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1 找规律(1)核心素养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1 找规律(1)核心素养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22 22: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找规律(1)
学习内容 教材P83~84例1、例2,完成P83~84“做一做”“数学游戏”,P87“练习十九”第1、3题。
素养目标 1. 情境与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及数字变化的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够描述和表达这些规律。 2.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3. 思维与表达: 学生将通过探索数学问题,提高表达所发现规律的能力,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 交流与反思: 培养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规律之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 情境导入。 教师引入“六一”儿童节的情境,并询问学生关于布置教室的想法。 出示教科书P83例1情境图的上半部分,展示一(1)班的装饰设计,并询问学生对设计的看法。 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小旗、灯笼和小花的排列特点。 2. 小结并引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他们理解小旗、灯笼和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教师定义“有规律的排列”并强调其特点。 揭示今天的学习课题为“找规律”。 1. 观察讨论。 学生观察情境图,尝试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规律性。 参与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有规律排列的理解。 2. 理解新课。 听取教师的小结,理解有规律排列的概念。 了解今天的学习重点,准备学习找出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二、寻找规律 1. 指导学生寻找小旗的排列规律。 询问学生小旗是如何排列的,并让他们找出排列规律。 鼓励学生描述他们发现的规律,并在需要时提供引导。 让学生在图上圈出小旗重复的部分,并讨论他们的圈法。 2. 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元素的排列规律。 展示完整的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用之前的方法寻找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指名学生汇报他们发现的规律,并提供必要的引导以帮助他们完整地表述。 3. 小结并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 小结学生的发现,并强调按顺序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排列。 指出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 4. 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安排学生完成教科书P83“做一做”的活动,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涂色,形成规律排列。 1. 寻找和描述小旗的排列规律。 尝试自己找出小旗的排列规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描述。 在图上圈出小旗重复的部分,并解释自己的圈法。 2. 发现并汇报其他元素的排列规律。 使用之前的方法寻找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圈出这些元素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并尝试进行完整的表述。 3. 参与小结讨论。 听取教师的小结,理解有规律的排列的特点。 学习如何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 4. 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完成“做一做”活动,通过涂色等方式创造自己的规律排列。
三、认知规律 1. 出示教科书P84例2(1)并引导学生观察。 询问学生碗的排列规律,并引导他们发现碗是按一组进行重复排列的。 比较碗的排列规律与之前学过的规律的不同之处,指出这次变化的是图形的数量而非颜色。 2. 指导学生用数字表示碗的数量变化规律。 要求学生观察碗的排列并用数字表示出碗的数量变化规律。 讨论学生给出的数字表示,确认是否正确反映了碗的排列规律。 3. 比较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 询问学生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是否相同。 强调两种排列规律的一致性,即碗的排列规律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是对应的。 4. 出示教科书P84例2(2)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例2(2)中的任务。 集中汇报交流,讨论学生的答案。 1. 观察并描述碗的排列规律。 学生观察教科书P84例2(1)中的图片,尝试描述碗的排列规律。 参与讨论,理解排列规律的特点。 2. 用数字表示碗的数量变化规律。 学生尝试将观察到的碗的数量变化规律用数字序列表示出来。 听取教师的反馈,并调整自己的答案。 3. 比较两种排列规律。 学生讨论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是否相同,并给出理由。 4. 独立完成任务并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例2(2)中的任务,即观察鸡的只数排列规律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集中汇报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答案。
四、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84“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同桌之间交流展示答案。 对于第1题,学生通过摆放物体并填写相应的数字来完成任务。 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形的规律,然后绘制图形并填写数字。 2. 组织学生进行教科书P84“数学游戏”。 教师分步演示每个动作,让学生跟随一起完成。 选择学生来描述他们发现的动作排列规律,并提供必要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述。 3. 安排学生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第1、3题。 学生独立作答后,教师鼓励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答案。 预设学生能够轻松解答这些题目,因为它们相对简单。 1. 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然后与同桌交流答案,相互学习。 2. 参与“数学游戏”。 学生跟随教师的动作演示,然后尝试自己描述动作的规律。 3.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1、3题。 学生独立解答题目,然后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1) 按一定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作业设计 1.按照数的顺序在□里填上恰当的数。 2. (1)3、4、5、6、□、□、9、10。 (2)2、4、□、8、□。 2.请你按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 ○○○○○○○○ □□□□□□□□ 3.画一画,填一填。 4.找出每组中不符合规律的图形,在它的下面画“×”。 (1)◎☆◎☆○☆◎☆◎☆ (2)○●○●○○●○●○● 5.按照规律给图④涂色。 6.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和颜色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对比性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规律。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找规律时,突出“循环单位”或“循环组”,进而把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