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1-01 21: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可是,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因为概念理论课,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挑战理论性、概念性最强的一个课题“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指出: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可见,《课程标准》淡化了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而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2、本课时内容排高中教材如此靠在前的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教版排在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标题,足以可现其重要地位。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它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几乎每一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3、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难懂,具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学生情况
1、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物质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物理量计量;也很清楚微观粒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还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
三、基于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②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物质的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的完美结合。
【教学重点】
1、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
2、学生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深入简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接受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接下来,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穿插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对重难点的处理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1、 引入课题:本节课概念多,理解难度大,学生认知水平又比较低,所以教师应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加强直观性教学。所以,创设情景,非常重要。
情景1:一句古诗和一个童话故事。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单位是——粒。
童话故事里,最纯真的人物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是公主和王子。可是,这里有一位王子,遇到了一点麻烦,善良的同学们,我们来帮帮他吧!古时候,有一位王子想娶美丽的公主,可是国王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在半个小时内数出十万粒大米做为聘礼,一粒一粒数吗?怎么办呢
情景2:走进生活中的计量。
一双筷子 一打铅笔 一箱啤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集团计量购买 单个计量购买 单个计量使用
纸 张 √ √ √
大头针 √ × √
大 米 √ × ×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用过表格,学生会很自然地总结出采用“集团”处理的规律。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来计量较方便。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
情景3:逐步抽象,揭示本质。越小的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小,小,小到极致,就是我们的微观粒子。学生最熟悉的微观粒子莫过于水,所以,我紧紧抓住水这种物质,提供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这一情景的创设原有的旧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新知识最容易被同化,理解和接受。
一瓶矿泉水600ml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为什么不用“个”作单位呢?
【答案】一滴水的体积大约是0.05 m ( http: / / www.21cnjy.com )L,质量大约是0.05 g,含有大约17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个水分子,即1.7×1021个,1.7万亿亿个个水分子。让10亿人去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噢!原来如此!等着数完,早就渴死了。
我们知道2个H2分子和1个O2分子可以反应生成2个H2O分子,但是我们永远无法对它们按个进行操作,为什么呢?
而且,这些情景问题自然引起学生的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矛盾,激发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自然会感觉到微观粒子采用集团计量,势在必行,问题继续推进:多少个作为一个集团合适呢?一个集团又应该称为一什么呢?继续推进, 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能够代表微粒“集团”的物理量和一个新的量词单位,用它来衡量微粒的数目。这样三个情景层层推进,让学生的头脑中首先融进这一思维。然后引入今天所学习的课题——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这样会使学生容易这一新的物理量的出现。而避免了生硬性和突然性。
2、正式讲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1)参考资料:国际计量大会的规定。
1971年,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理量单位的提议,并作出决议。从此,“物质的量”就成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
(2)学生阅读课本第11页第三自然段,咀嚼其中的概念。
(3)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新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的物理量与所熟悉的物理量时间、长度、质量及其单位放在一起产生类比,让他们觉得新的物理量与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相似,只不过描述对象不一样罢了。这样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降低了心理难度。
【教师】顺势强调两点,“物质的量” 专有名称四个字不能拆开,也不能增减任何字;这里,我采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齐声朗读三遍。
问题继续推进:一双筷子有两根,一打铅笔有12个,那么1摩尔规定为多少比较合适呢?
学生讨论之后,
创设情景4:我假扮参加国际计量大会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科学家的角色说:如果30个、50个为1摩尔,那么1滴水的物质的量就太大了,所以,我们最好规定一个特别大的数字才方便,我建议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作为1mol的标准最方便。因为,这样的话,以克为单位时,1摩尔粒子的质量刚好等于该粒子的式量。
这一情景的创设,主要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让学生感觉到:其实每一个物理量或数据的出现,都是为了方便,人为规定的,只不过,规定它们的人,不是现在的你,也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具有权威的专家组织。
3、正式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以及理论精确值与常用近似值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己计算出问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定和数据的印象。
创设情景5:选学生代表带感情朗读三段资料感受阿伏加德罗常数
①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2.5cm的硬币排成一行,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阳之间240.8亿次。
②如果把 6.02×1023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③资料:假想把1摩尔(6.02×102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个)水分子(分子直径2×10-10m)一个挨一个地摆在地球赤道上(周长为4万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300万周!
【情景效果】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特点:
1、大:(一摩尔含有的粒子数目大)
2、小:(计量的对象小,只用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使用时一定要指明粒子种类。)
【教师】顺势强调使用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时的注意事项:
1、指明粒子种类;2、计量的是微观粒子;3、物质的量四字不可分
到此,基本概念的构建基本完成。趁热打铁,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组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练习的难度要控制得简单、直接、明了。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微粒一定是学生很熟悉,以免陌生的微粒符号无形中干扰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考察一道题,摩尔考察三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考察一道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指物质的数量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D、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多少的单位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ol小米( ) 1mol氧( ) 1molH2O ( )
1molNa+ ( ) 1molH2 ( )
(3)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含6.02×1023个粒子
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C.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的数量单位
D.摩尔的基准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4) 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2molH________、 ② 2molH+________、 ③ 2molH2___________、
④ 4molFe3+_______、⑤ a molSO3_________、⑥ 0.1molNO3 -________、下列关于阿伏
(5) 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 mol 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6.02×1023 mol-1
情景6:最后来一组简单的计算探究题,学生做完后,自己推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运算关系。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为NA个 。
(1)1mol碳原子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碳原子
(2)0.3mol硫酸分子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硫酸分子
(3)10mol钠离子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钠离子
(4)6mol电子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电子
(5)0.5mol中子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中子
【思考】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很自然地归纳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及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即n=N/NA。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个名词,一个公式,并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结束语】预祝大家今后每天的快乐指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每天的幸福指数是6.02×1023
【作业】1、整理笔记,加强理解和记忆。2、课本17页2、3题。
3、预习课本12—14页。
五、板书设计:提纲式的板书,简单、直接、明了,重点突出。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n 。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0.012 kg12C所含碳原子的数目
≈6.02×1023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符号NA,单位是mol-1。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NA=0.012 kg12C所含碳原子的数目≈6.02×1023
四、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换算关系:
n=N/NA
六、整体教学安排分为三段: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段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0分钟;第二段:物质的量和摩尔的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讲解,15分钟;第三段: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很自然地归纳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及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即n=N/NA 14分钟,最后一分钟进行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七、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精心创设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情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喻,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发现中理解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老师提出问题建搭支架,学生回答问题完善支架,学生最终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八、本节教学中,主要渗透学习方法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基本概念的方法:来源(问题如何提出的,为什么引进这个概念)------分析(解决问题采用了哪些规律和事实,如何得出结论,结论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剖析(找出基本概念使用条件、范围、特征、实质)-----对比(挖掘该概念和类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再由结论深入发现问题将结论或规律进行新的演绎。
九、结束语: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感觉,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