或发出……号召或劝勉。

能结合所设计的问题联系实际独 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发表自己意见。


课件22张PPT。第五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人教版九下第五单元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检测:
关于孟子及《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他主张 “仁政”。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2)字音检测 《孟子两章》
七里之郭 米粟非不多也 s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yù 亲戚畔之pàn
畎quǎn 亩 : 傅说yuè
曾益:z ēn g 胶鬲gé
拂士:bì 拂 乱 f ú 《鱼我所欲也》
①不为苟得也 wéi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Wù    ③为宫室之美 wèi ④一箪食 dān
⑤ 蹴尔而与之 cù ⑥乞人不屑也 xìe
guō : 目标一:通过 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复习指导一
内容: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方法: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要文言词语(按重点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分类)。
时间:20分钟。
要求:自学后完成ppt出示梳理性题目。 : 目标一:通过 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文言词语 意义和用法 复习 检测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重点字词梳理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亲戚畔之名词作状语 包 围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畔通“叛”,背叛。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重点字词梳理3、古今异义:
亲戚:古

去 古:

城 古:
兵 古:
郭 古:
委 古 :
域 古 :
是 古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 母系亲属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逃跑 今:到 ……去
古:护城河 今:池塘
专指内城 今:泛指城市兵器 今:士兵
外城 今:姓氏
放弃 今义:委任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这 今义:判断动词
曾 通“增”,增加
衡 通“横”,梗塞,不顺
拂 通“弼”,辅弼,辅佐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字词梳理
1、通假字2、古今异义:
⑴举于士 古义: 今义:
⑵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⑶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 今义:
(4)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 今义:
狱官 士兵用这些方法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这样的判断动词捣土用的杵建筑、修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词类活用?1)、 劳( )其筋骨
2)、?饿( ) 其体肤
3)、?空乏( )???
4)、? 所以动( )心
5)、? 忍( )性??????
6)、 ?行拂乱( )其所为
7)、 人恒过( ) 8)、入则、出则 ( )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使......饥饿 使....???穷困缺乏 使......惊动 使.......坚韧 使......颠倒错乱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 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 。
答案:①“辟”通“避”,躲避。 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乡”通“向”,从前。 ④“辩”通“辨”,辨别。《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一词多义
与: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与通欤,做疑问语气词给,动词而:蹴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承接连词,不译转折连词,却于:所欲有甚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比介词,对于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代词,这种,这个代词,这种做法《 鱼我所欲也 》重要实词解释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贤者能勿丧耳
蹴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妻妾之奉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同时得到)(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患:祸患,灾难。)(假如,假使)(不丢掉)(用脚踢)
(指高位厚禄)(有什么益处)(侍奉)(停止,放弃。)(本性,天性)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自学指导二:
内容:18、19课主旨句和特殊句式。
方法:找出这三课的主旨句和特殊句式,运用翻译“五字诀”,借助课下注释,同桌互相翻译。
时间:10分钟
要求:用直译的方法,不漏掉关键词。自学检测二: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翻译的时候先解释重点词语,
然后翻译整句。
自学检测二: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翻译的时候先解释重点词语,然后翻译整句。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自学检测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自学检测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思想受折磨,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受到饥饿,使他这个人身受贫困,在行事上使他受到扰乱和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强他(过去)做不到的能力。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才会知道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1、舍生而取义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 鱼我所欲也 》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要点归纳
文言句子翻译“五字诀”:
替、 留、删、补、调。
特殊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
目标二: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两类结构九下第五单元复习文言词语翻译方法重点字词一词多义替留词类活用删补古今异义调通假字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 郭: 环: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池: 坚利: 委: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 顺: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恒: 过: 作: 征: 喻:
2.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
(1)管夷吾举于士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苛政猛于虎
3.下列加点词不用“使 ”(使动用法)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  C.动心忍性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词义.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  )
(3)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通(  )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  )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要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
6.胡锦涛主席在西柏坡考察时,曾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经典格言勉励国人,结合胡主席的话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答案:
1.(1)内城 外城 围着 (2)护城河 坚锐,锋 利 放弃 (3)极点 归顺,服从 (4)常常 犯错误 奋起,振兴 表现 了解,明白
2.(1)介词,从 (2)介词,在 (3)介词,由于 (4)介词,比
3.D
4.(1)畔 叛 背叛 (2)衡 横 梗塞,指不顺 (3)属 嘱 嘱托 (4)拂 弼 辅佐 (5)曾 增 增加
5.因果论证 对比论证 归纳论证 因果论 证
6.可以从生物界的优胜劣汰规律,比如阿拉斯加 的鹿的命运谈起,可以从海尔集团的经营理念“狼来 了”的哲学谈起,也可以从后唐的兴衰谈起,从改革开 放谈起,当然也可以谈学习上的竞争,等等.
课件22张PPT。第五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人教版九下第五单元复习目标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理清课文的结构说出主旨。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 孟子思想时代意义及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背诵检测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背诵。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背诵。
3、《 鱼我所欲也 》 全文背诵。目标三 、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理清课文的结构说出主旨 。 自学指导三:
内容:18、19课。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从文中寻找答案,独立解答。
时间:10分钟。
要求:独自完成口头解答。1、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问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
3)、“战必胜”的条件是: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复习检测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生
活上要 思想上要 ;
行为上要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鱼我所欲也》
1)、孟子强调要“不为苟得”的原因 是:
2)、“患有所不避”的原因是:

3)、在“生”与“义”相冲突时,孟子的主张是:
4)、在“舍生取义”的问题上,孟子认为贤者与一般人的不同在于: 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舍生而取义贤者能勿丧耳
攻不能胜——天时不如地利
防不能守——地利不如人和结论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战争中需要“人和”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之畔之本篇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2、结构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一、列举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二、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四、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结论)(个别——一般)(一般——治国)3《鱼我所欲也》论证过程图解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正正反反生、欲 死、恶甚于生甚于死不为苟得不避祸患欲恶莫甚于生莫甚于死何不为何不用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义重于生人应保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对比论证 2、问题解答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闲着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见利忘义”。最后得出结论,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本文主旨: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目标四: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复习指导四:
内容:18、19课。
方法:看ppt出示问题,小组合作解答,并做好小组发言分工。
时间:10分钟
要求:联系文章主旨和当下生活。复习检测四:
看ppt口头作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人和的重要性。作为 一个学生要和同学友好相处;作为 一个百姓要和邻居搞好关系;作为 一个国家要和邻国和睦 相处。
2、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萨达姆政权,但是人民反抗外敌占领的斗争并没停止。不断发生的爆炸事件也足以说明美国不得人心。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略。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 鱼我所欲也 》简 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舍生而取义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2、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3、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完全不同。4、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规范,你认为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还有用吗?为什么?
仍然有用。孟子在几千年前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天我们虽处于和平年代,不再是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战事频繁,但还需要这种精神,将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能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在必要时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贡献。
要点归纳
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⑵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⑶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当堂训练;共 30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10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3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3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红字,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案:⑴儒家经典(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2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参考译文:(二)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8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4.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4分)有什么益处什么处)感激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公输盘诎( )____________
(2)死亦我所恶( )____________
(3)惠子相梁( )____________
(4)非醴泉不饮( )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子墨子解带为城 以丛草为林
B.胡不见我于王 庄子往见之
C.固不知子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或谓惠子曰 太守谓谁
3.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解放战争是一场空前广泛深入的人民战争,共产党人得道多助,人民军队深受拥戴、无坚不摧
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D.《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
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②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提示填空。(5分)
(1)故曰,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3)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6.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2分)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 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1题。(17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2)困于心衡于虑(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选自《孟子》的这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然重要,但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 “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2~15题。(16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何故( )
(4)万事莫贵于义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4分)
15.【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6~17题。(7分)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假道于虞而伐虢。
(2)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1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qū 通“屈”,理屈 (2)wù 厌恶 (3)xiàng 做宰相 (4)lǐ 甜美的泉水
2.答案:A 解析:A项中的两个“为”都是“当做”;B项中前一个“见”是“引见”,后一个“见”是“拜见,看望”;C项中的前一个“固”是“固然”,后一个“固”是“巩固”;D项中前一个“谓”是“告诉”,后一个“谓”是“是”。
3.答案:C 解析:C项,“严阵以待”是指作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用在此处明显不当。
4.答案:修改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修改②:汉语之所以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5.答案:(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3)眉眼盈盈处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6.答案:(1)仁政(施仁政、以民为本)。(2)示例:①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热情好客;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②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③名言: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答案:7.D 解析: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项的朗读节奏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1)为了 (2)通“横”,阻塞,不顺
9.(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得以生存,而沉迷安乐会让人衰亡。
10.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
11.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答案:12.(1)祸患,灾难 (2)这、这样 (3)缘故、原因 (4)没有
13.(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14.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15.“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人民(国家)的利益都高于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义”。
答案:16.(1)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2)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17.解析: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唇亡齿寒,即事物之间密切相关、利害相关。(2)贪图小利,牺牲别人,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3)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18.答案:写作提示:题目中的“阳光”比喻给人带来光明、温暖、力量的精神慰藉,可以是父爱、母爱、师爱,可以是某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还可以是同学的友谊,一首歌的鼓舞等,要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来写。注意题目中“那一道”的限制,不要父爱、母爱、师爱齐上阵,写成“一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